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

2019-09-10罗永春

青年生活 2019年29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初中体育教学

罗永春

摘要: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许多初中开始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保障体育教学的合理比重,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本文以体育教学之中的田径训练为分析对象,了解这一体育形式的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以期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一、引言

作为初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体育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学术界和理论界也曾明确提出,体育教學符合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能够为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田径训练的难度偏大,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该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控制尤为关键,老师需要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加强对不同教学环节的合理控制,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作用及优势。

二、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因素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与其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相比,田径训练的难度偏高,内容比较复杂,极易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中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控制最为关键,老师除了需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落实不同的教学工作任务之外,还需要注重训练量以及训练强度的分析及解读,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保障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一)社会因素

为了积极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以及教学计划,许多初中学校以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田径训练的实质条件,通过对田径运动员培养要求以及成长规律的分析及研究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田径训练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对个人综合素养以及体育技能的提升和培养尤为关键,但是从目前来看,社会各界还没有意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价值,缺乏一定的关注度,另外学校也没有积极的利用不同的宣传途径以及手段落实田径训练的宣传工作,学生缺乏一定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实质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许多学生的田径训练水平以及综合技能与前期的教育教学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一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无视体育教学和活动,因此在与孩子进行互动时没有鼓励孩子主动参与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这一点导致学校田径训练工作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另外学术界和理论界也曾明确提出,家长的错误思想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落实,还导致学校在落实体育田径训练活动的过程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只关注简单的体育知识教学,学生难以在参与田径训练的过程之中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三)体育教师因素

尽管我素质教育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外加上田径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偏高,因此在体育老师的恰当引导必不可少。体育老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经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训练的水平。有一部分老师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直接以简单的教学模式为主体,忽略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结合,无法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之下落实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控制策略

为了摆脱上文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尽量避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校都必须要意识到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重要性,以强度和训练量的控制为着眼点和立足点,保障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主动参与不同的田径训练活动。

(一)完善田径训练制度

一个完善的训练制度和教育教学框架能够有效的体现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一致性和可持续性。传统的应试教育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没有根据这一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课程比重,最终导致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机会偏少。其中田径训练教师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协调安排,了解学生自主学习与田径训练之间的相关性,关注教学实践活动的管理及协调,通过完善现有的田径训练制度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依据。在课堂教学实践时老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成长规律以及接受训练的最大程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田径训练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以及差异性调整田径训练的教学方向,保障教学的针对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二)确保训练长度以及训练量的适度性

田径训练的内容比较复杂,训练难度偏高,对学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其中训练强度以及训练量的控制则显得尤为关键。为了让学生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引导之下主动参与不同的田径运动项目,老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为出发点,关注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要求,以体育知识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基础,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从更为微观的角度来看,老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专长,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灵敏性、弹跳能力以及长跑速度,尽量避免田径项目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以及负面影响。

(三)确保训练长度以及训练量的结构性

老师除了需要关注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及提升之外,还应该将更多适度性、有趣性的训练内容融入其中,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关注训练量的合理控制及管理。其中田径训练的内容比较复杂,如果训练强度过大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会产生许多的后遗症。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最大负荷安排不同的教学实践活动,尽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和排斥心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四、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分析及研究尤为关键,老师需要了解不同田径训练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差别以及共同之处,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掌握田径训练的技巧和精髓。

参考文献

[1]程学良. 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 8(31):38-39.

[2]龙先斌. 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分析[J]. 神州, 2017(20):122-122.

[3]胡顺风.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 田径, 2019(05):11-12.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初中体育教学
多媒体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拼命地“玩”,“玩”命地练
如何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指导基本动作夯实跑步基础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