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中学英语文学阅读课例研究

2019-09-10岳晓姝

高考·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批判性思维中学英语

摘 要:中学英语文学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学生英语综合语用能力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平台,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中学英语;文学阅读;批判性思维

引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1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因此,英语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而且肩负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平台,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不盲目接受一种观点,也不武断地拒绝一种思想,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务的真假。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合理性兼反思性的思维,是个体有意识地针对接收到的信息及观念进行合理分析和评价,就思辨后信息提取和问题解决作出反思性决定,从而通过实现与评价结果的结合来达到思维的改善,这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文学阅读课例分析

下面,笔者以译林牛津版《英语》Unit 4 A good read 中的Reading(1) Gulliver in Lilliput教学为例。

(1)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教材重新修订后新增加的内容,单元话题围绕推荐好的文学读物展开,其中Reading部分是节选改编了英语经典文学名著《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片段Gulliver in Lilliput。因为该书是语文课外文学阅读的必读书目之一。

(2) 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理清文章脉络

2. 学习能力:掌握通过语境猜测生词的能力,操练多种阅读技巧

3. 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及发散性思维

4. 文化品格:培养英语文学阅读的兴趣

(3) 教学流程

Step 1: Lead in

1. Guess & answer:

(1) 先给学生观看一段Gulliver’s Travels的电影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回答主角的名字,并描述影片中其他人物的特点,从而导出主人公Gulliver并带读,同时引出并解释生词tiny。

(2) 浏览文章标题Gulliver in Lilliput回答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从而导入故事地点小人国Lilliput;瀏览课文插图,回答Did the tiny men welcome Gulliver? No.

2. Introduce the novel & the writer:

介绍本文节选自著名文学作品Gulliver’s Travels,结合书名猜测小说内容为Gulliver’s amazing traveling experiences to amazing countries;并简单介绍作者Jonathan Swift,一名来自英国的著名作家。

3. Pre-reading: Describe the illustration & lead in new words:

结合插图,通过一系列问题链的设计:Where did the tiny men stand? What did they do to Gulliver? What was Gulliver trying to do? Did he break the ropes successfully? 让学生在回答中结合语境图片理解生词stomach, an army of, manage to do等。

【设计说明】成功的导入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能帮助他们预先感知即将学习的文本内容和语言结构(卢爱华2014)。本课导入活动的设计形式丰富多样,挖掘利用视频插图等媒体形式,不仅结合语境自然导入了多组生词,扫清了阅读障碍,而且让学生在了解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对文章情节发展进行了合理预测,为后续的有效阅读做铺垫。读前预测的导入活动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Step 2: While reading

1. Fast reading:

快速浏览全文,连线匹配各段的段落大意。

2. Careful reading:

组织学生展开分段精读,通过问题等多样性任务驱动,促使其全面理解文本内容;通过深层提问,锻炼其批判性思维。

(1)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了解故事背景信息;

(2) 阅读第二段,完成T/F练习,掌握文本细节内容;思考Further thinking: If you were Gulliver, how would you feel? Can you read Para 2 with emotion? 通过猜测主人公初入小人国的心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使学生更好地带入情节。

(3)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理清情节发展;思考Further thinking: Why does the writer use the two questions here? 通过分析文本中连续两个问句的使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欣赏能力。

(4) 阅读第四段,填空补齐文本。

(5) 阅读第五段,完成small men和Gulliver各自言行的思维导图;思考Further think: How did Gulliver feel? 猜测并对比其情绪变化;What do you think the small men say to Gulliver? 引导学生展开多样化推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设计说明】读中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本内容,本课精读活动形式多样,问题设置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他们一步步获取文章信息,梳理情节,理解内涵。同时,通过一系非固定答案的问题设置,让学生的阅读不再拘泥于表面文本信息,激发其想象力和推理力,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体验性阅读,推动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凭借问题引领,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大胆批判,形成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情绪的个性化理解。同时,思维导图的融入更直观地罗列重点信息,便于学生进行批判性对比,启发其思维能力。

Step 3: Post reading

1.Group work: 四人一组,结合图片及关键词,以a tiny man为第一人称口吻,按时间顺序复述整个故事。

2. Further thinking: Why did Gulliver shout at the small men? What may the tiny men think about Gulliver? Did the tiny men care about Gulliver’s shout? Why?

3. Discussion: What do you think of Gulliver or the small men? Why? 评价两者性格并阐述理由。Could Gulliver run away at last? What will happen next? 给故事续写一个结尾。

4. Further information: 简单介绍Gulliver途径的其他三个神奇的国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5. Conclusion: Do not eat the hungry, do not read the stupid. Today a good reader, tomorrow a great leader.

【设计说明】首先改人称复述文章,不仅能强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融入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而且对本课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自主整合运用,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之后的问题链环环相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与之后的续写故事相呼应,引导学生在理解剧情,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想象,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最后的简单拓展和总结,激发了学生兴趣,鼓励其加强课外英语文学作品的自主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促使文化品格的提升。

Step 4: Homework

1.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idea.

If Gulliver could run away, how could he do it?

If Gulliver couldn’t run away, what would happen next?

2. Try to read the book of Gulliver’s Travels.

【設计说明】通过完成读写结合的课后作业,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批判性地展开续写,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知识,有助于思想的碰撞。同时,阅读完整的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兴趣,拓宽自主学习的渠道,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

本堂阅读课流程清晰,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层层展开,由浅入深,通过一致连贯的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引发深入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束语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是强化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设计组织阅读教学中,要挖掘阅读材料,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深层次的批判推理。通过批判性思维的不断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实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多维度、全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远振,兰春寿,黄睿.2014.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4)

[2]卢爱华.2015.语言输出在英语学习中效果最优化的课程设计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3):3-16

[3]袁平华, 廖兰.2010.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评判性阅读能力培养[J].韶关学院学报,(8):148-152

作者简介:岳晓姝(1992-),女,本科,主要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及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批判性思维中学英语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高三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探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得法于课内,施法于课外
大学生文学阅读现状
Applic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s
TheAnalysisofEnglishTeachers’DiscourseinMiddle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