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2019-09-10李妙晓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培养核心素养

李妙晓

摘要:我国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体育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基础教育。学校及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学生的体育品德和意志品格,真正达到加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学科也不例外。但由于目前我国体育教育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势在必行。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现实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是以科学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需求的综合品质,它包含三个方面: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集中反映了體育与健康学科独特的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方面,而这三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总的来说,它是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的表现。也就是指在学校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合理、有计划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培养起来的知识、技能与情感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素养。可以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体育知识技能,而且是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通过体育来育人。

一、体育教育的现状

体育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由教师授与学生健身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发展,并且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品质得到提高。其中,增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既是体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最根本的区别,也是学校其他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但在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以及目前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只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体育教育,片面地认为体育教育没有太大意义,并且还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大多是自由活动,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

由于体育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学校对体育教育投入的资金明显不足,导致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缺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而学生本身也缺乏自我锻炼的意识,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上体育课也只是应付了事。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饮食搭配不合理,营养物摄入过多,再加上缺乏体育锻炼,致使学生肥胖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学校老师和家长的不重视,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缺乏,导致目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各科教育顺利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为学习文化知识奠定良好基础。1917年,蔡元培先生在主持北大校务后,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总方针下,把体育排在了德育、智育、美育的前面,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其“凡道德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忠孝,人伦之大道也,非健康之本,无以行之”的观点,充分论证了体育的基础地位。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人才培养的方向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建设者和创造者。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五育并举,牢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反过来说,良好的身体条件和充沛的精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的体育教育应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体育教师应该顺应时代要求,为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而努力。

三、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加快对体育核心素养的探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重视体育教育,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未来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个体的认识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体育兴趣则是人们积极了解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欲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必须要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人手。

首先,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与其性格相关,每个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好动的学生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相反爱静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就比较淡薄。因此,体育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性格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真诚的合作关系,使体育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兴趣的舞台来满足学生的爱好和需求。但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学更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所以,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唤醒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其次,因为体育学科具有特殊性,教师在上课时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比如,教师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只是单纯讲解基础的足球知识与技巧是不够的,并不能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概念,学生会出现理论大于实践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看体育动作和技巧的动态图片或者观看真正的足球比赛,并适当对足球比赛进行讲解,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足球比赛,使学生对知识与技巧的掌握相结合,学习效果显著。创新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体育知识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巧,还包括卫生保健知识、体育安全知识等。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不够了解,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普及体育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体育学科的魅力。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熟悉人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运动锻炼的必要知识,了解体育活动对人体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以及防止运动意外发生的措施等,同时,还包括在课堂内外怎样科学合理地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以及对运动负荷的把握等。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建立基本的概念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体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健康教育,不单单指学生身体健康的教育,还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教育。而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逐渐改善健康状况并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其重点是形成锻炼习惯、良好的心态和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学要更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行为,而健康行为的养成不仅受到学生内在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的制约,还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特征。因此,要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体育行为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既包括外在的运动行为(体育的运动习惯、组织管理、宣传观赏等),还包括内在的心理行为(运动心态、适应能力等),最终使学生能够合理、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运动与健康習惯以及积极的体育行为意识。

(四)塑造学生的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形成的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对维护社会道德风尚和社会规范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重点是勇于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学生拥有一定的体育道德规范,在教育教学活动及体育竞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体育活动中,拥有良好的体育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指导下,重视体育品德的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体育运动的规则,培养学生热爱体育事业、刻苦训练、公平竞争的意识,以及坚毅顽强、挑战自我、不甘落后、不轻易认输的意志和品格。只有拥有良好的体育品德,体育意识才会越来越强烈,运动技能才能得到提升。

四、总结

我国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还可以塑造学生坚强的心智、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学校及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学生的体育品德和意志品格四个途径,真正达到加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而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面人才。

猜你喜欢

体育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我们的“体育梦”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