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

2019-09-10陈栋鑫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陈栋鑫

[摘 要:“一带一路”是借助现有的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以打造经济融合的利益共同体。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对于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改变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国际大学智库、积极发展境外办学等方法,以提升各高校国际化教育水平,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国际交流;人才培养]

一、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快速实施,使大学教育国际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开展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相关活动,以提升我国教育的综合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二、“一带一路”对于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技术人才是当代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根据沿线国家国情培养出相应国际贸易、熟知当地经济文化风俗、不同领域项目设计等方面人才,不仅可以加深与沿线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可以建立深厚情谊,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

其次,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不只是国际教育理念的参与者,单方面引进西方国家的教学理念,同样我国也作为文化输出者,让更多的合作伙伴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教育理念,促进文化间的交流。

最后,指引合作新方向。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比较优质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是我国一直以来主要的合作对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改变与周边国家沟通不足的问题,将沿线国家作为新的合作目标,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国际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人才的储备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传统高校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多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培养出的人才与沿线国家人才需求契合度较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做出适当改变,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高校可以设置更多的学科或增加相应的合作渠道,以促进综合性国际人才的培养。例如,某高校依照“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指导要求,结合高校自身情况,设置了符合沿线国家发展要求的建设学科,并且与沿线国家签订了交换生合作协议,鼓励更多的人才和学者来该校进行深造。而本校交换生在他国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环境,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该校还拓展了实习渠道,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沿线国家实习,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合作国家的人才需求情况,完善相应的课程进行人才培养,加深高校与沿线国家的相互了解,让我国大学生能够成为沿线国家经济的带动者,为我国大学教育培养出针对性建设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国际大学智库

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智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化智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大学智库多依赖于大学本身的文化底蕴,内容虽然丰富,但是不能为国家争取国际地位提供坚实的后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运用网络与沿线国家建立合作网络平台,在相互交流沟通中丰富智库内容,使国际大学智库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例如,某高校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沟通平台,将高校的智库资源进行平台共享,设置相应的数据库目录,方便沿线国家进行信息查询,沿线国家可以补充目录中缺少的数据,完善数据库内容。而该高校将查询内容的关键词进行定期收集,了解沿线国家所需技术内容,根据此类情况,在高校进行相应课程的设置,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到中国进行学习。而我国也可以根据数据采集结果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出大学智库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积极影响力,在国家战略的引导下,有效进行综合性人才储备,提高各高校之间的有益合作。构建国际大学智库可以实现教学资源优势的互补,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双方的共赢。

(三)积极发展境外办学

“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提出了贯穿亚、欧、非三大板块之间合作路线,实力雄厚的高校,不仅需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还应将本校优秀的教学方法推向国际,加深国际间的合作交流。21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存在一些如厦门马来西亚大学或苏州老挝大学等一些境外大学,但是境外学校数量还是相对较少。高校应积极向中外合作高校进行学习,向其他国家输送我国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我国大学的知名度和在国际上的综合地位。例如我国在沿线国家积极开办孔子学院,不需要留学生来到中国,在本地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文化知识学习,根据合作国家的文化特点,在原有课程基础之上,增加一些本土课程,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创新出中国特色的合作交流新方法。而且一些实力雄厚的高校在海外建立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文化底蕴,增加彼此间的合作机会。通过积极发展境外学校,一方面可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要求,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国家国情设置相应的课程,可以树立我国民族品牌形象,增加我国的综合实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改变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针对性建设人才奠定了基础,构建国际大学智库能够增强高校之间的有益合作,积极发展境外办学可以增加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储备综合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晓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5):37-38.

[2]劉子璇.“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8(24):11-1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