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正当防卫之“不法侵害”研究
2019-09-10魏委
魏委
摘 要:刑法中判定正当行为的不法侵害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刑法中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需要以研究正当行为的不法侵害基本含义内容为基础,有效判定刑法中正当行为的不法侵害。刑法中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来源有两种,主要是斗殴中的不法侵害与自我招致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判定起到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刑法;正当防卫;不法侵害
引言
我国司法界与刑法学界都明确肯定正当防卫,为公民提供积极供给保护,使其在不法侵害中获得合法权益保护。但实际情况是正当防卫具有不同情形,防卫者的防卫行为需要被区别认定,需要相关研究者进一步探索被侵害人与防卫者之间的矛盾,积极研究刑法中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
一、正當行为与“不法侵害”的基本概述
我国刑法中具有认定正当防卫的相关内容,正当防卫含义是为实现公共利益、国家、本人或他人财产、人身与其他权利的保护,避免其受到不法侵害,可以使用可能损害或直接损害不法侵害人的方法有效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从正当防卫含义中可以发现正当防卫的优势特征明显,借助进行时的不法侵害对合法权益保护目标进行实现。正当防卫对不法侵害者利益进行损害,满足犯罪构成要素条件,但是基于整体角度分析正当防卫对不法侵害的损害,正当防卫属于为实现更重要利益保护的不法侵害行为,行为发生具备不得已条件。在刑法中,正当防卫对应的不法侵害行为并不需要负刑事责任,等同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不需要对犯罪刑事责任进行承担。犯罪构成包括四大要素,分析犯罪构成,可以否定正当防卫这一不法侵害行为的犯罪性。正当防卫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一般正当防卫,在刑法相关规定中,这种正当防卫需要根据防卫限度标准类判定,如果超出限度标准,则可能引发防卫过当问题。第二种,特殊正当防卫,这中正当防卫不涉及防卫过当问题。由于暴力犯罪与不法侵害之间存在属种关系,不法侵害属于共性概念,暴力犯罪属于特性概念,也就是说,在不法侵害中,暴力犯罪属于一种具体形式。
二、刑法中正当防卫之“不法侵害”判定
对于正当防卫对象限定其不法侵害行为,其中的无责任能力行为人或普通民众的重大法益与一般法益,在具体实施重大法益过程中,体现出攻击性与紧迫性,起到控制防卫行为对应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作用。在不限制普通公民情况下,需要有效认定违法犯罪防卫权,如果过失犯罪行为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不属于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紧迫性体现在不法侵害会受行为危险程度影响,有效判定对应程度。无论是哪种不法侵害,判定在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等层面都具有一定标准,面对不法侵害的即成犯、持续犯、状态犯等不同情形,对应的终局性结果,需要进行正当防卫行为实施才能当场挽回侵害对应的损失。为避免不法侵害出现,防卫装置行为被提出,设定该行为,结合实际情况需求,有利于区别管理实现有效性。
三、刑法中正当防卫之“不法侵害”来源
(一)斗殴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来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斗殴中的不法侵害与自我招致的不法侵害。斗殴者实施行为造成损害结果,这种疑似“防卫行为”的行为需要被进行犯罪认定。针对斗殴不法侵害来源,可以借助被害人承诺法理确定防卫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通常情况下,斗殴事件的实际发生过程离不开被害人与防卫者两个主体,二者同时存在,并在斗殴事件参与过程中达成默契。由于斗殴事件中的被害人与防卫者都默认被打,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攻击防卫者的暴行,就属于一种不法侵害,侵害防卫者人生权益,而防卫者也不能在被害人攻击过程中实施正当防卫,因此,防卫者需要为损害被害人的结果承担一定法律责任,该责任属于故意伤害法律责任。应用不法侵害来源,需要借助违法行为理论对防卫者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进行充分确定,基于客观与局部角度,实施有效判断,如果防卫者攻击被害人实施反击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相关条件,则需要将其认定为正当防卫行为。基于客观整体角度,被害人防卫侵害防卫者具有一定必然性,在攻击与防行为实施之前,双方已经进入互殴状态,在混乱状态中,防卫者一定会攻击被害人进行,体现防卫者攻击被害人行为与造成受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防卫者攻击被害人过程中,带有故意伤害的明确意识,则防卫者需要对自身攻击行为负责,并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二)自我招致
自我招致的不法侵害来源,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面对自我招致的不法侵害,防卫者实施反击行为,可能会伤害他人或出现伤害致死情况。基于这种情况,如果防卫者反击行为不符合实际正当防卫相关成立条件,则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防卫者招致行为对对方攻击进行触动,对方行为如果属于正当防卫行为,则其反击行为也属于正当防卫行为,防卫者也就是不能在对方正当防卫行为实施过程中,再次实施反防卫行为,反防卫行为一旦出现,就可以直接追究防卫者,使其承担故意伤害罪责。另一种情况是防卫者反击行为,容易造成防卫过当。根据防卫者在防卫过当行为中的心理态度,追究其故意伤害罪与致人重伤罪。在某些情况下,防卫者反击行为也可以对正当防卫条件进行符合,将其反击行为认定成正当防卫行为,但是防卫者可能仍然需要承担一定刑事责任。如果防卫者原本为故意加害对方实施自招侵害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不法侵害,需要责任人对故意伤害罪相应责任进行承担。如果不存在故意侵害目的实施自招侵害行为,防卫者虽然在实际自招行为过程中缺少故意伤害目标,但是一旦自招行为导致伤害结果,造成对方出现严重伤亡,就需要防卫者对相关刑事责任进行承担。如果这种防卫行为造成对方轻伤或轻伤以下程度的损害,则犯罪不成立。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刑法中判定正当行为的不法侵害,需要对行为人防卫行为实施意图进行充分了解,结合不同实际情况,区别判定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行为。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研究刑法中正当防卫行为的不法侵害内容、判定与来源等,为不法侵害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林波. 于欢案之反思——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8,17(01):21-27.
[2]谢雨彤. 刑法上正当防卫制度之“不法侵害”研究[J].法制博览,2018(30):209+208.
[3]赵国强. 论新刑法中正当防卫权的强化[J].法学家,1997(06):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