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伴随我的成长

2019-09-10李宇

档案与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馆藏检索档案馆

李宇

[摘要]笔者扎根管理部34年,亲历江苏省档案馆档案工作由手工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封闭利用向开放的三大转变,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坚持的事情开心做的心态,脚踏实地做好各项业务基础工作,实现了从懵懂学生到业务骨干的成长转变。

[关键词]档案利用档案数字化基础业务工作

时光如梭,转眼我在管理部工作已达34年。我扎根档案馆基础业务部门,从事过档案接收、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统计等诸多环节工作,亲历江苏省档案馆档案工作由手工管理向数字化管理、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管理、封闭利用向开放的三大转变,自己由一个刚从档案专业毕业的学生,转变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默默无闻的档案工作经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一、档案工作的艰辛

依稀记得1985年大学毕业分配至江苏省档案馆管理部,首个工作岗位是在建国后档案科抄写文件卡片,枯燥是我对档案工作的第一印象。日复一日、从早到晚地单调机械抄写,潦草字迹要辨认,无题名文件要自拟标题,看似简单的工作充满变数,每天须完成一定的工作定额,这对于刚走向社会、初次接触公文的我压力不小。虚心向前辈请教,多积累,干中学,成为我释疑解难的良方。

一年后我管理一些档案库房。那时处于手工管理阶段,检索档案全凭经验,没有一定的积累根本无法胜任,庆幸有了一年初步熟悉馆藏的抄写经历,在前辈的帮带下短时间内很快上手。手工管理阶段很长时间没有文件级检索工具,通常只能检索到卷,遇到查阅单份文件和人名的需求时,我们得进库房按检索出的案卷逐页翻查到后,方可调出。有时为查找一个人名,翻阅几十卷档案,在库房能待上一天,绝不轻易回复“查无”。“对利用者负责”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职业操守。

馆藏档案浩瀚如海,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文件卡片和人物卡片后来成为文件级检索的唯一途径。 1987年我调到建国前档案科时,正好赶上卡片分类工作,我们尝试打破全宗界限,民国档案文件卡片按《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人名卡片按《档案馆笔形编号法》进行分类,实现了百万余张卡片信息跨全宗查找检索,同时速成了繁体字辨认和馆藏的熟悉。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合力,如今260万张卡片分类存放在检索工具室,彰显了档案人吃苦耐劳、愚公移山精神。不要小瞧这小小卡片,在当时手工管理条件下是一种创新,有效解决了文件级检索大海捞针式难题,在利用检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扎实的基础工作,为1995年江苏省档案馆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一级档案馆奠定了基础。

档案工作并不像当初填报高考志愿时觉着的那样干净轻松,苦脏累超过我的想象。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的“698”工程,这是一次影响较大、全局馆人员参与的整理工作,整理对象是历史遗留的698袋(箱)民国档案。该档案长期堆积在大礼堂无人清理,可谓脏乱差俱全,跳蚤细菌滋生,整理工作非常艰苦。当时正值我担任建国前档案科科长,档案整理好后自然要落户我科,压力加上疲劳使我在整理期间患上带状疱疹,好在小时候生过水痘,有抗体,症状不是太严重,休息痊愈后立即投入战斗。经过消毒杀虫、清理鉴定、整理组卷、分类编目、贴标签、排列上架等项工作,全局馆尤其是管理部奋战10个月,共整理出档案7806卷,抄写卷目171043条。

最难忘的是2001年的新馆搬迁工作,又是局馆齐心合力、无外援参与的杰作。这是在大院内两楼间的搬迁,从档案安全着想没有外请搬家公司。我负责组织建国前档案的搬迁,在如何既快又安全地实施搬迁上动足了脑筋,提出了栏栏档案对接移库的设想,并设计出一车6栏的搬运小推车,与新库密集架的节对应,获得了采纳。为了保持车与车之间档案上下架的独立性,我们在搬迁前将应搬迁档案逐一插放了新库存址,于大年三十那天完成定位。春节一过立即进入搬迁,科室成员5人加上局里配备的精兵强将共10人,2人一组,组成了5个搬迁小组,按序编号排列,每组成员自行将档案下架、运输、上架,一气呵成。科室男女老少齐上,团结协作,你追我赶,奋力拼搏,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场面感人。那时大家白天是英雄,晚上回到家浑身骨头像散了架,躺倒再也不想动,成为狗熊,第二天又像打了鸡血似的投入了搬迁。大家拼的是一股气,昂扬的正气。小车以每天6趟以上的速度飞快地推起来,短短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靠我们的双手自力更生完成搬迁任务,共搬运700余车档案,排架长度3500米。整场战斗下来大家简直都脱了几层皮。

一线档案基础业务工作难以突出个人业绩,靠的是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日积月累的突破,“十年磨一剑”。默默无闻是档案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没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心态,要说爱上档案工作真不容易。

二、档案利用工作的价值

档案所具有的历史再现性使档案馆不可或缺。在我刚接手管理一些库房档案时,正值全省范围内编纂《当代中国·江苏卷》《江苏省志》及其专业志,这是建国后首次大规模编史修志,来馆利用单位数与人数、查档时间、阅卷量堪称史上之最。1979—1992年间共接待编史修志人员56639人次,提供档案329061卷册,近乎馆藏文书档案倒库一次。那时的我们每天马不停蹄地出入库房,查档大厅更是座无虚席,但限于阅档条件需要预约。为了有效保护档案原件和提高利用效率,我们对民国档案涉及多县的案卷进行整卷复印,然后按县分类后集中提供复印件利用,复印的档案达50余米,为此印坏了2台复印机。

1992年公民持身份证可来馆利用开放档案以来,档案馆与社会的距离日渐缩小,神秘的面纱层层掀开,百姓为解决个人待遇纷纷走进了档案馆,省档案馆成为百姓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档案在劳模待遇、工龄、职称、学历证明上发挥的凭证作用,为众多干部职工解决了身份和待遇问题。如馆藏“苏南公学”“苏南革命干部学校”等干部学校的学生名册档案,解决了一大批老干部的学历证明,顺利解决了离休待遇,使为党的事业奮斗一生的老同志能安享晚年。又如馆藏一卷甘泉高中学生名册档案,依省委组织部等六家单位联合发文,为百余家单位近千人解决了中专学历并补发毕业证书。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档案因其真实性,已经成为学者作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利用档案完成学业是众多高等院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首要选择。1998年我馆成为全国首家查档免费的档案馆,2013年扩大到免收查档复印费、证明费等惠民举措,深受莘莘学子的欢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师生,以及研究机构的学者,纷纷来馆开展学术研究,硕果累累。尤其以南大历史系李良玉教授所带博士生居多,这些博士将档案馆作为第二学堂,与省馆工作人员同作息达一年半载,学生所著博士论文史料详实,论据充分,堪称上乘。

2003年我任管理部副主任,分管查档利用科,角色转向前台利用,直接与利用者打交道。时常被所遇人和事感动:感动于我们的工作人员不遗余力地对待每一张查档单,不放过一个可能查找到档案的线索,热诚服务;感动于利用者查到档案后的欣喜,发自内心的感激;感动于我们的前台工作人员受到委屈后仍保持微笑,反复耐心解答,维护档案馆形象的举动;感动于档案人默默地坚守和付出,产生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煤炭部林场欲征果园辖区内的一块土地,引起纠纷,上诉至法院,我馆提供的该林场、果园的各种协议书,为法院审理此案提供了依据,可为国家减少3000万元的重征土地费用。这一案例让我震撼,档案是无价之宝的说法得以证实。不知从哪一天起心境变了,感觉平凡的工作很有意义,每天的忙碌是一种幸福,享受着默默耕耘后的收获,油然产生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光荣感和归属感。

查档接待科作为省档案馆对外服务的窗口,一直秉承“急利用者所急,想利用者所想”的优良作风,着力打造优良环境和贴心服务,1998年起先后获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荣誉。2014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为全国档案系统唯一一家。这些是我们管理部几代同仁一直孜孜不倦、勤勉耕耘的成果,我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三、档案数字化时代的作为

1991年省档案馆引入小型计算机来管理档案,开启了档案数字化管理新纪元。建立电子目录数据库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为此我们告别“抄写”,从零开始漫长而艰辛的海量电子目录的“录入”建库工作。

最初的十年先行尝试利用现有文件卡片直录,实现小型机检索。计算机普及后,运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大了录入工作的组织力度。经过27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馆藏档案资料案卷、文件两级目录数据库,目录数据达900万条,馆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检索。部分档案资料经扫描实现全文数字阅读。数字化检索逐渐取代纸质目录检索,打破手工小范围检索和凭管理人员经验的局限性,单次检索范围扩充至海量数据,关键词多项匹配、跨库检索方式使得查找档案变得快捷、高效,查准率、查全率大幅度提高。

档案工作貌似简单,其实不然,它是一门管理科学,有着几十年的积淀和传承,牵一发而动全身。数字化时代对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应用数字化管理档案后,多门类、多载体海量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倒逼实现。实现规范化管理的主要难题是馆藏档案档号的唯一性问题。档案馆成立以来不断强化档案资源建设,档案数量逐年增大,多门类多载体档案孕育而生,由初始文书档案,逐步扩充到专业档案、特载档案,在事业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档号规范化管理滞后问题,馆室档号重号现象成为制约计算机管理的瓶颈。

着眼于未来的规范化管理,2003年管理部下决心对馆藏全宗进行了大调整,规范全宗群给号。这一调整为长远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但因牵涉到建国后200多个全宗更号,带来的后遗症是过渡期内新老号并用,给现实管理带来了不便。2009年启动规范档号、档案实体加盖档号工作,但进展不快;系统内原目录数据未作同步更改,虚实两张皮的管理现状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

2012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了部门内设机构,由我分管新组建的整理编目科,着手解决此历史遗留难题。档号规范化涉及以往制作的卡片、两级纸质和电子目录、档案实体、库房存址等多方面的变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难度高。面对如此复杂的现状,我借用系统管理理念,慎重运用新老号对应的方法,着重对两级目录数据和纸质档案进行更号,用“纸上谈兵、分步实战”的方法,先后花费7年时间,实现民国档案和建国后纸质档案规范管理。

“纸上谈兵”主要是核实虚拟档号。自我参加工作以来,管理部主任更替了6任,我作为部门所剩无几的元老,肩负着档案工作传承的重任,自荐揽下了馆藏全宗扎口管理工作。我结合2012年馆藏全部档案清点记录,逐一比对原始目录并进行登记,及时进库房核实疑问,对重复和虚空的目录号进行微调,确保每卷(件)档案与档号的唯一对应落户。经过4个月的苦战,终于完成了“江苏省档案馆全宗—目录索引(2012年度)”,建立了完整的馆藏档案数据登记和统计台账。这是依清点结果,利用计算机登记统计出的数据,精准度较高。回想那段岁月真不容易。数据统计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需要高度的专注力,稍加分神便会前功尽弃,又要从头再来,为此我每天盯着电脑,一坐就是一天不挪窝,脑海中跳跃的满是数据,精神高度紧张。因用眼过度,我患上了干眼症,分泌泪水困难,一合眼就生痛。为了不影响工作,回家都不敢看电视和电脑,尽量保护眼睛。

紧接着开始“分步实战”,分两步走。一是组织人员规整系统内电子目录数据档号,将规范的虚拟档号批量添加进电子目录数据中;对已接收的不符合标准的电子目录数据按全宗规整后,交技术部导入系统;所有数据保留原档号和机关档案室号,双档号检索。7年来处理数据累计达400余万条。频繁用眼致使我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双眼因患霰粒肿分别门诊手术3次,那时有点后怕了,但仍坚持着。二是延续之前虚拟档号与档案实体对应到位,改进档号盖章的工作方式,引入条形码档号管理,对余下的馆藏4/5档案,组织人员逐卷(件)加贴规范后的档号条码标签。仅因标签的批量打印和用“粘贴”替代“敲章盖号”这两个动作,工作效率提高了3至4倍,同步也做到了档案与目录数据的一一对应清点。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歸档文件加贴微小档号条码标签,解决了归档文件章无档号难管理状况。自2009年算起,经过了10年漫长的不懈努力,馆藏上百万卷、件档案告别档号虚拟管理状态,规范档号全部到位。

接手馆藏全宗扎口管理工作后,我还着力于整理积存档案、还历史旧账,严把档案接收进馆关、杜绝新账产生这两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组织了6万余卷剔除档案、5万余卷会计档案、7万余件电报档案以及建国后未纳入馆藏管理的零星档案的整理工作,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不久可望彻底理清家底;二是对新接收的机关档案,做好接收前完善整理工作,先行规整目录数据,添加档案馆档号,依目录数据档号打印档号条码标签,逐卷(件)粘贴,清点档案,点对点无误后接收进馆;三是对零散征集的档案,确定按专题全宗管理给号,解决了长期以来此类档案无档号进馆的窘迫状态。此外结合多年档案整理工作经验,于2016年撰写《馆室档号的自然衔接》一文,对馆室档号构成的渐变、馆室档号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路径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在全国档案编目工作研讨会上作了大会交流,获得好评,被编入《数字时代的档案整理》一书出版。

档案规范化管理取代经验型管理的关键在于工作流程的细化和规范,这是我们一直努力探索的课题。2005年管理部出台了《江苏省档案馆档案资料科学管理规程(初稿)》,在推行上一直未找到有效切入点以全面实施。2017年底国家档案局出台的《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起点高、内容全面,高瞻远瞩地描绘了档案馆业务建设的前景,给我们以启发。经过半年迎检工作准备并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检查评比后,利用积累的经验,借鉴原管理规程(初稿)和业务建设评价标准,我和蔡宜军主任合作完成了《馆藏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规程》,包括12个管理制度、17项工作流程与操作流程、70个工作用表,范围覆盖档案馆各项业务基础工作,以规范化管理取代人为随意式管理,注重传承、衔接和落地,成为人手必备的操作手册。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实施,相信不远的将来江苏省档案馆档案规范化管理定会迈上新台阶。

四、几点感受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坚持的事情开心做,是我30多年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经验感受。对我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是管理部两位老主任:一位是已故的杨春鸿主任,教会我如何做人,他精通业务、勤恳敬业、务实求真、平和淡定的工作作风是我的终身追求;另一位是姚军主任,教会我如何做事,他的规范化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我在档案工作转型期开展工作启发很大,颇有成效。

默默无闻、耐住寂寞、诚实认真、无私奉献,是档案基础业务工作者的真实写照。管理部所从事的基础业务工作无法造就个人英雄,各项工作没有一蹴而就的,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团队合力,有的工作须经历10年、20年乃至幾代档案人的接力,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思想。在档案管理岗位上,我一步一个脚印,心无旁骛,潜心工作,无争无怨。从科长、副主任到调研员,职位的提升给我提供了更大的工作平台,使我有所作为。我的成长离不开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自己一直心存感恩。

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心态,形成不同的人生态度。这辈子我与档案结缘,便将档案馆视为第二个家,档案工作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天能忙碌是一件幸福的事,工作并快乐着。承蒙省档案局党组的关怀,2018年我荣幸地被省委省级机关工委评为省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这是荣誉,更是对我的鞭策。我的职业生涯还有5年,作为老同志我将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积极发挥专长,为档案事业奉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馆藏检索档案馆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when与while档案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