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之初探

2019-09-10王颖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

王颖

摘  要:近来“研学旅行”这一名词在各学科的教学领域中十分火热。这种课外实践活动要想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一定要有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设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践考察,按照地理学科课程目标,参照地理核心素养,初步探究了在地理教学中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时应遵循的准则,并根据这些设计了一系列的具体实例。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G 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05-01

1.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概况

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就是结合当地实际,参照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从而形成此课程的教学设计。

2.研学旅行课程教学设计准则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笔者利用周末与寒暑假与同仁们走访了所在县城下辖的九镇与十大古道,依托本土资源,着重探究切实可行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工作重心与设计实际案例。

(2)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

第一,整理候选资源,撰写研学旅行课程。即结合县域特色资源编撰研学旅行的课程教材,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当然,校本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目前它只扮演着一个辅助和补充的角色,不过它应当有极好的发展潜力。

第二,打造本地研学旅行线路。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建设,既要有明确的方向性,又能更好的加强学校和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还能更好地补助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趣味与能力。结合县域特色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结合高中必修学科的知识理论,科学规划设计研学主题,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3)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第一,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及应急预案。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要根据旅行路线制定详细的安全保障方案,从出行、食宿、活动等多方面确保学生安全,并做到各项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还要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备,接受审核。

同时,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前,学校应安排相关人员提前考察整个行程,针对旅游出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包括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其他各种可能对学生安全带来威胁的因素,制定出安全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采取措施。

第二,开展安全教育。出发前学校还是要开展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活动安全。

(4)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

研学旅行是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需要学校教师的广泛参与。从前期的考察和课程的开发设计,到出行中对学生点拨和答疑,以至回校后对学生的指导都离不开教师。因此,在研学旅行中参与的教师不仅完成组织管理的工作,还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的功能,从而提升研学旅行的成效。

根据以上课程教学设计的准则,我们针对我校研学旅行开发实际设计了近十个课程教案,下面仅选取其中一个实例:

课程设计名称:葡萄果农之体验

课程设计特色:一是亲近大自然,当一回果农。二是体验生活,享受其中乐趣。

课程目标:一是学习葡萄的栽培技术。二是了解当地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探讨长兴县葡萄产量为什么成为浙江省的第一名。四是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参与对象:高一学生

活动场所:长兴縣画溪街道徐家浜村某农场

教具:一是一块农业用地。二是相关劳动工具

带队教师知识、技能储备:一是长兴葡萄产业的现状。二是葡萄的基本栽培技术。三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安全事项:一是学生统一穿校服。二是备好防晒、防蚊虫叮咬的药物。三是带队教师提前做好安全防患培训。教学过程(略)。

通过对本次研学旅行具体的调查与分析:

我校高一平行班共5个班(包括参加此次研学旅行的高一(2)班),每人发放一份2017年4月地理选考试卷中的主观题题26(2)、28(3)、29(1),分数共7分。

各班的调查样本分析如下(其中的高一(2)全员参加此次研学旅行):

高一(2)得分在0—3分占3.7%,4—5分占80.9%,6—7分占15.4%;高一(3)0—3分占15.9%,4—5分占69%,6—7分占15.1%;高一(4)0—3分占15.9%,4—5分占79.8%,6—7分占4.3%;高一(5)0—3分占9.5%,4—5分占76% ,6—7分占14.5%;高一(6)0—3分占20.5%,4—5分占71.5%,6—7分占8%。

调查数据显示,参加研学旅行的班级学生高分段人数较高,所占比率也领先,而且中等分数段的学生占班级人数的80%以上。这说明研学旅行课程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打通,在研学活动中进行理论与现实的对照,发现理论的不足,利用实际的感受和实战经验去补充。所以,在选考实战中地理思维的维度也会随之扩宽而打败对手。

3.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中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要本着这样的原则:在大自然中探索、在社会中实战、在活动中学习,在旅行中获得课堂内缺失的真实感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走的地理课堂,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刘玲.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误区与对策[J].今日教育,2012(04):20-21

[2]黄永莲.中小学社会 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理论 思想教育,2013(07):9-11

[3]白宏太,田征.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研 学旅行”试点工作调 查[J].人民教育,2014(02):34-39

[4]刘晟等.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来自全球的教育实践案例及启示[J].人民教育,2016(2O):60-67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