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2016-11-05何欣彦
何欣彦
摘 要:随着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建扩大,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都采取了借贷消费的消费方式,从而衍生除了住房信贷、汽车信贷、助学信贷及消费品信贷等业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因此,本文分析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现状,并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缝隙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项目较多,覆盖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中,其主要集中在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医疗贷款及消费品贷款等,其中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是最为主要的业务,其消费贷款额占据了总额的83%左右。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消费信贷,但是也开始出现了不良贷款的问题,引起了银行监管部门和银行的关注,并逐步提高信贷门槛,对消费信贷进行风险控制,同时银行评估消费者的信用登记,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遏制消费信贷风险的快速增长。
住房贷款是消费贷款的主体,其业务量占据了70%以上,从银行的资产评级来看,住房贷款一直是银行的优质资产,这就导致各个商业银行纷纷参与信贷竞争,放宽贷款条件,其不良贷款的额度呈现了上涨的势头,尤其是在房地产业进入到疲软阶段,社会经济对于房地产经济泡沫的支撑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消费信贷风险。汽车消费贷款增长势头较猛,针对汽车销售量提升,保险公司退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将车贷消费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但是由于银行贷款利率和首付比降低,贷款年限延长,对于贷款准入条件放宽,从而使得很多不良的资产进入到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从而增加了银行的车贷风险。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接待人方面的因素,由于其收入波动性和道德方面的原因,使得消费贷款的风险增大,我国个人消费贷款的信用制度不健全,银行缺乏周全的信用评级机制,对消费者的个人财产缺乏科学的评估,同时在消费借贷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恶意欺诈的现象,银行方面对此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形成完善的业务制度,对每一笔贷款的审查和借款人不能当面核对,并没有针对消费贷款制定补救措施。再者消费者抵押物变现渠道不通畅,贷款担保的信用度较低,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抵押物的价值量就会降低,贷款成担保无法承担资产风险,我国的消费品二级市场不健全,没有完善的交易法规,各种变现手续较为复杂,同时其交易费用较高,银行很难及时将抵押物变现,从而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消费信贷风险。
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控制关键在于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从贷款人方面来控制信贷风险,银行内部要以信用卡登记的个人信息为基础,并将客户个人信息进行核对,让每一个客户都有完善的信用记录,并以此记录规定消费者的贷款金额。再者中央银行要成立股份制的信用公司,联合不同的金融部门来收集客户信息,为发放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的资信情况,征信公司要遵循信息免费、信息查询有偿的原则,将各个金融机构的个人信用记录进行联合使用,从而强化对消费贷款风险的控制。
(二)完善相应的消费贷款担保制度。商业银行要结合当前实行的消费信贷法律条款,合理选择抵押物,对存在争议或者不容易执行的物品不纳入到抵押物的范畴内,避免在担保变现过程中出现阻碍。同时对产权不清楚、变现渠道不完善的物品不要接受,要合理评估担保物的价格,保证担保物保质保量、合法有效。再者,商业银行应合理界定保证人范围,对借款人自身条件较好,收入稳定,可实行保证担保方式的贷款,保证人应选择信用度高的高端客户,至少自身综合条件不低于借款人的客户。
(三)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机制。首先,要严格控制信贷准入关口,根据国家对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控,规划完善的消费信贷业务,并严格规范相关环节的操作流程,有效避免业务操作风险的发生。再者,强化对信贷资本的管理,根据消费贷款的特性,分析相关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简洁有效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配置好相应的客户经理与风险经理,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另外,银行要肃清消费信贷中存在的不良问题,严肃信贷业务流程纪律,实行分类管理的方式,针对机构管理水平提升做工作,实现消费信贷风险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并成立贷款审批中心,控制流程运行细节,选择专业化的经营方式。
结语:综上所述,消费信贷业务式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重视这类业务的开展,但是银行应当考虑对消费信贷风险的控制,合理规避不良的因素,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同时完善消费贷款担保制度,建立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实现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可控性。
参考文献:
[1] 于恩杰.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辽宁经济,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