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稳定性抗阻力训练对高中男子铁饼运动员爆发力及相关专项能力效果的研究

2019-09-10马骏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3期
关键词:爆发力

摘 要:为探求8周非稳定性抗阻力训练对高中男子铁饼运动员爆发力及相关专项能力效果的影响程度,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主体训练部分对原有训练结构进行重建的同时将实验组加入了非稳定性的抗阻功能训练元素,对照组在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对非稳定性进行单因素变换。研究表明,实验组在坐推3kg实心球、15s击掌俯卧撑、仰坐侧抛3kg实心球、后抛铅球、4个专项成绩均有显著性提高,其中坐推3kg实心球、仰坐侧抛3kg实心球、原地专项成绩有超显著性;对照组在坐推3kg实心球、仰坐侧抛3kg实心球、后抛铅球均有显著性提高,专项成绩无显著性提高,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二周期提高幅度均高于第一周期提高幅度。基于实验后非稳定训练效果的显著性,本研究以期为现代铁饼力量训练实现“功能—专项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非稳定;抗阻力量训练;铁饼运动员;爆发力

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3-088-0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加入非稳定性抗阻力方案来对高中男子铁饼运动员整体爆发力水平及相关专项能力效果的影响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资料法

以“非稳定、抗阻力量训练、铁饼运动员、爆发力、相关专项能力”为关键词,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并从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国道special science DBS等网站查阅了有关非稳定性抗阻相关内容以及关于高中铁饼男子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方面的文献。

1.2.2实验法

1.2.2.1受试对象:受试者为某在校高中男子铁饼主副项运动员16名,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对实验开展前运动员基本情况、爆发力水平、专项相关成绩进行了测试,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2.2测试指标及实验器材:在实验开展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了解铁饼运动员技术用力特点来选取相关度高同时能反映全身爆发力素质及专项成绩的测试指标;实验前对训练干预的频率、场地、需要器材、测试工具等都进行了确定。

1.2.2.3训练干预方案:

根据板块周期理论中训练计划的制定,为受试者设计出一份8周的周期抗阻训练计划,其中将8周分为两个连续的中周期,每个中周期为期4周。

第一周期:1~4周,为积累中周期,主要目标能力为提升基础力量、最大力量、跑跳等能力。核心目标能力为非稳定状态下静态平衡、动态下改善关节稳定力量能力。动作难度及强度负荷量遵循渐进、适应的原则。

第二周期:5~8周,为转换中周期,主要重视基础能力转换为以关注专项适应能力的训练,主要目标能力为提升爆发力、专项能力、专项技术动作。核心目标能力为非稳定状态下动态进阶力量、偏侧不对称爆发用力以及改变稳态下的专项技术能力。

每个小周期以发展特定的目标能力为主,不同阶段运用不同强度负荷。每个小周期又包含若干堂训练课,每堂训练课由准备活动、主体部分和放松部分构成。其中每个小周期中又包含了主要目标能力板块和核心目标能力板块,主要目标能力的负荷量变化根据投掷抗阻训练周期负荷的变化来定,核心目标能力的负荷量变化因为加入了非稳定因素,因此在抗阻负荷强度上要明显小于主要目标能力。

1.2.2.4非稳定性抗阻动作的选取:选取的所有非稳定抗阻力训练动作主要来自著作《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1]、Functional Exercise Progressions[2]及Core Performance[3]中的动作并结合投掷专项的需要筛选而定。动作的稳定性、负荷量、专项迁移性、供能强度等随着周期的变化逐渐与专项吻合。

1.2.3对比分析法

采集反映受试对象身体爆发力指标的相关数据、专项成绩,进行横向及纵向之间交叉比较,结合研究目的进行讨论分析:

第一周期(1~4周):抗阻力量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爆发力指标、铁饼成绩的测试数据的显著性及变化幅度进行分析。

第二周期(5~8周):抗阻力量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爆发力指标、铁饼成绩的测试数据的显著性及变化幅度进行分析。

分析两周期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对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和SPSS21.0对实验前后所有受试者爆发力指标、运动成绩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分析两阶段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各项指标的增长变化情况。

2研究结果

实验组(非稳定组)与对照组(相对稳定组)在实验前后同步进行8周(2个周期)的干预训练及爆发力、相关专项成绩的测试并对各周期测试结果进行了处理。

2.1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爆发力成绩显著性检验

据资料显示,立定跳远、30米冲刺跑两组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而仰坐侧抛3kg球均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15秒击掌俯卧撑实验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在坐推3kg球及仰坐侧抛3kg球的增长率均超过15%,对照组只在仰坐侧抛3kg球上超过15%。

2.2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积累周期后爆发力提升幅度对比

结果显示:4周后实验组在坐推3kg球、仰坐侧抛3kg球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在相对稳定状态下的对照组,与此同时立定跳远及15秒击掌俯卧撑未出现提升幅度差异性。

2.3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二转换周期后爆发力提升幅度对比

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周期内实验组在坐推3kg球、仰坐侧抛3kg球及后抛铅球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立定跳远及15秒击掌俯卧撑同样未出现提升幅度差异性。

2.4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爆发力成绩显著性检验

资料显示,实验组在1.5kg铁饼原地成绩及2kg原地成绩上均呈现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1.5kg和2kg旋转成绩上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8周的干预训练,不同重量的原地成绩组内增长率均高于2.5%。

资料显示,对照组在2kg原地成绩上呈现显著性差异(P<    0.05)。同样经过8周的干预训练,相比于实验组的成绩,对照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成绩增长率只有原地2kg成绩突破2%。

2.5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周期后相关专项成绩提高幅度对比

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轻器械1.5kg原地和2kg原地成绩的提高幅度上出现了差异性,而两种重量的旋转成绩上均未出现明显的差异性。

2.6实验组与对照组第一周期后相关专项成绩提高幅度对比

结果显示:在相同时间周期内,实验组在1.5kg原地及旋转和2kg原地成绩的提高幅度上较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差异性,在重器械旋转成绩上有了明显的差异,但在效果上不如轻重量的差异性大。

3讨论

3.1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对受试者爆发力素质的效果影响

阻力源可以分为人体在相对稳定及非稳定的状态下进行。非稳定性抗阻训练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固性和移动性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

Behm等人研究了在稳定及不稳定界面、对称及不对称问题上通过一套完整的静态和动态动作计划来观测肌电活动情况,发现非对称以及瑞士球上的动作对躯干以及四肢刺激效果明显,但最大肌肉力量存在下降现象。表明肌力的下降主要用于维持核心区域的稳定性及参与肌肉的激活程度,而非四肢力量的改善。

研究表明在一个尽可能少接触的稳定面里,对于最先参与动员的肌肉活动程度会增加,当身体处于非稳态下进行训练时,对深层肌肉刺激效果显著。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只要重心处于支撑面内,平衡状态就不会被打破。但由于人体不是一个刚性物体,人体可以感觉到外界对于平衡状态的威胁,并通过肌肉活动来抵抗这个威胁。

从第一周期来看,出现显著增长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

(1)测试指标与铁饼发力技术之间关系紧密。

(2)身体姿态改变程度对测试成绩的发挥有积极作用。

(3)对于青少年男子发育阶段,身体核心区功能性的突显(能量节省化)。

(4)在解剖学上,深层稳固肌群与表层运动肌群出现了协同的作用,让发力的效率更大化。

未出现提高幅度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

(1)铁饼用力技术及青少年男子在发育阶段特征性导致增幅不明显。

(2)周期安排内容与选取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不大。

(3)持续周期时间过短。

从第二周期来看,出现显著增长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

(1)方案的内容形式由积累转向专项化。

(2)负荷总量及动作难度的改变。

(3)核心区域专门性练习的增加。

未出现提高幅度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

(1)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在该阶段身体、专项等特点决定。

(2)发力形式与专项需求不太吻合。

综上所述:非稳定性抗阻训练结合周期训练安排在特定的评价指标下对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训练适应性的变化具有迁移的效果。而单纯在稳定环境下安排周期性抗阻训练所提高的幅度具有局限性。

3.2非稳定性抗阻训练对受试者相关专项能力效果影响

非稳定抗阻与铁饼专项结合,对于非稳本身来说要知道铁饼技术原理是人体克服器械阻力的一种活动,动作模式上从双支撑—单支撑—腾空—单支撑—双支撑是肌肉链储存、传递、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铁饼运动的发力过程是一个叠加发力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拥有整个动力链传导的运动项目。

由于项目特点,重心起伏不定,姿势不断变化,躯干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稳定—失衡不稳定—平衡稳定”的動态变化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人体依靠核心力量来调整姿势和维持躯干的平衡稳定。在这种特定的技术发力特点下,重心平衡是否受到威胁,国内外对于营造这种状态总结出“非稳定”环境的营造,在原理上可以通过改变人体稳固支撑面的面积大小、改变动作对称性、改变阻力矩等途径来实现。

从第一周期来看,出现显著增长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

(1)核心目标内容对铁饼动作效果的迁移。

(2)系统的抗阻训练及发力的传递性提升。

(3)技术层面:静态及动态的非稳定练习动作改善第一、二单支撑及腾空过程的蹬伸传递及重心平衡能力。

未出现提高幅度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

(1)技术动作还未达到动力定型的阶段。

(2)器械大小、重量的改变以及适应能力的不足导致无法很好地控制2kg铁饼。

(3)技术层面:最后发力前的双支撑身体出现“打开”现象。

从第二周期来看,出现显著增长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

(1)增加专门性及技术的练习。

(2)核心区训练与专门性动作技能吻合度高。

(3)训练负荷强度突出专门化。

(4)技术层面:第一支撑起蹬伸幅度大、向前性更好;腾空阶段重心起伏小;第二支撑落地过程身体晃动少、身体从“打开”状态到更加收紧,力从分散到更加集中、“超越器械”感出现;最后用力环节顺畅、有效位移充分。

综上所述:非稳定性抗阻的方案设计须与专项技术特点紧密相连,青少年男子铁饼运动员对于2kg铁饼的旋转能力受阶段发育特点及必要要求等特点影响,并未说明非稳定性抗阻干预效果的程度。

4结论

4.1实验组实验后专项爆发力及相关专项能力成绩出现了显著性提高,尤其是实验组增长幅度。较对照组来说实验组非稳定状态下训练效果明显。

4.2非稳定性抗阻力训练对高中男子铁饼运动员爆发力素质及专项技术下爆发力的发挥具有明显效果,对维持身体姿态稳定、力的输出效果及技术动作的合理起到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卫星.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2]Mary Yoke,Carol Kennedy.Functional Exercise Progressions[M].Healthy Learning,2004.

[3]Mark verstegen,Pete Williams.Core Performance[M].2015.

作者简介:

马骏(1990—),男,回族,硕士研究生,助教,浙江财经大学,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爆发力
发展少年儿童下肢爆发力的几种方法
网球运动员上肢力量训练策略的相关探讨
明星直播火爆的原因及发展思考
体育高考生爆发力训练研究
中小学体操教学中提高学生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方法
浅议摔跤项目中力量素质的训练
谈谈如何增强高中学生的爆发力
2015中国植保市场最具市场爆发力品牌产品
浅谈对男子铅球力量训练的研究与分析
“爆发力”背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