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萨特存在主义视域下《离开马弗里》中女主人公的选择

2019-09-10王霄

雨露风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由选择存在主义责任

王霄

摘要:《离开马弗里》是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的一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位年轻家庭主妇的生活,尤其是她的婚姻危机。本文通过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来分析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存在状态与自由选择。利亚的生命的意义取决于她的自由选择。但论文认为只有通过自由选择并承担责任,人才能真正活出真实、超越自我。

关键词:离开马弗里;存在主义;自由选择;责任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1931-),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被瑞典学院称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从创作早期到最新力作,艾丽丝·门罗作品大都以短篇小说集形式出现,其作品受到读者和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同年,译林出版社出版《艾丽丝·门罗作品》,收录门罗各个时期的七部代表作:《快乐影子之舞》《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爱的进程》《公开的秘密》《好女人的爱情》《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及《幸福过了头》。2014年,门罗的退休之作——《亲爱的生活》与读者见面。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门罗描述了加拿大小镇普通人的生存处境以及他们在这些处境中做出的不同选择。本文所选的这篇小说就主要描写了一位年轻家庭主妇在遭遇婚姻危机后的自由选择。

萨特认为,人生在世无非就是两种存在方式,一是自在的存在,二是自为的存在。前者意为“被抛人世界”,即人无可选择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后者意为人还主动地创造自己的世界,即真正的人的存在。[1]

而意识作为独特的存在方式,作为“自为存在”“虚无”和人的现实,领悟到自己与世界不同,这就是自由。[2]人是自由的,人可以任意自由地做出任何选择,并且对其选择承担全部责任。萨特说:“只要我承担责任,我就非得同时把别人的自由当作自己的自由追求不可。我不能把自由當作我的目的,除非我把别人的自由同样当作我的目的。”[1]

一、“处境”与“选择”

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伴随着自由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处境,所以人总是处于特定的处境中,一切意识活动也自然而然都是在处境中进行的。[3]《离开马弗里》的利亚总是处于特定的处境中,她是在相应的处境中作出了自由的选择。

在《离开马弗里》中,当利亚还是个女孩时,她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她父亲不让她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例如,当她在剧院工作时,她的父亲阻止她听电影中的任何对话。当她逃离父亲,嫁给一个男人后,她又会遭受婚姻生活的荒谬。她丈夫从不关心她和他们的孩子。很多时候,她都想过更好的生活。然而,她失败了,因为世界对她的需求漠不关心。

从利亚之前的处境可以看出,她在作出反抗权威前,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她“只是被动地接受一切给予它的关系,没有被赋予意义的存在”。[4]而她后来在镇上很出名,就是因为她做了许多其他女孩不敢做的事。她不仅敢于质疑父亲的权威,而且对社会的权威提出了挑战。为了反抗她生活中的权威,利亚作出了几个决定性的选择,每一个都成为了她人生的转折点。而这些选择则使她转化为了自为的存在,即“自己规定自己的存在”。[4]

她的第一次选择是离开她的家庭,和小镇上牧师的儿子私奔。起初,利亚是一个想要在电影院工作的女孩。她很害羞,对她的父亲——家庭的权威,言听计从。没有人可以想象得到有一天利亚会消失,并且没有任何痕迹或缘由。经过对她性格特点的仔细分析,她的消失是容易理解的。她做出这一选择的决定性原因是她的家庭背景。在这个家庭里,她死板而又教条的父亲是唯一的权威。她的父亲给她起名叫利亚,而这一名字来自圣经。她被迫退学在白天帮助母亲照顾年幼的弟弟。为了挣更多的钱,她晚上在电影院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她的父亲允许她在剧院工作,但这有一个先决条件——她不能看电影或者听电影中的任何对话,而且必须在周六晚上让人送她回家。由于受到宗教家庭和僵化的父亲的压迫,她感到窒息,因为她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孩,总是有自己的想法。虽然她的父亲不允许她听电影中的对话,但她仍然保持着好奇心。在第一个星球六晚上雷送她回家时,她询问雷观众们在笑什么。很明显,利亚对新事物很好奇,不管她父亲的禁令是什么。在她内心深处,自己是叛逆的,与父亲的想法不一致。直到萨克斯演奏者出现时,她才决定离开她的家庭。她和那个男人私奔了。她不再顺从父亲,而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利亚的第二次选择是在其婚姻失败后,离开她的丈夫,与家乡的新牧师通奸。通奸一直就不为社会所接受,因为人应该忠于他们的婚姻伴侣。她认为正是自己仓促草率地嫁给一个男人的决定,才最终导致了她婚姻的失败。当她第一次在邮局遇到萨克斯演奏者时,她被他吸引了,因为她已经感觉到了这个年轻人和她的家人之间的不同。然而,她太年轻,也没有生活经验。那时,她可能天真地认为,如果她能和这个年轻人生活在一起,她就会摆脱她的父亲,拥有更多的自由。她太天真了,所以之后才发现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像她所梦想的那样幸福。她在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忙于照顾他们,也就没有了属于自己的娱乐时间。更重要的是,她发现她的丈夫对她和他们的孩子几乎漠不关心。在大多数情况下,利亚独自抚养孩子。她丈夫整天忙着跳舞和其他娱乐活动。在文中有一段描述和利亚结婚前的丈夫:

“萨克斯手小时候不住在镇上。那时他父亲在别的地方做牧师。他很少回家。大多数人甚至说不出他长什么样。他从来不去教堂。几年前他曾经带回家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浓妆艳抹,穿戴花哨。据说是他太太,但显然不是。”[5]

从这个描述中,利亚的丈夫的特征被清楚地揭示出来。事实上,他是个懒汉。他与家人关系疏远,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责任。当利亚发现他的真面目时,她选择离开他。虽然她在这段婚姻中失败了,但她从未失去寻找真正爱人的希望。最后,她找到了一个名字叫卡尔的人,他是镇上一位结了婚的新联合教会牧师。

卡尔是联合教会的牧师。利亚爱上了他,尽管她知道他已经结婚了。然而,她终于发现他们的关系是卡尔设计的阴谋。卡尔利用她,试图以通奸为由与妻子离婚。离婚后,他娶了另一个牧师,而不是利亚。被卡尔抛弃了,利亚离开了他,不再打扰他了。她在和卡尔的关系中保持了自己的尊严。

她苦不堪言,决定找份工作。这样,她就可以养活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她和雷的妻子伊莎贝尔在同一家医院找到了一份工作。她在医院工作,在伊莎贝尔去世后的第一天遇见了雷。有一件事值得强调。在他们谈话的最后,利亚想到了帮助他做晚饭的主意。也许她想和雷保持联系,甚至和他有某种关系。她选择说出她内心的想法。尽管雷拒绝了她的好意,但利亚从未感到灰心,也从未出现过受伤。她选择做她真正想做的事。

对利亚来说,和一个男人私奔而不告诉她父亲意味着要和她的家人分开。这样,她就摆脱了家庭的权威。此外,通奸不仅是道德问题,这是一个在服从法律和坚持她的心之间的决定。在存在主义者看来,这一决定不可能涉及任何对错。通过这些主动的选择,利亚创造了自己的道德,并选择跟随她的心。

二、“自由”与“责任”

自由是萨特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存在与虚无》看似在探讨存在问题,然而事实上,萨特却是在探讨自由问题,正如萨特所言:“人的存在注定是自由的。”这份自由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自为的实现过程就是自由。[3]然而,萨特的自由并非毫无节制、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受到外在环境,或者说是具体处境的限制的,也正因此,人在实现自己自由的同时,就必须肩负起相应的责任,也即自由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整个世界的责任。

在《离开马弗里》中,主人公利亚主動地选择与她的命运作斗争。当她还年轻的时候,她就像她父亲所期望的那样生活。她16岁就辍学了,因为她父亲认为她已经足够大了,可以养家糊口了。那时,她完全是以自在的存在的方式生活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其宗教的和权威的家庭中感到窒息。于是,她开始反抗她的家庭,并果断地离开那里,争取更自由的生活。当她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失望时,她从没失去希望。她没有温顺地忍受命运的打击,而是试图从另一个男人那里寻求幸福。虽然她被抛弃了,但她从不停止追求幸福。她的超越是通过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来实现的。与其逃避存在的困境,利亚决定面对它们并承担所有的责任。在她失踪后,她的父亲和母亲以及兄弟们一起,迅速地离开了,而没有告诉老邻居他们家的新地址。不久,利亚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她的家乡。她知道和一个男人私奔是不恰当的,她也明白,如果她告诉父亲她和牧师儿子的恋情,她父亲就永远不会同意把她嫁给那个男人。在利亚眼中,与祭司的儿子秘密结婚可能是不恰当的,但这不应被视为可耻的事。她只是做她生命中真正想做的事。当她决定和牧师的儿子一起离开时,她决定为自己而活。于是,婚后,她勇敢地回到了家乡。婚姻生活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幸福。她的丈夫总是不在家,很少关心她和他们的孩子。最后,她对丈夫失去了希望,决定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其实她有机会离开她的孩子,寻找新的生活。然而,她带着孩子们一起离开并照顾他们。虽然她对婚姻失去信心,但她承担着照顾她的小孩的责任。虽然她知道与已婚男人保持关系是不道德的,但她决心接受他的爱,成为他的情妇。在她和卡尔通奸后,她被剥夺了照顾孩子的权利。毫无疑问,她想念她的孩子,但她明白,与孩子们分开是她应得的后果。因此,她承受着失去孩子的痛苦。

利亚对其生存困境的超越充满了困难。然而,通过跨越这些困境,她由“自在”存在的状态,变成了“自为”存在,实现了一种超越的行动。面对这些困境,她做出了选择,并采取行动来跨越它们,实现了她的自由,但她并没有为所欲为地去运用这种自由,而是勇敢地承担了选择自由的后果,承担了自己作出选择的责任。自己也从一个顺从的女儿变成了一个能独自掌控自己生活的女人。

三、结语

通过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在以上章节的具体的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篇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存在状态与自由选择。《离开马弗里》的利亚由“自在”存在转化为了“自为”存在,在此过程中做出了许多重大的选择,并且勇敢地承担起了责任。而这位年轻的家庭主妇的经历对于当今现实生活处于婚姻危机的夫妻何尝不是一种启发,人们应当反思自己所处的存在状态,勇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对每一次选择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才能完成由“自在”的存在到“自为”的存在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

[3]陈素君.萨特自由哲学中的“自为存在”释义[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甘侠芳.浅议萨特的自在与自为[J].资治文摘,2015(6):4+6.

[5][加拿大]艾丽丝·门罗.亲爱的生活[M].姚媛,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自由选择存在主义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莫里斯的自由选择
设计学生乐做的作业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期望嘱托责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