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才视野下增强高中思政课实效性简析

2019-09-10张少华

高考·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效性

张少华

摘 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为科学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成长、成才,就必须将书本内容与当今时事政治紧密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已趋向于成熟,而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满足思政课堂的实效性,更要通过各种有效策略来提升课堂质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本文就针对成才视野下增强高中思政课实效性展开全面研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成才视野;高中思政;实效性

高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新时代思想渗透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时代在发展,各种新思想理念正不断被提出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应该知道,就是关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师需要将这些时事政治与课本教材有机结合,在学生所能接受的思维面不断渗透,从而加强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实现高中学生的成才。下面本文就利用一些策略对培养思政课的实效性进行相关分析。

一、通过时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二思政课是高中教学阶段最重要的时期,而近年来的时事政治也是高考的涉及范围。由于思政课理论强,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收集时事焦点,并引用于思想政治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述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章节时,可先通过一些热点切入主题。像18年11月在洛杉矶的中华艺术馆开展了为期5天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展览,许多中外游客慕名前往,欣賞了我国传统的剪纸、绘画、泥塑等作品[1]。教师在引入这一话题后,可讲述在新时代下,新青年要积极继承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宣传给国民和世界,使得文化遗产得以长期保留。学生在听取这些时事热点后,学习的积极性会所有提升,这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具有价值的。

二、合理分解思政课教学任务

分解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在某方面的深度理解。教师在课前准备每个章节的具体教学计划,做到每节课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以此保证在限有时间内给予学生最多的知识与时事讲解,提升思政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人教版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分为两部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师可根据每一小节的内容再细分[2]。第一小节可分为三部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第二部分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与方向。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便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现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需要秉承主席的思想理念,从思政课教学着手,大力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为其将来的个人发展做好铺垫。

三、加强思政课题的合作探究

由于一些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而教师为有效促进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便可展开合作探究活动。教师在课前选择难度系数适中的课题,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小组间共同讨论,最后完成一篇课题报告,如此一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便能有所体现。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4教材中,第三单元讲述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其中,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不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把握不到准确的方向。那么,教师可选取其中某一章节来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在让学生学习课本中知识时,要回答几个问题:矛盾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有效解决该矛盾?学生经过查阅书籍和网上资料查询,再经过合作式交流,便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从而在完成报告时便可事半功倍。

四、鼓励学生围绕思政课展开交流

思政课是一门充满理论、逻辑性强的课程,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单独发挥作用,缺乏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展示,那么思政课的教学意义也就难以体现。教师在讲述某一观点时应当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获得最有效的结论[3]。

例如:教师在讲述“探究世界的本质”这一章节时,可让学生展开分析:在哲学角度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的运动是怎样的?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教师可加以提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只有准确的案列,再加上辩证的描述,方可让他人相信。思政课堂展开互动式交流,一方面可以促进课堂内容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掌握其内涵;另一方面则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答辩能力,这对其将来的深入学习大有裨益。

五、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

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规范化学习的首要前提,也是帮助教师进行最终测评的重要依据。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评价观念已发生转变,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决定学生的整个学期学习情况,它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在日常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次数、小组合作的融入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等,这些才是决定学生最终评价的依据。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贯彻并落实该评价观念,当学生了解到新的考核机制时,其学习的态度会发生改变,推动了课堂的上课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必须采取各种科学性策略来武装课堂,并在时事政治的依托下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如此,思政课的实效性才会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得以全面提升,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才能长期落实。

参考文献

[1]徐阳.关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分析[J].文教资料,2019,816(06):177-178.

[2]董平.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思政课的衔接机制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v.2;No.54(18):122+124.

[3]杨喜.浅谈如何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8:24.

[4]《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猜你喜欢

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论民事诉讼法课程的 “实效性” 教学改革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