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改革刍议
2019-09-10肖应红
肖应红
摘 要:受到语言环境、心理因素以及日常训练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存在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低下的现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0-0117-02
口语交际能力,即学生的听、说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基本集中在6-12周岁,该阶段是学生语言习得的关键性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强化对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质提升。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普遍存在,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不足,学生习惯于方言的语言环境等,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多数农村小学生,存在普通话水平低下,害羞、胆怯,不敢当众交流和表达等现象。基于此,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紧密结合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
1.影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的因素
(1)教师日常语言训练不足。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有目的的指导和训练过程。关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师承载着主要的责任。然而,在农村地区,教师对学生语言能力训练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培养;同时,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对学生开展专项的语言训练,对学生语感、语音、思维等的训练严重不足,这是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而教师之所以忽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主要因素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息息相关。部分农村教师,应试化的教育思想较重,导致教师忽视考试以外的技能训练;而对于部分教师而言,自身就存在普通话水平不佳的现象,由于自身语言能力不足,导致教师也难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语言训练,最终影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2)方言因素的影响。方言,即地方语言。一直以来,方言都是人们日常交流和表达的主要语言。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受到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方言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因此,出生在农村地区的孩子,最早接触的也是方言,日常使用的也是方言。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于用方言交流而不是普通话,甚至是在用普通话交流的过程中,还夹杂着严重的方言。以贵州地区为例,“贵普话”是多数农村孩子普通话交流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贵普”式的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思维,是影响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
(3)心理因素的影響。在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方面,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例如,多数农村孩子,不善于在公众面前交流和表达,就是因为心理上的不自信。而学生之所以存在不自信的心理,一方面源于教师的日常训练不足,另一方面,与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关。农村地区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见识、阅历等都相对薄弱,因此,自信心不足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问题。要想提升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心理干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在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教育背景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必要性:
(1)提高农村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必经之路。在语文的学习中,语言综合素质直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求职面试乃至工作之后的重要素质。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是现代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在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不足,导致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基于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有利于改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现状,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升。
(2)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城乡教育差距,是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导致教育条件、教育理念落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等现象普遍存在。相比城市地区的孩子而言,农村地区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同时也是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对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语言综合素质,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
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培养的对策
要想培养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促进学生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
(1)强化日常口语交际训练。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方面,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紧抓学生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将口语交际和表达训练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首先,借助拼音、识字教学提高学生音准。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拼音教学,让学生准确发音,提高学生音准,为促进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其次,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强化普通话训练。普通话水平是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交际和表达能力提升的因素。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借助课文教学,通过朗读、诵读训练等,培养学生语感,同时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例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古诗词押韵、节奏感强的特点,开展诵读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培养语感。总而言之,将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强化语言训练,是教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对策。
(2)开展多元化的口语交际活动。多元化的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自信心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敢于在公众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方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一是开展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活动。即在每堂课的前三分,由一名学生站在讲台上进行新闻播报,每堂课轮流进行,让学生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新闻播报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过程;二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笔者会举办一些小型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班级内的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或者是辩论赛等,同时类似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质提升。
(3)积极鼓励、肯定,消除学生胆怯心理。对农村地区的孩子而言,语文教师可谓是“衣食父母”。针对学生在口语交际和表达中胆怯、害羞的现象,教师不仅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鼓励和肯定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消除其胆怯的交际心理,为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课堂提问、追问等方式,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对于一些害羞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性的表情、语言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为促进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语言习得的关键性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应试化的语文教育思想,针对学生在口语交际和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极改革创新,强化对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邸永喜.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语文天地,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