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平凡的世界》的思想文化内涵

2019-09-10杜娟

雨露风 2019年3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平凡的世界民族精神

杜娟

摘要:《平凡的世界》以城乡交又地带为中心,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与时代变迁,关注农民的人生命运,赞扬平凡之人在时代变迁和苦难历程中昂扬不屈的精神。本文试从《平凡的世界》对城乡矛盾的揭露,对社会改革展现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发掘三个方面,分析其深沉而厚重的思想文化内涵。

关键词:城乡交叉地带;形象塑造;传统美德;民族精神

路遥是农民的孩子,自小就与苦难相伴——“童年,不堪回首,贫穷饥饿”“整个童年吃过的好饭几乎能一顿不落地记起来”。[1]他经历了由乡村走进城市的过程,因此称自己是个“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1]在路遥的人生历程中,童年不甚愉快的记忆以及从农村到城市复杂漫长的生活经历给他的身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所以路遥能够精准地把握与描绘城乡的差异以及其艰难融合的过程。路遥曾说过:“我国当代社会如同北京新建的立体交叉桥,层层叠叠,复杂万端。而在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可以说是立体交叉桥上的立体交叉桥……随着城市与农村本身的变化与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倾向,现代生活方式和古老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现代思想意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等等,构成了当代生活一些极其重要的方面。”[2]从《在困难的日子里》到《人生》,再到《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无一例外定位在“交叉地带”,路遥的心血之作《平凡的世界》亦是如此。路遥发掘到了蕴藏在“交叉地带”无限的能量,并在这块土地上培育出色彩斑斓的生命之花。

一、定位于“城乡交叉地带”——深刻揭露城乡矛盾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日趋成熟,城市在发展中走向繁荣与富强,农村却始终停留在封闭、落后、贫穷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中这样描绘黄土高原:“在漫长的两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一张粗糙的皱脸……”[3]如此饱经沧桑的土地,透露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是同样历经磨难。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个只能吃得起两个黑面馍的农村青年,在第一次见到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田晓霞时,觉得自己像是个讨饭的叫花子,贫穷给孙少平带来的除去食不果腹的身体折磨,还有“低人一等”的心灵创伤。而性格开朗的田晓霞身上则时时透露出城市人的优越——小到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与大方得体的举止,大到先进前卫的思想观念。这种优越自内向外,已经超越物质层面而到达精神领域。城乡两极分化造成了不容小觑的影响,自我奋斗、个人追求同生活发展的不协调不断冲撞,造就了一批生于农村但不甘于农村的有志青年,他们渴望脱离穷苦的农村,成为城市的一分子,于是徘徊在“城乡交叉地带”,在迷茫和痛苦中摸索前行。社会的发展,为他们努力拼搏、改变命运创造了机会,他们可以通过求学、务工等种种方式“进入”城市。然而,“进入”不等于“融入”,很多人受历史局限无法摆脱陈规旧套、因循守旧,只能徘徊于思想的“城乡交叉地带”。凡此种种相互交织、互为因果,这些人经历失败与成功、失望与希望、迷失与觉醒,在黄土高原生活原色之下,迷途者走向毁灭,觉醒者走向新生。最终,有志者别无选择,经受血与火的洗礼,走向新生。几经曲折成为优秀的农民企业家的孙少安,以及历经肉体和精神苦难磨练后,完成普通农民向优秀产业工人转变的孙少平,都在时代变迁和苦难历程中风雨兼程、义无反顾。

农村和城市之间极不平衡的状态滋生了重重矛盾,将生存于“城乡交叉地带”的生命个体的命运引向悲剧,如田氏姐妹与孙氏兄弟间的爱情。孙少安与田润叶本是青梅竹马,成人后田润叶成为公家女教师,而孙少安却仍然在土地与贫穷中挣扎。虽然田润叶大胆追求幸福,但得知润叶的心意后,孙少安内心的第一想法却是“不可能,一个满身臭汗的泥腿把子,怎么可能和一个公家的女教师一块生活!”少安无法克服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绪,最终屈服于传统的门第观念,两人的爱情自然走向了灭亡。少安的选择不无道理,在当时的情形下,即使少安接受润叶,两人的爱情仍然存在无穷无尽的阻碍,其中包括历史性矛盾——城鄉之间多年来的物质精神差异,这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而田晓霞和孙少平在不断交往中相知相恋,发展出真挚而纯洁的爱情。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对爱情的全新诠释,是一种心灵之间的相互沟通,是灵魂上的契合。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在精神层面熠熠生辉,是理想式的爱情——真诚、纯粹、坚定,战胜了孙少安和田润叶没能跨越的世俗的羁绊。然而,虽然他们深爱着对方,也有与彼此结合的坚定信念,但是最终没能得到美满的结局。这种柏拉图式的浪漫爱情在现实面前是易碎的,最终路遥为这段感情设定了“天上人间”的结局,表现出对于现实的不屈服,但同时也暗示现实的屏障之坚不可摧,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冲破它。在这段感情悲剧中个人品质不再是导致爱情悲剧的唯一原因,城乡差异乃是造成这类爱情悲剧的最根本与最普遍的社会原因,在“交叉地带”,爱情或许可以不被现实打败,但永远无法战胜现实。《平凡的世界》通过描写交叉地带农村青年举步维艰的人生之路以及命运悲剧,显示出路遥对农民人生命运的深切关注,映射出当代中国新旧矛盾、城乡对立的尖锐性。

二、社会变革中个体形象塑造——展现改革的“蝴蝶效应”

《平凡的世界》描绘了1974年至1985年北方农村变迁历史,这十多年是一个历史大转折的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得到调整,由过去以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为纲到新时期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责任制在农村全面推行,带来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人们精神思想的转变。路遥在广阔的时代、历史背景中搭起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展现社会生活的真实画卷,以及漫长转轨过程中各阶层人物的命运。取材于平凡人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映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伴随旧事物的灭亡。《平凡的世界》定位于党的领导方针重大变革时期,伴随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农村和城市间的经济往来、人口流动逐步增多,过去的社会阶级以及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接受着新思想的冲击。这时,站在时代交叉点上的人们都面临“人生选择”:有人捷足先登,有人跃跃欲试,有人踌躇不前,有人失望痛苦。这无疑给了敏锐而敢于冒险的农村青年改变贫乏命运的机会,孙少安勇于投入改革浪潮,义无反顾献身于改革。改革前,孙少安虽然不怕劳动不怕吃苦,精明能干又胸怀大志,但是在一切都被束缚的“大锅饭”年代,拼尽全力经营庄稼也难以脱离食不果腹的困境。18岁的他当选队长,已经初步显现出以一己之力克服困难、改变现状的才能。果不其然,改革政策出台后他毫不犹豫成为了第一个与社员签订生产责任合同书的人,不顾非议地走起了所谓的“资本主义道路”。他深谙正是农村单一化而又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世代的贫穷,便不计代价办起了砖厂,在磕磕绊绊下砖厂终于走上正轨。然而一位“二把刀”师傅烧坏了砖窑,赔了大把的钱,晴天霹雳般重重打击了孙少安尚未成熟的事业。好在全新的社会环境有着多条通向成功的路径,最终孙少安终于抵达了成功的彼岸。善良的他还引导村民去摆脱穷困,并投资兴建双水村小学。过去孙少安整天都要为如何填饱肚子发愁,如今却有能力来为村庄投资建校,为村庄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县里为他出资办教育立的石碑,可以看作是孙少安人生的纪念碑以及命运的分水岭,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他踏人了新的人生历程。而这一切的改变,不仅是因为孙少安在拥有聪明才智的同时还不懈努力,更是因为时代给予了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有人从变革中获利,与之相伴的必然是另一些人利益的削减——“乡村政治家”。作为农民“政治家”的典型人物,田福堂的变化与村民们全然不同,他深受传统的宗法思想影响,且离不开大锅饭以及充溢极左思想的政治运动。田福堂在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担任双水村大队书记,他既自信又自嘲地想过:无论世事如何变,书记只能由这家伙来当。足见田福堂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当他发现孙少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时,便千方百计压制他,甚至毫不手软地对孙少安进行报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广泛推行生产责任制。这对田福堂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因为他难以接受自己不再拥有高高在上的特权。当接过孙少安递交的生产责任书时,他竟觉得责任书像是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于是他一口咬定孙少安在“走资本主义道路”,妄图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当其他村子里生产制度改革在如火如茶地进行时,田福堂始终处于幻想中,认为这一切都是一时的胡闹,很快便会得到纠正。但是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以孙少安为代表的村民们义无反顾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田福堂无力抵抗改革的浪潮,也终于发觉时代洪流中自己的渺小无力。制度的变革改变了他的一切,使他产生了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尽管对于权力依依不舍,但他最终默默走下了历史的舞台,并随着改革的浪潮开始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生活——进城当起包工头。在孙少安投资修建的“双水小学”竣工大会上,田福堂同双水村的新一届领导人坐在一起,全然没有曾经那派“政治家”作风,而是像一位平凡的农村老人,带着超然与善意的微笑。田福堂以及他所带领的双水村旧势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以及孙少安所代表的新兴力量的登场,揭示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必然伴随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平凡的世界》作为变革时代农民命运变迁的艺术写真,展示了社会改革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影响,显示出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大魅力。每一次人生命运发生大的转折,都是在社会改革之影响下,或远或近,或大或小。就像是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微微扇动翅膀,就可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风暴的“蝴蝶效应”一般,小说正是在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隐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一个小村庄尚且处在如此剧烈的变动之中,那么社会变革的规模、深度和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三、在苦难中对人性的反观——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精神

苦难是《平凡的世界》永恒的主题。正如路遥曾说的:“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人生总会伴随着苦难与风霜,当苦难降临时,每个人的灵魂都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其一,人性在苦难中毁灭——以自我为中心,从利己主义出发,不择手段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其二,人性在苦难中升华——让苦难成为奋进的力量,在困境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相互扶持。[4]《平凡的世界》毫无疑问选择了后者的价值取向,小说中散发出弥足珍贵的真情,人性的光辉也光彩夺目,在苦难书写中孕育着珍贵的民族精神。

在苦难中逆流而上的坚毅精神,在孙少安与孙少平两兄弟身上闪现出了熠熠光辉,他们的身上有着一种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同时又有坚韧不拔的品格。孙少安曾经是个穿戴破烂的学生,总是考第一名,是块“念书的好材料”,然而家庭的重担迫使他过早成熟,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励志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平心静气地开始了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民生活。作为农民的他是踏实勤劳的,日复一日把汗水洒在土地,他是“一大家子人的希望”,然而却被不科学的政策压制,施展不开拳脚,再加上要供养上学的弟弟妹妹,只有孙少安和老父亲孙玉厚两个劳动力远不能使孙家摆脱贫穷二字。这般几乎让人绝望的境遇并没有浇灭孙少安内心的希望,因为知道一家老老少少都指望着他,这种对于家庭的责任感成为支持他的强大信念。不止是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在孫少安身上同样闪烁着弥足珍贵的美好品德。在孙少安的砖厂刚刚走上正路时,村里的困难户纷纷投奔而来,这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想要帮助这些乡亲,但砖厂初创期他自己经济情况也很不乐观。孙少安是一个善良而热心肠的人,他拒绝了田四田五打零工的要求,但是借钱给他们。孙少安身上体现出来的种种宽厚、温情、淳朴的美好品质正是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的。而在孙少平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时代的先进气息和精神,孙少平不甘现状的精神让他勇于选择自己的命运道路,他前进的每一步,都体现出了不断求索的品质。进城之后,孙少平的处境并不好,但是他内心坚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所以他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同时,孙少平的身上也显现着传统美德的光芒,他不计前嫌,帮助因偷手帕差点毁了一生的郝红梅;也冒着生命危险,救下被洪水围困的侯玉英;也在包工头欺负小翠时挺身而出,把自己的血汗钱给她并帮助她逃离火坑。《平凡的世界》赞扬人们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传统的封闭社会受到动摇、冲击之后,农村青年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即使在通往城市的道路上荆棘遍地,也矢志不渝地奔向心之所向的未来。与此同时,弥足珍贵的是他们始终怀揣良善的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

路遥在苦难中融入了人伦关系的温暖,人们身上美好的道德与情感,像是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壤上开出的娇艳的花朵,给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以爱的慰藉。

《平凡的世界》中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令人感动。孙玉厚一家,虽然物质生活极其匮乏,但亲情的温暖填补着这一空缺,亲人们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奶奶是一位善良的农村妇人,为全家人操劳一生,落下满身病痛,对如今已无法为家庭出力的奶奶,全家人对她没有分毫嫌弃,反而对她极尽关怀与爱戴。此外,孙兰香从小就很懂事,四五岁就开始帮家里干活,在姐夫王满银劳改使一家人处于慌乱之中时,兰香自己悄悄去喂猪,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大人们分忧。当兰香妈因为慌乱而忘记喂猪被孙玉厚训斥时,兰香的一句:“妈,猪我已经喂过了……”带给一家人的动容不言而喻,兰香的懂事体贴使人为之感叹。艰难岁月里贫乏的物质生活无法磨灭亲人之间浓浓的温情,这种血浓于水的人间真情在苦难的冲刷下愈发深刻而动人。

在作品中,除了浓浓的亲情,还有值得为之赞叹的友情。金波一家对少平一家真诚而不求回报的帮助,特别是金波与孙少平之间的友谊,超越了现实与物质的屏障。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金家的景况稍好于孙家,所以金波总是尽己所能帮助孙少平。在公社上初中时,即使会加速自行车损耗,金波仍主动和孙少平分享自己的车子。细心的金波还会为了顾及朋友的自尊心,故意把自己的头发弄乱,换上破破烂烂的工装,以免与少平之间产生距离感。可见金波始终设身处地为朋友着想,两人之间的友谊真挚而纯洁。金波也对少平给予了全部的信任,他原意将自己最为私密的情感——和藏族姑娘的爱情故事分享给少平,他认为:“如果这世界上没有孙少平,他就只能把他的故事连同自己一起葬人坟墓中。”他们了解对方的点点滴滴,无话不谈,彼此关心,从儿时共骑一辆自行车,到成人后在困境中并肩而行,互相安慰、扶持,他们始终坚守着这份友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平凡的世界》中刻骨铭心、不离不弃的爱情也令人为之动容。少安的妻子秀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狂热地爱着少安,甚至于奉献自己的一切。面对爱情,她热烈、执着而奋不顾身,她追随少安来到双水村,甚至主动提出结婚,贫穷和苦难都无法阻拦她想要与心爱之人长相厮守的决心。作为少安的贤内助,一方面她把这个家操持得井井有条;另一方面,她也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当少安事业遇到挫折时,始终不离不弃,给予丈夫无条件的支持与关爱,无论自己是有孕在身还是疾病缠身,她都坚持与丈夫并肩而战,同甘共苦。秀莲的执着与付出是值得的,这换来了少安对她的怜爱,他们的爱情是坚实、质朴、淳厚的,真正做到了风雨同舟、不离不弃。而田润叶在少安与秀莲结婚后,为了帮二爸田福军调理与李登云的关系,不得已“政治联姻”,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李登云的儿子李向前,两人婚后一直过着有名无实的生活,即使李向前向田润叶百般献殷勤,也无法动摇田润叶的心。两人在痛苦和挣扎中,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一次巨大的变故成了他们情感的转机:李向前借酒浇愁发生车祸,失去了双腿。善良的润叶非但没有因此抛弃丈夫,反而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人性、人情和人的善良,一起在她的身上复苏”,“而且突然间对向前产生了一种怜爱的情感,她甚至想到她就是他的妻子,在这样的时候,她要负起一个妻子的责任来”。从此刻起他们才成為了真正的夫妻:彼此陪伴、不离不弃。田润叶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丈夫、治愈丈夫,使身心受到重创的李向前能够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田润叶身上尽显人性之善良与美好。而最后路遥也对传统美德寄予了美好的希望——李、田二人有了婚姻的结晶,这个一尘不染的新生命寓意着传统美德的传承,及其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平凡的世界》展开了平凡而又至纯至真的情感画卷,展示出传统美德的光辉与魅力。在传统善与美的感召下,苦难中的人们携手前行,这种昂扬不屈的奋斗精神让人震撼。人们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在平凡中孕育伟大。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全集:早晨从中午开始[M].广州: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295-302.

[2]路遥.关于《人生》和阎纲的通信(路遥文集)[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00.

[3]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4]常智奇.在苦难意识中展示人的内在性——侧评《平凡的世界》的艺术追求[J].当代作家评论,1989(5).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平凡的世界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平凡的世界》里的4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