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实证研究

2019-09-10程良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29期
关键词:文化导入英语课堂高职院校

程良

摘要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是语言的源泉,以文化为导向的语言教学更具有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借助互联网平台,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在语音、拼写、词汇、语法等内容的教学中导入文化要素,将语言操练和语言文化交际活动导入英语课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且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实证研究显示,该方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文化导入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9-0036-04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其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面授课程,还包括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学生扩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本文正是基于此教学要求,设计实用性教学方案,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西方社會文化知识,并从语音、拼写、词汇、语法四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例证互联网作用下大学英语文化导入的学习效果,并为后续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概念界定

语言是一种特定文化中基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对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可替代的影响,同时文化也决定着语言。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个人类语言学学派在英国产生。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新几内亚东岸的Trobriand岛进行田野调查时,观察到在这种原始文化中,一个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出现的语境,或者说依赖于生活中真实的语言环境。从20年代到4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如鲍阿斯、萨丕尔、沃尔夫在重建美洲印第安语及语言使用的研究中,意识到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过滤人们的感知,渗透到人们分类经验的方式中。语言和思想的这种相互依赖性现在被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20世纪60年代晚期,两位美国学者勃兰特·柏林(Brent Berlin)和保尔·凯伊(Paul Kay)就基本颜色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跨语言调查,涉及世界上的98种语言。其研究发现,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系统并非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所言,即它们是由各自的文化决定,因而每种语言的系统都是完全不同的。尤金·奈达(Eugene Nida)多年来一直从事跨文化的圣经翻译工作,对文化和语言的关系问题十分关注,他认为如果想出色地完成跨文化交际工作,需要充分认识五种次文化形式,即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

在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时,与文化学习紧密相关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流行。跨文化交际又叫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文化感知和符号系统差异大到可以改变交际事件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它经常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暗含着文化之间的比较。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既涉及文化的规约,也涉及语言的规约,逾越语言规约致使语用失误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交际失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外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向学生开设文化课程是重点所在,系统全面地介绍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民族风俗、人际交往等,提高学生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翻译软件、数据库、视频、图片、音频、编辑软件、教学课件、百科全书等都可以轻易获得,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导入文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实证研究

(一)研究目的

基于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现状的分析,开展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教学实践,并诊断结果,以期激发职业院校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笔者针对所在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旨在从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互联网使用情况、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人手,找到英语课堂影响学习的因素,制定教学方案,并做出适当的教学方法改革,即利用互联网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积极性,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1.语音教学环节

对于非母语的学生来讲,如果语音学得好,那么他的英语水平也不会太差。课堂上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百度发音或者有道词典等,指定小组任务型学习,找出英音和美音的区别,或者欧美音与印度语的差异,最后制作成本单元新词汇的发音对比表。通过互联网辅助工具,使学生在了解各个国家语系的同时,也增强了语音识别能力,从而对英语国家的语音背景文化有了新领悟。

2.拼写教学环节

拼写是外语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词汇拼写中需注意外来语的侵入,A文化中的某些部分通过交流进入B文化并称为B文化的一部分,从而导致文化传播。原语言拼写的习惯会被外来词打乱,从而增加了拼写的难度。如果把这些外来语的侵入文化导入其中,那么可以使学生理解性地去接受这些拼写方式,掌握其应用。比如:中世纪时期科学方面的词汇源自阿拉伯(如zero零、algebra代数),音乐方面的词汇来自意大利(如opera歌剧、soprano女高音)等。

3.词汇教学环节

对于任何一种第二语言来说,词汇教学的重要性都是无可争议的。学习者掌握的词汇量越大,语言能力也就越强。如何借助文化导入词汇教学,让学习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例举几个方面的词汇教法:第一,讲到数字时,可以用PPT展示英文的各种数字表达方式。比如年龄,大多数欧洲体系陈述年龄的方式与中国不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常常通过以years old为单位计算最近一次的生日来表述年龄;中国人的年龄有时候会在出生年月的基础上再加一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虚岁。第二,讲到隐私和禁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年龄、家庭背景、薪水等有关私人信息,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信息是否可以询问,除了这些话题信息以外,还有哪些话题是应该避免的。第三,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包含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语言中的习语、谚语起源不同,显示了文化差异。如,英国人视狗为人类最好的朋友,英语中关于狗的表达就会比汉语多一些,比如,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这些谚语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的图片及习语、谚语故事的来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这样学生的词汇记忆会更深。

4.语法教学环节

语法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基本規则和内在逻辑,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的逻辑思维。比如很多汉语的本族语言者听到诸如“你的英语说得很棒”“你的英语说得很正宗”这样的赞扬时会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们倾向于加强语气说“不”来显示谦虚,而英语本族语言者却会积极回应赞扬,说“谢谢”。英国人用来拒绝感激的一些表达方法,比如“Not at all(别客气)”或“It is nothing(这算不了什么)”,用否定的词汇来表达肯定的意思,是汉语为母语者很难转变的思维。基于这样的语法,可以用互联网进行筛选、分类,让学生生成报告,加强分析。

语音、拼写、词汇以及语法是外语学习的四个关键维度,但任何语言的学习归根结底是要与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基础差,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敢于实践,基于这些特点,可尝试在英语课堂上采取小组互动模式,借助互联网的文化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研究主题

“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是指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线而设计和开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英语课堂互联网的文化导入”是指教师将互联网运用到英语的文化教学中,结合英语课程特定的教学内容,遵循—定的规则,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持续其学习兴趣,且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英语文化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和语言文化交际活动。

(四)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文以某高职院校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64名)、风景园林专业2018级学生(60名)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方式进行较为详尽的调查与分析,从语音教学、拼写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四个方面探讨其实际应用。采取行动研究法,将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投入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去,观察学生反应,测量学习结果,最后对教学成果进行科学评估。

(五)研究评估

为检验该教学法的实际效果,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前测。而后,实施互联网的文化导入教学实验,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后测。实验时间为5周。拟解决问题是:实验组与对照组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仅仅充当教学活动辅助手段,而不能成为主导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游戏的使用时,是否要遵循一些原则?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使用情况对比

为得到一个更完整和深入的语法学习和运用熟练差别的理解,运用SPSS处理统计数据,分析评估测试中各环节的分数差异。在数据分析中应用显著水平中的R为0.05的双边T检验,T检验用于比较两个班级的平均分是否存在差别,这两个班级的平均分是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实验班(EC)和对照班(CC)学生的成绩。通过用T检验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是否存在显著差别。实验前测试学生的分数分析中,总分100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程序比较两个变量的平均值,这两个变量表示相关组一一实验班(EC)和对照班(CC)。

表1列出了配对样本T检测程序中入学分数配对的样本容量、平均值、标准偏差、标准误差比较。通过应用T检验对组间比较的配对样本统计显示,t=-.895,P=0.815>0.05。显著值超过0.05,说明各组的差异是相等的,而且假设是正确的,因此两组实验前测试学生的分数没有差异。这说明两个班的学生在没有进行实验前英语的学习水平相同。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班实验后的平均分=68.38,标准差=14.43;对照班实验后的平均分=65.63,标准差=15.63,实验测试后的分数有着显著差异。可以看到,实验班的成绩比对照班的成绩有较大进步。结果表明,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二)互联网的文化导入调查样卷对比

研究显示,在被调查对象中,学生对于拼写、语法两个方面满意度较高,而语音方面比例最高的为“一般”。词汇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好”而不是“非常好”。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的拼写与语法方面基础薄弱,通过转换教学方法可以很快提高这些能力。语音方面,教学设计方案有待提高。

(三)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设计要融于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之中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表述,可以按照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方法,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个方面来陈述。哈罗(A.J.Harrow)和辛普森(E.J.Simpson)的动作技能目标分类法,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技能目标强调肌肉和动作的控制、对物体的操作及动作的协调。他们把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为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与创新六个类别。这些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遵循的原则,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设计多元英语文化导入环节,努力做到每个课程目标都达到最大量化,具体到每一名学生上课都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实际应用中应怎么办,是否适合自己毕业后职业的需要。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系统研究互联网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与文化导入之间的关系,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并把其应用于大学英语的真实情境的研究成果还非常少。本研究的所有124名受试者都是来自长春大学高职旅游学院的学生,他们不能代表目前所有高职院校的学生。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来自不同教育背景的更多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也是值得研究的。最后,本研究只是在仅仅5周的时间里开展的工作,一些研究结果可能不是很恰当,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更加科学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作如下思考:第一,互联网下文化导入的有限性。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就是把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与文化相结合,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现,使学生能在真实的文化语境下掌握课堂知识。在此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了解有限,学习兴趣不浓,所以很难设计出较合适的教学方案。第二,互联网的实施阶段很随意。对于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实施、完成情况等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随意性很大。第三,如何能够更好地将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与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相结合。这些有望能够在今后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互联网下的文化导入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文化导入英语课堂高职院校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研究
浅谈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浅析商务日语教学中日本企业文化的导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