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孙雪梅
孙雪梅
摘要:本文仅从中职教师的视角,根据当前中职学生心理特点,运用赏识教育理论对当前课堂教学进行初步探索。作为中职教师能把赏识教育应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激发中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唤醒学生的自信。
关键词:赏识教育 中职教育 教学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最高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以此来实现自我。中职学生自我意识更为强烈,他们更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而他们从哪儿获得赏识呢?主要来自于教师,因此教师更应该将赏识教育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一、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
1、赞赏具有明确老师教学目标和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作用,激发其学习动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表扬作为一种诱因和激励的方式,可把各个教学实践序列要达到的特定目标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构建完整的教学时间过程,没有这个目标的联系性,授课往往会变的乏味,课堂效果不佳,老师往往会迷失方向,变得无定向、无目标不知从何处着手;当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特长和在相关方面的天赋,从老师和周围同学的赞扬声中得到肯定和激励,能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化为巨大的动力,推动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
2、中职课堂教学要讲民主,拓宽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恰如其分的在教学过程中表扬学生,表达老师对于学生近期学习风貌和努力状况的看法,一定程度能反馈给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使其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进步,增强学习信心,看到不足,发奋图强,改善自己;此外适度的竞争能将懒慢、涣散的状态变为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提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加相互之间学习、帮助、影响,另一方面培养优质学生,好生带动差生,提高整体水平和素质。因此,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得到赏识鼓励,从而拥有豁达乐观的健康心理、多向发展的思维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就是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
3、赞赏有利于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彼此信任和学生树立良好品格和人生信念,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形成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学结构的改革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用心、愉悦的投入到生活、学习中,积极、乐观、上进的学习。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甚至欣赏他们的差异,允许每一个学生的失败。当他们失败时,不讽刺不挖苦他们,要给予他们鼓励。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赞美赏识中,学生才会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课堂上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激发学生潜能、建筑学生自信的催化剂而已。
二、赏识教育在实际教学中需注意的事项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学生、评价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在课堂上他们有的自卑、有的害怕、有的懒惰。他们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使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在快乐中求知。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评价学生、淡化成败意识、鼓励学生本真流露,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多元评价、多科渗透、探索发现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赏识以“尊重、信任、理解、激励、提醒、宽容”为原则,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的快乐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
2、赏识教育运用应在坚持以正面为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鼓励作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多样,实事求是就是表扬一定要公正、合理和符合实际,而非夸大其词、不切实际的“表扬”与迁就,否则非但不能起到积极的群体心理效应,而且对受表扬者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影响教师自身威望和学校诚信办学信誉;爱护学生既指在表扬过程中要一视同仁真切的关心学生,不可存在偏见的心理和反感的情绪,时刻警惕不可触及学生最敏感、最脆弱的心理防线,对于未表扬的同学也应给予支持与鼓励,切不可冷眼相待。在课堂中老师可对全体鼓励,也可对个体表扬,甚至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师生之间无须用语言来交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每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但没信心时,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你的评判。这时你给了一个赞许的眼神,或一个满意的微笑,便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当学生课堂提问受挫,老师们的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言语上的宽慰。所以,赏识教育并不仅仅是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激情的火花。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和策略,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健康、乐观、充实的成长,中职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思想认识发展,积极鼓励他们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思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能够觉醒其对于生命和人生的理解,方才为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真正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海明.从高职素质教育谈谈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研究[J].2006年3期
[2]唐献玲,唐献红.浅析赏识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1).当代教育论坛,2005(3).職业教育研究[J].200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