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生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2019-09-10管世胜

高考·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手段中职院校

管世胜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国在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在艺术的发展上也需要更多专业型人才,社会对音乐表演类人才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仅是完整的演奏歌曲,单一的传统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发展形势,社会需要创新和全方位发展的新型人才。因此中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出专业性好、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式人才,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为社会提供更雄厚的发展力量和更宽广的舞台。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学手段;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1.中职生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中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在进行招生时不断扩大规模,导致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人数剧增。这种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以及经济的发展现状,同时为了达到高标准高素质的要求,中职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应对市场的需求增强音乐表演人才综合实力的培养,真正解决音乐表演人才在就业上的问题。在面对就业问题之前,中职院校就要将教育和市场的需求进行结合,实现全面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2.中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中职院校中音乐教育目标不明确

在很多中职院校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不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的教学缺乏目的性,就不能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和鉴赏,音乐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在很多中职院校中,并没有将教材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这样一来教材就失去了意义,大多数的教师都仅仅是搜集一些音乐、歌曲,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理解,学生很难真正的进行音乐鉴赏。

2.2中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多样化教学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音乐鉴赏课程都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采用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主动的思考,很多没有理解的音乐知识也没有机会在课堂中解决。同时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中都运用单调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和多样化,没有发挥引导作用,使得音乐教学只是单纯的音乐理论课,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意义。

2.3中职院校音乐课堂缺乏合理的教学评价

许多中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教师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要求只是达到合格的成绩,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也不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教学观念过于陈旧。这样一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因为音乐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到达这样的教学目标,也不符合当前的新课程要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发挥音乐鉴赏课程的作用。

3.中职生音乐教学的策略

3.1构建专业特色发展模式

首先中职院校在建立长期可行的发展目标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真正适合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教育的特色方案,在有准确定位的前提下科学并合理的安排专业发展的方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的是特色的专业发展模式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同时给予完善的师资力量。在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力度的同时,也要增强内涵上的建设,尤其注重前瞻性的优化专业发展的结构。通过建设专业特色的发展模式,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其次在对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安排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对国际上教学模式和经验的借鉴,不断更新优化教材结构,同时注重优秀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增强各个中職院校之间学业上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质量的监管,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与配合。

例如,在人教版教材的《大海啊,故乡》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两首歌的教学中,同样是表达情感的歌曲,但是抒情的方式是有区分的。前者是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是对恋人的不舍。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情景体验,优先激发出学生对情感的感知能力,然后顺势将这种感情带入歌曲中。对于情感的把控,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表现不同情感,而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自然地转换不同感情并表达。

3.2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人才的培养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在中职院的培养模式中就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有准确的定位,将定位具体划分为专业研究型、应用型和师资人才型三种,通过教学结构的合理协调以及对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做出详细调查,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教学模式。例如有些学生注重实践,在教学方案上就可以根据实践来完善自身的能力,从而在艺术的领域中实现自身价值。

3.3构建与市场接轨的课程群

在不同年级的课程上就需要对就业方向进行划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课程群,以扎实的基本功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自身性质、专业爱好以及个人意愿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课程群,从多方面进行培训。

例如,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瑶族舞曲》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将学生分为歌曲表演群和旋律伴奏群。在歌曲表演群中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是表现力和舞台掌控力。通过演唱和舞蹈以及特定动作的搭配,将不同的风格特点表现在歌曲中。每个人对歌曲的表现都是不同的,应当注重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给予不同的舞台表现机会。对于旋律的表现,比较简单注重于乐器之间的搭配。民族歌曲自然与民族乐器搭配,我国的民乐之多,配合种类也非常繁多。把不同的乐器加入进去,会表现出别样的风格特点。

4.结论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除了应当加强对本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丰富课程类型,注重实践过程,培养全面综合型的人才。令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以及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综合实力,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施展才华。

参考文献

[1]杨丽.中职生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人才[J].大众文艺,2009(23):242.

[2]许乃胜.立足音乐课堂,提升中职生音乐核心素养[J].北方音乐,2019,39(10):180+183.

[3]李天莉.音乐教育对中职生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2):206-207.

[4]刘艳.“乐”动我“心”——中职音乐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205-207.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教学手段中职院校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