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在高校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情感

2019-09-10阿尔达克·韩开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高校

阿尔达克·韩开

摘要:中文教育时各大高职院校中至关重要的学科之一,中文教育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能力、表达能力等。中文教育是其他所有学科教育的基本,也是保证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的主要途径。而若想有效提高高校中文教学的成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和渗透情感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情感渗透的意义,并提出了如何在高校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

关键词:高校;中文教学;渗透情感

引言:

近些年,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在教学水平和就业率上都有着显著的成绩。在教学上,高职院校改进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综合型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保证学生不但具有一技之长,同时还能够有着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在高职院校文化教育中,中文一直以来都是其中的重点部分,而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态,能够有效改善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对于学生来说能够给予有效的帮助,进而提高中文学习水平。

一、情感渗透的意义

情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状态,当情感积蓄到一定状态时,人的身体或神情便会产生与之相应的生理状态,情感也是影响人们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条件。而情绪是情感的表现方式,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积极的情绪能够对人的学习和其他行为产生正面的作用,积极情绪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效率,同时还可以帮助提高其思维能力,若是在学习方面具有积极情绪,那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消极情绪是对人的学习和其他行为产生负面作用的情绪,消极情绪很容易便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或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产生畏难心理,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情感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也影响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积极的情绪能够让老师以更好的状态来进行教学,并且老师积极的情绪情感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学生,提高学生的情感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高校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动力,而学生有了动力,便会更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高校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策略

(一)深度解析教材

情感是学生针对事物最直接的感官体现,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有学生自发的情感,老师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调动和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學习主动性。在中文语言教学时,老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教学需要运用教材内容,但不能过于局限于教材,老师需要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以及情感,并据此进行知识内容的延展,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多样化。老师需要通过情感渗透教学来让学生体会到中文的趣味性,在创建情感情境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征,并引导学生去融入角色,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情感体会,以及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提高对教学语言以及情绪表达的重视,富有情感的语言以及情绪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通过情感来引导学生

中文教学课程的内容通常较为单一,学生常常不能充分感受教材中的情感色彩以及寓意,但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以及语言情绪等进行引导,利用一些具有生动情感因素的语言,以及各种形容词来进行语言修饰,可以帮助学生去想象出具体的情境。比如,在教学《氓》时,老师便要通过情感渗透来将其中的情感展现出来,比如在讲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时,其情感就要向哀伤渐渐转变,“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一句便陡然与之前的“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形成对比,描写了女主婚后的痛苦与煎熬,因此要利用情感渗透的方式将女主的悔恨与哀怨展现出来。而“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至于暴矣”则更加深度展现了女主的悲惨,而后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将以往的幸福时光与如今的悲惨命运进行对比,更加凸显男主的无情,而在这几句中,便要表现出无奈和悲凉之情。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来解读教材,不仅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魅力,让学生更加热爱中文教学。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严重疏离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不利于中文教学的情感渗透,对教学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这种状态下,学生常常都是对老师“敬而远之”,因此,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象,老师们需要主动去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和内心,了解学生的学习计划,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旨在帮助学生的发展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找到自身的价值,发掘学生的潜力,将情感活动作为其学习的动力。首先,老师需要在课堂中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同时建立一种心理气氛。其次,针对学生个体或小组发展目标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来提出问题,之后利用交流使其成为学生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并将其作为教学目标。最后,老师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从而在情感渗透过程中更加顺利和有效。

结束语:

高校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场所,而高校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手段需要进行创新和完善,针对中文教学而言,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善老师与学生的定位和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能够明显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热情,因此,合理的应用情感渗透能够推动高校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 谈高职院校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及融合[J]. 才智,2015(24):193.

[2]王月. 高职院校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及融合[J]. 现代交际,2018(20):141-142.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