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数据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影响

2019-09-10杜晓洋刘青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大数据高校

杜晓洋 刘青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让网民更加便利的参与社会事务之中,网络信息数据的迅速增长促使了大数据的产生。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体对社会事件的主观态度,影响着社会稳定。由于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大数据背景基础上,梳理相关概念,分析了大数据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网络舆情

一、研究背景

当下互联网发展迅速,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29亿,普及率达到59.6%。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民人数的大量增多,使得信息数据量呈现惊人之势迅速增长。数据量从TB级别上升到了ZB,甚至YB级别,数据的规模、维度都随之增长,大数据由此而生。

互联网的普及,促使了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民关注国内外最新时事动态,网络言论活跃程度达到空前态势。民众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国家及社会舆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极有可能短时间内集聚成网络舆情,进而影响国家稳定。将大数据与网络舆情相结合,通过对网络大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从海量数据中发现网络舆情变化趋势并进行及早预判,为政府提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

大学生群体由于网络舆论参与热情高涨、社会经验不足、个体思想发育不成熟等特点,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错误诱导,影响身心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大数据

被称为“大数据预言家”的科学家维克托·迈尔指出,大数据产生起源是因为处理信息量超出普通计算机能够负载程度,因而必须改进数据处理的方法。大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中获得产品、服务或者某些重要发现。2011年麦肯锡公司在研究報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中指出,超过一半传统数据库进行处理的数据称为大数据。武装[ 武装.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分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将大数据理解为:“通过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以及处理等,并且能够利用全新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方式产生相关联的预测效应,协助决策发挥海量的、快速增长数据的价值。”他同时把大数据特征总结为五个方面,即数据规模巨大、数据类型丰富、数据处理迅速、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不确定性。

2.网络舆情

舆情与舆论不同,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围绕社会实践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及公众对管理者及政策持有的社会态度的总和。网络舆情是在舆情概念基础上,在互联网意义层面建立起来的一种概念。武装[ 武装.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分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将其定义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某一个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互联网上关于这件事情引起的各种情绪以及评价。”从中可以看出,网络舆情是社会主体针对网络事件,发表于网络上的一系列态度。它包括几个构成要素,主体是网民,客体是社会事务,载体是网络,本体是网民观点。

三、大数据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带来的机遇

1.大数据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信息收集不是通过人工进行的,而是通过先进技术获取并分析实现的。获取数据,不需要传统意义上教师直接询问或间接打听学生情况,往往在网络主体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系统来获取真实的一手网络数据,可以帮助高校更为便捷,更为客观,更为全面的了解到大学生网络行为。

2.大数据提升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效率及针对性

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首先必须要对网络舆情参与主体有着全面的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以高效率的收集、分析、处理网络数据,分析规律,成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依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原本不相干的事情便产生了关联,具有了研究价值。分析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关注点、活跃度、参与圈子等生活轨迹,便可以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大数据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状况等,针对性的对某一群体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的定向推送,有助于高校关注特殊群体,因材施教。

四、大数据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带来的挑战

1.大数据给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增加了工作量

大数据可以搜集到大量的校园网络数据,包含学生的各种信息。但是,数据量庞大,数据类型纷杂,除文字之外,包含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内容,给数据分析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同时,大数据有效性较低,价值密度不高的特点,又造成了高校工作者在海量信息中提炼少部分有用信息的工作异常繁重。

2.大数据给网络舆情学校的主体话语权造成了冲击

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上,始终应占据话语主导权,在学校宣传媒体上倡导正能量。大数据时代,学生每天除关注学校主媒体之外,在虚拟网络上接受着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信息数据裂变式的传播速度,使得网络舆情瞬息即变。甚至某些突发事件从网络舆情产生到沸腾只需短短几个小时。高校管理者还未来得及做出安排,恶劣影响就已经出现。此外,网络上一些所谓的大V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关注,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其言行言论容易对学校主体话语权造成了冲击。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网络舆情带来了众多机遇。即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提升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工作效率及针对性。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数据类型繁杂、大数据价值密度不高等特点导致了网络舆情数据分析工作量大幅增多,同时也对高校网络舆情主体话语权造成了冲击。如何合理的利用大数据,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产生积极作用,将在接下来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武装.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情分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魏伟华.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

【3】孙莉玲.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治理[J].江海学刊,2016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大数据高校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