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声琅琅,尽情绽放

2019-09-10王锦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范读感情课文

王锦霞

每个孩子都是学校中独特的精灵,当他们勤劳的身影穿行于校园,我爱上了他们;当他们优美的舞姿展现于舞台,我爱上了他们:当他们嘹亮的读书声响彻于校园,我爱上了他们……经过两年的朗读训练,他们的声音是那样高亢雄浑,那样温柔多情,那样凄凉悲壮,那样深思缠绵……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由此可见,朗读为理解文章内容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

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也说过:“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的确,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充分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采用合理的朗读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那么,朗读一定会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个生硬的文字变成流动的歌唱,去绽放文字的美、声音的美、课堂的美,让它犹如"灵秀之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每个学生纯净的心田。那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如何在每个学生心中播撒“朗读”的种子呢?如何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中美妙的艺术呢?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朗读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朗读水平。以读代讲、以读传情,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是许多教师提倡的教学方法。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片段需要以读代讲,读不好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情感。教师范读时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当然,对以下几种情况教师应适当安排范读:对难于把握朗读要领、又需要通过朗读达到训练目的的文章,要通过范读把学生引入作品的境界当中,以便于学生克服朗读困难,达到训练目的;对精彩的片段进行研读、却又朗读不好时,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对难以把握朗读节拍、容易读破句子的文言文,比如五年级《杨氏之子》、六年级《伯牙绝弦》、《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要通过范读带领学生达到朗读要求,完成学习的任务。除此之外,范读的形式、对象可以多样化,可以由教师来范读,也可以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范读。范读是高水平的朗读,必须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比如我执教的五年级语文有《梅花魂》、《再见了亲人》、《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等感情厚重的文章,更需要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深厚感情。这些课文,如果教师的朗读不到位,学生读起来肯定是结结巴巴,平平淡淡,学生如何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厚意蕴呢?这样,语文课程标准的情感目标该如何体现呢?因此,为了达到情感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自己首先得用声情并茂地范读,去感染学生,为整篇文章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记得我在上三年级《聽听,秋的声音》这首现代诗的时,当我带着清脆的声音,读着“刷刷、口瞿口瞿”时,学生也学起了我的口吻,轻声地读着这首优美的风景诗,那一刻,仿佛我和学生们都变成了秋风和蛐蛐,一起在秋天里歌唱。当我读着“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学生的情感也随之感染,读出了他们对秋天的赞美与喜爱。一节课,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在朗读中也感悟了秋天的美好。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应依据教材,依据文体进行朗读指导。小学语文的文体一般就是: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故事类等等。对于不同的文体,作为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朗读指导,在课堂中应进行有的放矢的朗读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多读,多咀嚼,多“反刍”,让他们品味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法。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带着恰当的感情去朗读课文。

这让我想起了我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落花生》这篇抒情散文。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是将落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进行比较,在这里,我指导学生用手势做,用嘴巴朗读,如句子: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在这一段中,我抓住两个方面:一是语气的停顿,二是语气的轻重。我通过手势的高低起伏引导学生读出语句的轻重,从而在对比中体会落花生默默无闻、不图虚名的美好品质。

三、重点段落,重点朗读

很多课文的重点段落十分精彩,有些词语用词准确精炼,有些句子意义深刻,情感丰厚,对理解文章中心内容与思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导学生读好重点段落,对于深化文章的思想感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段落的朗读,教师需要采取多样的朗读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深化朗读的情感,如: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配乐朗读、同桌互读等。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全面升华。

这让我想起了我执教的五年级语文《梅花魂》,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让我印象深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个自然段是体现外祖父爱国心与民族魂的的集中段落,首先我配乐自己有感情范读,慢慢地,学生心灵也融化了,也开始试着有感情朗读。读后,我重点指导“愈、最、从来、不肯、总”等词重读,让他们成为外祖父,表白心中浓浓的爱国情。在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喷发,也理解了年迈的外祖父远在他乡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四、熟读成诵,读诵结合

什么是诵读?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这是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它能训练语音,再现课文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背诵是指凭借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词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而成。背诵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背诵是语文学习中“记忆力体操”,长期适度训练,可以开发、强化学生的记忆力。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本书,叫作《朱作仁朗读》,书中提到过:“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而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如果教师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有感情朗诵,这更能够展现学生的朗读能力,也能让学生更深沉地喜欢上朗读。

五年级课文选了一首毛泽东的诗《长征》,这首诗感情基调雄浑,气势磅礴,特别适合朗诵。在讲解这首诗时,我并未作过多的讲读,主要让学生听录音范读、看图片朗读,配乐朗读,在读中感悟红军战士不畏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全班学生基本能够背诵的情况下,我举办了一个“诗人朗诵会”,请学生上讲台来配乐朗诵,当他们诵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听完他们的诵读,我心潮澎湃,这些优秀的小诗人终于有了一定的朗读能力,终于能在台前大胆展现自己。

综上所述,朗读是一门艺术,而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教师还应注意评读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师评、生评、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评议时,教师还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新课改理念的最好体现。

工作六年,朗读训练是我的一次“实验”,也正是这样的“实验”,激励了我在语文课堂上的热情与激情。看着学生们一次比一次进步,我更深深地感悟到:在每朵花生长的最佳阶段,园丁如果用心地培育,何愁开不出绚丽的花朵?

猜你喜欢

范读感情课文
最好的感情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感情工作
端午节的来历
不分对错
背课文
感情强烈的叹号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