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信用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探析
2019-09-10陈玮玲卓颜君
陈玮玲 卓颜君
摘 要:消费信贷作为金融经济体系下的一种新兴模式,是当前时代发展迅速的成果,与时俱进。一方面,它可以减轻消费用户跨期存款和消费压力,改善消费者的私有福利。另一方面,是土地、教育、汽车等行业的一种融资途径,消费信用的出现将会对与之相关的行业产生一定影响,有利于这一系列行业的未来发展,促进中国GDP的稳步增长。在调节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刺激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下,消费信用从原来的无基础开始迅速发展壮大。主要阐述了我国消费信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对我国消费信用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研究。
关键词:消费信用;现状;发展前景;消费信贷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革新发展的历史不算悠久,区区几十年,但效果十分显著。起初,我国经济市场大大落后他国,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卖方市场供不应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导向供需相对平衡的买方市场。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因素也由生产化要素转向消费要素。不可否认,我国消费信用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消费信用的理论研究也成为经济的热点议题之一。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中国经济体制顺应时代发展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后带来的经济现实变化息息相关。在这种形势下,要将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增长的政策、方针、策略必须实施供给侧改革。最大限度地利用信用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1 消费信用的现状
我国消费信用所涉及的有关业务日新月异,消费信用规模渐渐扩大,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拓宽各自的领域范围。但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经济短缺这一情况,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做好。简单来讲,市场经济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消费信用的发展缺少基础性的经济和市场条件。因此,消费信用停留在初级阶段和探索阶段,是未来经济市场的“栋梁之才”。现在的消费信用可以说是一个范围小、规模小和制度欠妥的概念。以至于商业银行和信贷机构的发展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消极对待,虽然消费信用还处在有待发展阶段,但是这样一来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制度缺陷、消费贷款有关的法律不完善以及市场运作不安全等问题将进一步加强。引起国家政府的重视、加快构建消费者信用体系、发挥法律与政府权利最大化、實施消费者信用担保保险制度[1]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市场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1.1 消费信用的含义
消费者信贷是指消费者可以通过企业、商业银行等其他信贷机构进行贷款。提供信贷的单位不同,消费信贷的分类也是各异[2]。它分为两大块,一是为企业提供的消费信贷,二是商业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其中,对广为人知的公司提供的消费信贷有两种:信贷销售和分期付款。信贷销售主要是对本身有存款,身上流动现金不足,在工作生活中没办法进行周转的消费者的一种信用贷款,而分期付款的消费对象更倾向于一些价格高的耐用品。
1.2 消费信用常见的形式
1.2.1 赊账
大部分是在日常琐碎东西的购买情况下才会涉及。简单来说,它就是指零售商、便利店对入店消费者的一种信贷,一种先领取货物,等资金充裕再付款的延期付款方式。在发达国家中,信贷通常是带有仪式感的,是要通过信用卡才可以进行交易。言简意赅,就是银行或其他机构发行的消费信用卡,消费者可以在约定的单位上购买商品或支付其他款项[3]。
1.2.2 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常用于购买高档耐用品,价格高昂,但是用得久的一些产品,比如:房子、车子等。分期付款是属于中期信用。消费者需要先支付部分购买价款,然后根据合同分期支付其余部分,有些商家还会算上少量的分期利息。现在社会互联网如此发达便捷,大家在网络上也可以进行交易,例如阿里巴巴的分期付款交易方式。
1.2.3 消费信贷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向消费者提供信贷的方式。消费信贷一般是中长期信贷,是辐射范围最广的一种消费信贷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生产力发展的成果,商品供大于求。
2 消费信用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消费信用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其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论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弊之分,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因此,要要意识到信贷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能对信贷经济市场掉以轻心。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消费者对相关的信用知识还不够了解,信用意识还不够强烈。为了规避相对应的风险,我国应尽快采取对应措施。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可以选择一些网络途径普及信用知识,但是在给消费者普及知识、弘扬诚信精神的同时,不要忘了维护消费者的基本隐私权利,及早建立和改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消费者一份心安。
到了21世纪,市场经济更替的速度变快,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普通国民愿意把钱留在自己手中,积蓄相对来说也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较为稳定的局势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渐增加,更倾向于享受生活,因此,他们对住房、汽车等的需求越发强烈。在一些奢侈消费品领域,需求也相对较高。总之,在一定程度上,信用消费可以刺激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发展,广泛推广消费信用,出台鼓励个人信贷消费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这一点上,我国消费信用这一模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
3 消费信用产生发展的原因
3.1 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仅满足吃好喝好基本消费的居民在消费金字塔中所占的比例降低,想要享受生活的居民比例增加,对高档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持续增加。高档耐用消费品不像奢侈品,价格高、使用寿命短,消费者图个新鲜感。相比较来说,高档耐用品的性价比是高的,追求它是存在合理性的。有一定资金条件基础的家庭和个人完全支撑得起他们对高档耐用品的需要。它们一般需要较长的积累期,客观上要求消费者信贷提前满足消费需求。
例如,2019年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组发现,山西省农民家庭中汽车、洗衣机、空调、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的数量稳步增加。截至2017年年底,山西省每100个农村家庭平均拥有车辆12.82辆,比上年增加2.19辆[4]。山西省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农民所有制的稳步增长,表明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消费水平提高。
3.2 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上不匹配的需要
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通常追求一生效用最大化,也就是说,消费者一生中通过早年透支消费和中年延迟消费(储蓄)来达到消费的总体平衡。地方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启动财产自治立法,这一立法产生并扩大了一种与传统单位社会不同的社会形式。
随着技能的提高、经验的增长和年龄的增加,人们的收入随之增加,在达到中年高峰后,随着知识的老化和身体素质的下降,收入逐渐下降,直到退休时工资接近于零。因此,为了实现整个生命周期的均衡消费,在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存在收入和支出不匹配的问题。老年消费是通过储蓄来实现的,而青年消费则是通过消费信贷提前使用未来收入实现的。在经济上,这种方法使消费者一生的效用最大化[5]。
3.3 消费观念的转变
苹果等主要手机公司出现“削减订单”消息,一度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市场表现出疲弱增长,销量下滑。数据显示,2017年下半年,中国手机销量开始下降,而消费者消费态度和消费习惯的变化是导致手机销量下降的原因。同时,国家政策的鼓励和福利住房分配制度的废除,对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家庭融资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和金融机构资产结构的快速发展。
4 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崛起,我国的消费信用体系和信用市场日趋成熟并呈穩健发展状态。其中,在上百种消费信用体系中,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信用大方向主要有:信用卡消费、住房装修贷款、医疗保障、教育助学、汽车消费、国内外旅游等。
以我国信用消费利益的现状为基准出发,提出了提高我国信贷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可实现性建议与策略。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和消费信用在我国经济层面表现出的功能与作用来看,我国日趋成熟的消费信用体系中的主力军有:教育补助、汽车、个人住房、旅游经济带动的周边消费、信用卡以及个人高端耐用品的消费。不仅于当前,在可预见性的未来,这些方面在消费信用体系中将不断壮大,发挥巨大潜力。它们将继续为我国的消费信用发展做贡献,成为消费信用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发展速度上的日新月异和方式上的多元化,我国终端消费支出在GDP的贡献比例中呈上升趋势,消费不仅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费驱动更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潜在爆发力。因此,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也顺势努力转型,大力发展消费金融。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被重视发展的消费信用类型,必须兼顾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结合广大消费者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千变万化的消费心理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去积极开拓消费信用的新方式、新领域。除此之外,还需利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消费信用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一种长期、稳健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5 结语
虽然,消费信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属于新兴的消费模式。但是,它不仅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衍生品,而且以较为平衡的方式解决了广大消费群众经济收入水平与支出水平的不协调。因此,消费信用被誉为顺势而生的时代产物。被人们所需求、被市场经济所接纳,近年来,消费信用的发展势头呈乐观状态。除此之外,它颠覆了广大消费者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理念和方式,消费水平得以提高,消费质量得到改善。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信贷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消费信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国际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从落实消费信用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依然还存在较大的努力空间和发展力度。因此,我国要在经济发展方向和实际国情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可行性经济政策,使人们形成积极运用消费信用的思维模式,使我国消费信用发展不断完善,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 亮.信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2.
[2]孙从海.消费信用理论研究与经验考察[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3]廖 理.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调研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4]陈 丹.城市住宅区业主自治运行实效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
[5]张孟琪.我国消费信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4(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