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最难的是平衡

2019-09-10冯诗斌

雨露风 2019年3期
关键词:米缸老表表叔

冯诗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或口号。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多的是我们探知不完的奥妙。你比如说“阴阳平衡”,就有许多的学问在里面,关乎自然现象、人生哲学、健康养生等诸多方面。

“阴阳”被认为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一概念。后人对“阴阳”的研究世代不绝,理论不断深化提升。但不管是日月、天地、寒暑、昼夜、春夏、寒热,还是男女、君臣、生死等互为“阴阳”的关系,研究的主要核心问题都是围绕“平衡”而展开,仿佛只有研究透什么是“阴阳平衡”,如何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对人类进步有意义的研究。足见平衡对事物的发展前进,自然现象的此消彼长,及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有多么重要。

对人的生命而言,阴阳是否平衡决定着生命的死亡或存续。传统观念认为,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

对于自然界而言,阴阳平衡决定着各类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繁衍。有阴无阳,或有阳无阴,均不可生,是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最终必将导致死亡。

阴阳虽然相互对立,但又相互滋生和促进。阴和阳在相互制衡中此消彼长,使得各类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状态达到相对平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不管是自然界的生物,还是人体,都需要在平衡的状态下,才能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如果长期失衡,在自然界則表现为各类植物或动物的不生与不长,在人体则表现为生生之机遭到压抑和破坏而发病,最终导致死亡。

可见,平衡之于我们,是如此重要。

所为“平衡”,大概意思就是相等、不倾斜、同等、齐平,也泛指平稳、稳定,在哲学中还指暂时的、相对的静止。平衡的反义词是失衡、摇晃、倾向、不均、失调等。

在日常生活中,失衡的状态很多时候都是表现为过犹不及。我很小的时候,就对这种“过犹不及”的失衡现象印象特别深刻了。中国是人口大国,其中农民人口超过9亿人。改革开放之前的物质匮乏,让农村人的生活长期处在贫困之中。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逐渐好转起来,但过惯了穷日子的人早已习惯了“过度的节俭”,即使有了也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到最后反而因为过度节俭而造成更大的浪费。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神州大地上逐渐显现,人们终于从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日子里挣脱出来。即使是在贫穷的农村,也开始出现稍有余粮的现象。我们村的不少人,还靠种养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富裕生活。但他们大概是穷怕了,即使仓中有粮,也是过分地省着吃,一家人总是吃到半饱还想吃的时候,锅里就已经空空如也了。村里的张家就是这样的情况。老张家劳动力比较多,三个儿子年轻力壮,每一个稻季都比别人多打粮食,但老张却常常严格控制下锅的米量,把米缸捂得严严实实的,害得他几个儿子差点罢工不下田——作为主要劳动力都吃不饱怎么干活。但老张自有自己一套说辞,劝儿子说:“以前老子差点没米下锅饿死你们几个,我们现在是有余粮了,但有的时候要想着没有的时候。”就这样,一大缸白花花的大米,每次煮饭却像抽丝一样一点一点舀出来,金贵得很。按照老张家的人口计算,他家那缸大米就够吃半个多月,可惜大半个月过去了,他家的米缸还剩下小半缸。村里人人都传说老张家真是节俭过了头,不值得提倡。

果不其然,真出事了。老张的老婆有天拿着一瓢大米冲出院子大喊:“不得了啦不得了啦!”吵得邻居都跑过来凑热闹,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原来是米缸里长虫了。白花花的大米上爬满一个黑点一个黑点,尽是米虫,米粒已经被蛀空,只剩下渣子。张老头赶忙冲进屋里把米缸连滚带推地滚到光线充足的院子里,邻居们都纷纷凑上前去看,哎呀,都爬满米虫了,哪还能吃呢。

老张捶胸顿足,好不容易从一家人的嘴里抠出的大米,竟都喂了米虫。几个儿子还落井下石,你一言我一语地数落老张的不是,老张自认都是自己的错,愧恨交加。

按理说,米缸里长虫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早发现早处理也不会出现这样严重的情况。就是因为张老头对米缸的保护过了头,一心想省着吃,每次煮饭都是他去斗量出来,不准儿子们靠近米缸,生怕他们出手太大方,浪费了粮食。总是这么捂着,所以米缸里的米虫兴风作浪了都不知晓。结果饿着自己几个儿子,却喂得米虫个个白白胖胖。这在村里都成了笑话了。

吃饱穿暖已不是那个时代的追求,富裕起来的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但张老头就是穷怕了,所以才这般节俭过了头。所谓“过犹不及”,张老头就是最好的现实版教材。

要说到平衡,其实人最难平衡的是心态。心态不平衡,让他坐拥满地黄金也觉得不满足,占尽所有便宜也不痛快。

我们村一直都比较尊重读书人。1977年恢复高考后,只要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那就是大新闻。到了高考普及以后,各家就开始比较谁家孩子考的学校好。我有位远房的亲戚姓黎,算起来是我的表叔,他最喜欢在这个方面比较上下。表叔生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因为生不逢时,没钱供他读书,早早就务农了。而与表叔同龄的他的一个老表,省吃俭用也给孩子上学,老表的大儿子考上了大专。他老表又偏是爱到处炫耀的人,表叔很是不爽。暗地里拼命供二儿子读书,到高考放榜时,表叔的二儿子果然考上重点本科大学,而他老表的二儿子只是考了一个三本院校,他算是赢得一局。但他仍不高兴,想起大儿子那一局,他总觉得咽不下这口气。在后来的发展之中,表叔务农的儿子也没输给别人,承包山地种果树,赚了不少钱,买了车,起了洋楼。二儿子也在省城有稳定体面的工作,而他老表的两个儿子毕业后都是在小单位半死不活地熬着。

要比较,表叔已经完全胜出。但此时的表叔却陷入新一轮的较量之中,痛苦不已。他不再跟他老表比较,而是与隔壁邻居老王暗地较量。老王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读书成器的,全在家里务农,但老王的几个儿子就是特别能生,老王60多岁,就有三个孙子两个孙女了,而表叔的大儿子只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省城工作的二儿子只独独给他生了一个孙女。加起来,表叔只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这样一比,表叔就觉得输给邻居老王了,终日郁郁寡欢。上半辈子跟老表比儿女出息,气还没顺过来呢,下半辈子又跟邻居老王杠上了,气更加不顺了。

去年春节回家,听说表叔生病卧床了。家里人都说表叔是气病的,我很不解,他儿子成才,儿孙绕膝,他有什么好气的呢?村民都说,是呀,他算好的啦。最后还是表婶道破其中原因,表婶说,他是气他自己呢,他自己心里总是不平衡,怪不得别人。

也许到最后,表叔都不承认是自己气出病来。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把握不好很多关系,控制不好自己内心的平衡,于是在动荡失衡的状态下苦苦挣扎,总是不得法。在该拼搏的时候拼命享受,在该享受的时候拼命慢待自己,在名与利、生与死、进与退、过去与现在之间总是找不到一个平衡的点。

人所经历的种种失衡状态和不安定生活,大多都是因为内心的不平衡。想得太多,是失衡的主要原因。如果人人都能看清当下,做当下该做的事,没有妄念,不过分奢求,抛弃贪念和恶念,让内心处在平衡的状态,那么人生就少许多无妄的烦恼和痛苦。但这样的假设或许只能停留在假设,很难有人能做得到,毕竟,人生最难平衡的是心态,知易行难,人人都渴望“知行合一”,但事实上,“知”和“行”始终是很难达到平衡和一致的。

猜你喜欢

米缸老表表叔
老胡请厨师
一把米
闲忆老表村
米缸 米缸 米缸
表叔进城
盛满记忆的米缸
神机妙算
老表“变形”记
表叔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