APP下载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助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研究

2019-09-10刘慧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

刘慧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塑造大学生的完整人格,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能够促进大学生群体全面认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需深刻领悟传统文化观的内涵与价值,明确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培养大学生群体科学合理的对待传统文化,在国家、社会以及家庭中全面营造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积极建设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机制,全面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关键词: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大学生

自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至今,中国传统服饰、传统节日、传统民俗等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被党和政府以及普通民众所重视。在这一时期内,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党中央紧密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与中国国际形象构建等相融合,并提出了构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极大鼓舞与提振了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具备一整套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观念。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最具活力与创新性的群体,当代大学生更要树立坚定的文化信仰,培育文化自信,积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如此才能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的任务。因此,认真弘扬与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观及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

文化的繁荣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各族人民的信仰能否坚定下来,决定中华民族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其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但囿于社会环境的历史变迁,与当今形势难以百分百匹配。作为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群体,当代大学生既要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精髓,牢牢把住传统文化之根,也要大胆取舍,对不合时宜的文化部分敢于放弃,去粗取精,革故鼎新。

(一)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性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上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液与骨髓,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塑造人格的精神基石,一旦丢失就如同人体缺少营养,进而出现病症甚至生命垂危。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的文化之基。自中国近代以来,受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中国境内出现了西学东渐、全盘西化等思想。这些思想虽冲击了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但与当前社会格格不入。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立国之本,是民族信仰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条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弘扬与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更为多样化。我們要科学对待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创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合理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科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一分为二的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要大力弘扬其优秀成分,剔除根深蒂固的糟粕思想,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此外,弘扬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还要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要深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断创造更优秀的文化来反映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传播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了中华民族追求智慧、传播文化的强大历史使命,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是提升中华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的树立离不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借鉴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这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认同感。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文化自信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系统的高度自我认同。作为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大学生群体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群体更加客观公正、更加全面的认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人文哲学思想,要客观公正的认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要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博采众长,推动优秀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弘扬与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历史是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的理念,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大学生群体的人格修养。

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助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路径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及中华文化,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我们应立足传统文化,不断汲取营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取前进的力量。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群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变革,处于象牙塔中的青年大学生正逐渐迷失在多元的文化形态中,甚至有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与自豪感,导致文化价值观的偏差。因此,为了帮助青年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激荡的挑战,坚定民族文化信仰,就需要我们以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与理念为指导,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塑造相结合,使青年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更好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立足传统文化的根基,坚定文化自信的教育方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认知与底蕴,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更要不断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与挑战。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必须要坚定自我民族文化的立场,“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因此,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传承与发展,借鉴优秀文化成果,汲取精髓,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育作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需要坚定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向,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教育人,塑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当前,应当从思想指南、原则导向及教育内容实施三个维度出发,充实教育发展理念,坚定文化自信的发展方向。

在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向的同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注重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塑造,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与理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合理推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培养大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观

优秀的中华传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成熟的文化体系,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社会规范、价值理念以及社会习俗等,大学生能否树立科学合理的态度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关系到中华文化的未来传承。新时代,要增强大学生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自信首要先理性、科学的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3]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帮助大学生群体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次是要树立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全面激发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逐步提升大学生对文化的甄别能力,能够正确区分优秀传统文化与堕落腐朽文化的区别。大学生群体只有具备较好的文化甄别能力,才能够真正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自身的主体意识,树立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积极营造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始终强调要积极营造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大学生群体建构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环境,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这需要我们要加强与传统文化传播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法可依,规范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合理性,充分让大学生认识到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建立良好的传播秩序;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尤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宣传,综合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播作用;加强党内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在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大学生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国家相关公共部门要为大学生学习、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提供相关资源,尤其是要保证资金方面的投入,通过开发文创产品、组织文艺活动等方式吸引消费,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促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让大学生群体能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四)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育人机制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个人性格的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对于推动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要不断创建优秀中华文化传播的基地,以高校为主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的建设,提供专项资金购买所需教学设备,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适时开展;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育人机制还要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机构的建设,尤其是作为育人机构的高校更是要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师资力量,强化政策方面的倾斜,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研究,不断吸引新鮮血液到传统文化研究中,从而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础。[4]

此外,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育人机制的建设还离不开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的素养能力首先要鼓励教师多读书,多听取专家讲座,通过组织参观等相关方式让高校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积极主动的向大学生群体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是教师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授课过程中要强化课程设计感,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提升大学生群体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文化自信心;最后,高校教师要积极“走出去”进行深造,吸收其他国家或民族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去伪存真,与时俱进,使大学生群体能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激发其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加强都离不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指导。作为当代年轻知识分子群体的大学生更是应该深刻领会习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做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建设者。

参考文献:

[1]黄杰、郭小瑜、常芳.习近平传统文化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学理论,2019(09):160-162.

[2]雷蕾.习近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9(08):29-36.

[3]蔡志荣、陈施宇.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8):61-62.

[4]王斐.习近平青年观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08):5-10.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