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

2019-09-10王凤仙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研究

王凤仙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意义非凡。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钥匙。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急功近利思想、传统文化丢失、重基础设施建设、轻内涵建设等现象。提出了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如,创新产城整合模式、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模式、创新健康生存理念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研究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是关乎全国三农的一件大事,如何把这盘棋下好、下赢,找准办法,找好方向,让农民都能分得蛋糕,取得实惠,是当今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一、乡村振兴战略意义

在当今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像一屡阳光一样普洒在农村,农民倍受鼓舞,使农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的优惠政策及有力举措,村领导的奉献精神,农民的创造精神,再加上农耕文明,相信我国亿万农民生活将会越来越好,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进一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这几年,我们也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农村的变化,社区化管理模式正在逐步替代以前农村的三级化管理模式,社区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趋于正规化、城市化,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区活动更加多样化,农民由过去的单一生活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集体生活中,使得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团结协作力量得到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关系分析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密切相关的,《规划》指出:要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的,要想办法在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上下功夫,使城乡发展和乡村发展同步进行,协调发展。但我们知道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当前城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如大家所关注的土地、拆迁、户口、小城镇、三农、社区建设、环境、体育文化等等,如何走好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农民能够安居乐业,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是大家都要努力的方向。我们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之与城镇化同步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钥匙。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国家粮仓,城镇化建设倍受关注。目前,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旧观念、新旧模式转换的关键点,虽然城镇化建设跨进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面对国家的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等新形势,如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城镇人口增多的承载能力,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地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是一个很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三、当前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假城镇化建设现象

任何事物的变革,都会伴随着发展进程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如空城、假离婚、假婚姻、假怀孕、虚报瞒报、逆城镇化现象等情况,这些现象是我们很多人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就在我们身边,距离我们很近。

(二)盲目“大拆大建”现象

前两年疾驰在农村的马路上,到处呈现的是拆迁画面,空气质量下降,空中弥漫着灰尘,拆建现象随处可见,是否是统一规划,这都很不好说。

(三)人口素质较低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存在着人口压力较大,人地矛盾突出,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等问题。

(四)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土地是农民的饭碗,但一些地方官员借助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饱私拿,从中获得高额地土地出让金,来拉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促使GDP增长,主要是为了获得好的政绩。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科学规划,具体部署。但是,目前在建设中存在规划不够科学合理、搞建设急于求成现象。

(五)文物损害严重,传统文化丢失

新型城镇必须充分考虑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的传承,地方曾出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现象,为了搞新型城镇化建设,大量的传统古村落瞬间消失。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如,古楼、古仓、古井、古道、古街、古巷等都不见了,体现千年文化的那些明清建筑化为乌有。新城城镇化的建设,不能以牺牲这些古文化、古文明為代价。

(六)重基础设施建设,轻内涵建设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面子工程、搞样板工程。曾经流传着这句话:要想奔小康,关键看住房。而对于村民的文化素质,乡风文明等内涵建设却不重视,要知道内涵建设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需要加大软实力,否则会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四、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

(一)政府重视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村户多、农民多,政府非常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了河南新型城镇建设要政策引领、规划在先、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就业为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既要把工作重点转向新型城镇化建设,又要考虑农民的感受、农村的实际,不能走极端,不能把它变成“圈地运动”。

(二)创新产城整合模式

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部门与实施部门要有机结合,不能各干各的,要相互配合,经常沟通。规划部门要考虑周全,规划要有前瞻性、创新性,实施部门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做,这样才能确保合作的融洽,达到互盈的目的。

(三)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模式

新型农村社区是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一些地区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城镇化”,打破了过去把人口集中到城市的单一城镇化模式,使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口分布结构更趋合理,探索了一条农业人口居多数的地区实现城镇化的新途径。同时,也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科学配置、合理流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四)加快城镇体制改革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有人来管理,来操作,来付出,多部门协同合作才行。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才能使事情办好。

(五)创新健康生存理念

随着人們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而且趋于年轻化。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健身养生,而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养生项目。太极拳是一项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意蕴、浓厚的中国传统哲学色彩的运动,传习太极拳是连结情感的重要文化纽带,能体现民族心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具有作为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所必须的文化整合力和凝聚力。同时,太极拳也有健身内容所要求的生活化和终身性的特质。因此,在农村推广、普及太极拳这一民族传统的健身项目是有一定基础的。

五、对策

第一,进一步完善土地监督措施,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强化土地征用等细致的法律规范,严厉处罚措施。

第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部门与实施部门要有机结合,要有产城融合思想,把生活小区、住宅小区跟产业园区有机整合起来。

第三,合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就业是民生的大事,没有工作就谈不上衣食住行,政府及各地市都应出台相关政策。

第四,重视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同时也可引导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第五,提升信息化管理系统“互联网+”正在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动态的管理体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跟上时代步伐,促进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六、建议

要创新多元发展渠道,提升居民思想意识形态,创新建设理念,提高环保意识,提高各领域的参与度,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传播新型城镇化体育理念,提高体育文化传播的辐射度,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中的“人、地、钱”难题,围绕乡村振兴“人、地、钱”等要素供给,规划部署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强乡村振兴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等方面的具体任务。

七、结语

新型城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捋起袖子加油干,使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中国梦”,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不忘初心,持续推进城镇化的建设步伐,从而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人们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等,促进城乡、区域、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要真正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谈何容易。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认真抓领导落实、投入落实、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促进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创新研究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生产性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