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指导”:让课外阅读“走向乐读”

2019-09-10林强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课外阅读

林强

摘 要: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经验,他这样回答:“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1、2年级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明确提出的要求。可大家是否计算过,在小学期间,1、2年级的学生每天只需阅读70字,3、4年级的学生每天阅读量是555字,而到了五、六年级,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就必须达到1388字。

关键词:有效指导;课外阅读;“乐读”

名人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课标》的要求以及这些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能再“徊徘”了,是该扬帆起航了!

是的,当课外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彷徨”后的“呐喊”时,我们自然要问,如何进行“有效指导”,让课外阅读“走向乐读”呢?笔者从四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看法。

一、课外阅读:读什么

给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一要选择内容健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教育的读物。二要选择形式新颖,生动有趣,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读物。三要难易适中,能够为他们所接受,能理解的读物。在这里,我略举几例:

1.结合课堂教学推荐读物。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对课外内容的延伸。这次,我在执教《大禹治水》时,前课,让学生收集关于禹的资料,课中,教师激情四溢的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及课后推荐阅读关于大禹的故事,这样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的知识。

2.结合年龄特点推荐读物。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较低,我们可推荐内容浅显、篇幅短小、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如童话、儿歌、谜语、寓言等。中年级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可推荐阿米琪斯的《爱的教育》、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等读物。高年级学生的分析、理解、思考能力都极强,可以推荐《小学生周报》、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上下五千年》等读物。

3.结合课外活动推荐读物。现在,社会、学校、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可以根据活动项目,推荐有关书籍。如:我校每年推普周都会开展系列活动,这学期开展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老师就可以推荐关于热爱祖国的经典诗词。

4.结合学生个性推荐读物。我们知道,学生的天赋和潜能有很大的差异,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推荐有法,学生将会更容易接受。如:懒,不爱学习的学生,可以推荐关于勤奋而成功的书籍。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多推荐些关于文学方面的书籍。

二、课外阅读:怎么读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孩子们应该怎样读书?这时,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白“怎么读”,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指导。

1.制订阅读计划。阅读计划应该让学生自己根据家庭情况,在父母的帮助下,可与老师商讨下,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学生的阅读计划可以是月计划,也可以是周计划,计划应该包括阅读什么书籍,阅读每本书要花多长时间,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这样一份较为详尽的计划,既让学生做到阅读可章可循,也可让老师和家长督查时“有法可依”。

2.选择阅读方式。阅读的方式一般分为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和品味性的精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读法”。比如: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可以采用“探求性的速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就要进行精读,细读。

3.做好读书笔记。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指导阅读迁移。课外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上,要将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思想、智慧和语言进行迁移,运用进一步的阅读和练笔中,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教学《郑和远航》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关于郑和的故事,教学《黄山奇松》时,课前伊始,可让学生讲述黄山的资料,这样,在知识迁移中,也有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外阅读:如何落实检查制度

当学生阅读兴趣得到激发,阅读体验得到生成后,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采用科学的方式,深化落实检查制度,不断地发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加强家校联系。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中进行,因此,教师必须要与家长共同努力,形成全力,从阅读的时间、态度、内容、效果上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与检查。家长一旦发现不对苗头,要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

2.严查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实行必要的“强制”,一定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且坚定不移执行,不允许违反行为。学生在做好读书笔记时,教师一定要进行督查。在实验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课外阅读情况登记表》,每天早上小组长进行检查,每周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将课外阅读情况纳入《班级常规要求》中的“每月最佳”评选活动中。

3.开展讲评活动。教师每周要挤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评”活动。低年级可开展“我读优美语句”、“我背儿歌古诗”,中高年级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让学生介绍自己近期阅读书籍的内容或自己的读后感。“评”即在“讲”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对别人“讲”的内容进行评价。这样,在巩固了阅读成效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和鉴赏水平,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四、课外阅读:如何呈现阅读成效

1.“写编”。“写”即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练写一句话,中高年级的学生可根据学生能力,进行适合文学创作。“编”即编小报。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进行编小报。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把报刊上的有关文章、插图剪下来在自己的小报上;中年级同学可用手中的笔写写画画,编出文章生动、图画精彩的手抄报;高年级则在自办小报的基础上发挥电脑的功能,设计出极具个人特色令人赏心悦目的电脑报。

2.“赛展”。“赛”即开展作文、自办小报竞赛、“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赛前练,赛时比,赛后学。“展”即可以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张贴学生比赛得奖的佳作、自办的小报、读书卡等,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丰硕成果。“赛展”可大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品位和学生读书读报积累运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给大家提供借鉴的榜样,起到以赛促展,以展促赛,不断提高的作用。

3.“量質”。“量”包括字词、结句、结段、笔记及各类小报、作品、发表等的数量。学生通过一年时间的课外阅读与积累,平均每人完成2—3本读书笔记本,4份小报(有独立完成,也有共同合作的),50个佳句,30个佳段。“量”的积累必定会形成“质”的提升,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开拓了视野,积累了文字,丰富了语言,储备了“能量”。最明显的提高是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得到相当大的提升,班级开设的“投稿箱”里稿件数量多了,质量高了,班刊《启航》上发表的文章就是最好的见证。

参考文献:

[1]汪淑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阅读的策略[J].学周刊,2019(28):125.

[2]戴翔玲.课内得法 课外受益——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甘肃教育,2019(12):51.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有效指导促成长, 潜心研究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