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

2019-09-10王旖旎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旖旎

[摘 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及进行流畅语言交流和表达观点能力的关键所在,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学生这些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与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小學语文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及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进一步表明教师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之间存在的密切性联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意识到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因素,其角色能否合理定位与转换,直接会对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

一、引言

基于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及其独特性,语文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需重新定位、审视。教师应从阅读知识体系灌输者转变为阅读教学意义的建构者,从知识权威到学生阅读学习的平等对话者,成为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桥梁。基于此,教师自身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改变阅读训练方法,加强课堂情感交流,同时学校要加强引导与支持。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分析

(一)阅读知识体系灌输者向阅读意义构建者转变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教学一直都坚持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指导思想,使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总是扮演着语文教材的灌输者、课程的执行者与课本的复制者的角色。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采取“传递——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价值、意义不能透彻理解,此种与生活实际不相符合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没有学以致用的机会,自然对阅读学习不感兴趣。为此想要改变此种困境,需要教师从阅读知识体系的灌输者向阅读意义的构建者转变。这样才可以确保教师将自身的情感、自身形成的阅读感受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知识权威者向平等对话者转化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因自身丰富的语文知识,常扮演着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滋生了教师的自负心理,常以命令式的语言不断向学生说教。此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难以获得创新性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明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给予学生平等交流与发展的机会。并要在课堂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给学生营造平等、理解及包容等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扮演好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角色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百分之三十得益于课内,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不是仅靠短暂的课内时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因此,教师要主动扮演好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角色,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沟通与交流。此外教师需要树立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的阅读教学理念,促使学生进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更好的进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及创新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策略

(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合作的对话者,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需树立“生本意识”理念,以人为本,从儿童生活出发,把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以发展。其次,新语文教学观主张促使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特长,不断努力,取得成功。

(二)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不高,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缺乏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进行单一的阅读训练。因此,教师要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来探究学习。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考由学生进行,结论让学生独立探寻,意义由他们自己建构。由于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展的萌芽状态,缺乏阅读学习的自觉性,不能主动地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使小学生形成自主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从主导安排学生阅读学习逐步转变为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独立探索。

(三)改进阅读训练方法

一是朗读课文的训练。朗读既可以积累词汇,也可以感受语言,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要进行阅读教学,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在训练中,教师必须相信学生自己可以把课文读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应突破单一模式的朗读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教学,如采用指名读、分角色读、分组阅读、配音朗读等模式,在此,教师还需及时进行指导。二是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说话训练。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需要语文教师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要充分熟悉教材中编排的“说话训练”环节,随后根据实际,利用教材原理和课程设计,通过诱导、练习、说话、讨论等方式,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增强思维灵活性。三是充分的写作练习。写作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书面表达的方式将学生对阅读文章后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通过学生的写作能够体会到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态度、体验。因此,教师要做到将学生的写作练习与阅读学习联系起来,以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以写作技能的提高来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四是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学生独立思考。这里的思考主要是指学生的反思活动。培养小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的精神是形成自主独立性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进行阅读实践的前提。

四、结论

简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已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需要正确定位,并研究转换的创新策略,确保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力及素养得到完美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桂兰,叶春平.谈教师角色的调整和转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2]梁月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