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供水工程发展模式研究

2019-09-10龙艳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距使得居民的饮用水质量参差不齐。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农村饮水已经初步实现自来水化,但是饮水安全问题还是存在的,饮用水质不达标,或是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仍旧困扰着广大农民。 水源是民生大计,是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第一道关卡。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供水工程,由小型的分散供水到集中性供水,向城乡一体化模式发展,为广大农民提供足量的优质水源。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发展模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的饮水问题是主要的民生问题,农村的供水工程建设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保证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工程。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农村地区已经开始普遍使用自来水,但是饮用水质量不达标,供水方式落后,缺水问题仍旧困扰着部分农民。解决农村供水问题,就要从供水工程建设入手,因地制宜选用供水模式,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科学规划合理供给,加强技术建设保证水质,促进农村人口,水资源和社会经济三者协调发展。

一、合理利用淡水资源,保证资源持续发展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但是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匮乏,且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存在着缺水的情况,甚至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受到当地工业发展的污染,水质已经无法达到正常引用的标准,还有一些地区因为自然条件,水土碱性过大也不适合饮用。

农村是我国水资源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可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选择的种类过多,在选择水源建设时一定要选择位置合理,既要考虑水量也要考虑水质,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用一个长远的眼光来确立供水工程的建设布局。存在着多种水资源符合选择标准时,要选择水质优良,便于维护,水量充沛的水源。便于供水工程简化净水工艺,减少工程开支。

二、因地制宜发展工程,科学规划供水系统

我国农村区域分布广泛,地形复杂且水资源种类多样,各地在发展供水工程时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供水工程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供水系统和供水方式,更好的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水源。

(一)供水系统分类

按照供水工程的功能:取水、净水、配水进行分类,供水系统可分为集中式供水系统和分散式供水系统。

集中式供水系统是农村常见的供水系统,取水净水配水三位一体,取水保证率高,水质优良且用户使用快捷方便,在日常维护管理上消耗低,应为优先选用的供水系统。

分散式供水系统的取水方式为分散取水,用户自行进行分配,不利于保障饮用水质量,用户取水配水不便,仅仅适用于水资源分配过于分散或是没有电力的地区。

(二)常见的供水方式

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主要的供水方式为以下几种。一是区域统一供水,由一个固定的水源点,向多个乡镇进行统一供水,该系统供水量大,由统一的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维护管理,供水安全水源质量有保障,单位水资源成本较低,适用于居民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二是村级独立供水,一般由一个较小规模的农村供水工程独立向一个村落进行供水,但供水工程内部维护人员专业素养无法保证,且供水成本高昂,仅适用于居住分散,周围有没有较大城市的地区。三是城市管道分压供水,依靠城市的供水管道向农村进行供水,由于城市内部供水稳定,饮用水质量高,维护便捷,因此在城市周边乡镇都可以采用这用分配式的供水系统,供水时要考虑到水压问题。

三、合理确定供水规模,保证工程持续发展

在农村供水工程的实际建设中,供水规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设计参数,在设计农村供水工程规模时要考虑到当地人口分布及其发展趋势,要考虑到居民生活用水量,当地工业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等,供水工程的规模和大小直接涉及供水工程建设成本和日常使用维护成本,是决定供水工程建设的重要参数。目前我国农村供水工程普遍设计规模较大,地区内部的供水工程使用率仅为30%左右,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使得供水能力得不到保障,降低了广大农民的水资源质量。建设农村供水工程要从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入手,计算乡镇内部使用水量,保证工程的持续发展,从一个长远的眼光来确定供水工程的战略布局,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两个百年大计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以人为本发展工程,科学技术保证水质

在农村供水工程实地建设之中,要保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农民用水质量和方便用户取水为发展根本,选择合适的水资源进行工程建设。要加快水资源净化技術建设,保证农民饮用水质量,保证农民用水安全。

农村的水资源相较于城市水资源质量优质,分布广泛,一般只需采用常规净水工艺,一些山泉水和水质良好的地下水对其进行简单的消毒即可饮用。对于一些水资源质量浊度超过20NTU瞬间小于60NTU可以采用慢滤或接触消毒的工艺进行水质净化,此种方式适用于小型的乡镇供水工程,而供水规模较大的工程可以采用净水结构物进行水资源净化,性能优良,效果直观,规模较小的可以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虽然供水量较小,但是体积小,便于维护,成本低廉,适用于一些小型乡镇的单独供水。

特殊净水工艺只适用于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的,不符合饮用水质量的水资源进行深度净化,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故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应该寻找一些水资源质量优秀的地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一般不采用该种净水工艺,

五、加强水质水量检测,逐步建立监察网络

饮用水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是民生发展的基础工程建设。在农村供水工程的日常管理中,要加强水质水量检测,保证农民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并联村成片,建立一个水质水量检查网络,完善水质监察体系,及时掌握水资源质量情况,查找水资源出现污染的原因,改进水质净化技术,确保农村供水工程质量可以达到全国饮用水安全质量标准,保障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相关区域还要建设农村饮用水质量检测中心,负责对于水质检测和数据的汇总,分析处理可能存在的水质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水质数据库和水质预警系统,从根本上提高水质监察质量,建立一个完善的水质监察网络。

人员是加强水质水量检测,建立监察网络的根本。供水工程的建设中最缺少的部分就是相关的维护管理人才,优秀的建设人才是整个供水工程的基础,而优秀的管理人才是供水工程正常运行的保障。为了保证供水工程的建设和正常运行,要对相关的建设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行把控,提高施工质量,完善管理条例,打造一支专业知识优秀,实战能力丰富的现代化供水工程团队。供水工程的关部门要组织相关的高水平的考核人员,定期对下属的建设人才和管理人家进行考核和培训,定期培训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战能力,定期考核淘汰掉不合格的人员,定期培训相关实习人员来保障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从根本上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日常维护管理,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系。

六、结语: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是关系到广大农民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工程建设,是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我国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选择。建设农村供水工程要因地制宜的选用供水系统,选用优质的水源进行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供水规模,培养和考核相关专业人员,以新作为面对新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足量优质的水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学功, 刘文朝, 崔招女. 农村供水工程发展模式及工程规划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 中国水利, 2005(17):59-61.

[2]PPP模式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以东平县为例[D]. 山东农业大学, 2008.

[3]张爱萍. 高台县农村供水工程智能化管理模式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2):16-17.

[4]文应海. 探讨思南县农村饮水新型模式如何保障水利国有资产持续健康发展[J]. 江西建材, 2017(18):116-116.

姓名:龙艳  性别:女  1974年06月  籍贯:山东  青岛  民族:汉族  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城市及农村供水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探究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沧州市高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商背景下村级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