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之美
2019-09-10程东雪
程东雪
摘要:如果说日本文化是一幅画,那么刀剑与菊花便是这幅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都认为菊花是皇室的家徽,象征着日本人尚美、彬彬有礼的一面,而刀剑作为武士的象征,则代表了权利、地位、能力以及责任等。菊与刀作为日本国民性的代名词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论是从菊与刀背后的深层意义来看,还是从《菊与刀》这本书的介绍来看,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重点放在日本男性身上,尤其是“刀”这个字让人丝毫联想不到跟日本女性有什么关系。所以笔者打算将重点放在日本女性身上,探究日本女性身上的双重性。
关键词:菊与刀;日本男性;日本女性;双重性
一、日本女性的菊之美
菊花很美,美在各个阶段。在未开放时是一种含蓄之美,“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开放时是一种自由之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被展示时是一种雕琢之美,这种美历经了后天的打磨。而日本女性正如菊花般含蓄、自由又能经受雕琢。
日本女性具有含蓄之美,这种美宛如将开未开的菊花,具有诱人的魅力。小泉八云在《日本与日本人》中就谈到过日本家庭中的女性,他说当我们被日本人邀请到家里做客时,我们不一定能看到主人的家人,这要依据当时的情况而定。即使能看到主人的家人也只是一刹那而已。如果被留下来吃饭,出于礼貌和给客人面子,有时候主人的妻子会出来伺候客人,伺候的过程中她会让你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娴雅而又极其严肃的人,决不是一种多笑多鞠躬的女子。虽然女主人很少说话,但是她是尊重你的,也会自然地优美地伺候你一会,然后款款离去。直到客人要离开时女主人才会再次出现向客人道别。如果这个家庭里有已经成年的女儿的话,那么格外娇怯、同样静默和畏缩的少女就会代替她的母亲出来招呼客人。她们会按照吩咐弄弄什么乐器,或将针线或图画取出来看看,或将家传的宝物或古物取出来陈设一下,以娱来宾。不过,所有的温柔和爱都是跟本国文化中的极端的自持是分不开的。通过小泉八云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家庭中的女性都是非常优雅、温和。在客人面前,她们的展示都是含蓄而恰到好处的,她们的举止是如此的轻盈而优美,娴熟而又有条不紊。这种感觉就像风中摇曳的还未开放的菊花,美丽但不失态,含蓄而又充满魅惑力,不会让你感觉庸俗,同时又不会让你感觉她们过于羞怯而难登大雅之堂。
日本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讲究“各得其所”,而日本女性在等级制度中地位较低,尤其是传统的日本女性,她们走路时都只能跟在丈夫后面。但是日本女性与其他大部分亚洲地区的女性相比,却拥有着更大的自由。她们拥有行动上的自由,不用深藏闺中,可以自由出入商店,自由地行走在街头。拥有财政自由,掌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可以购买家庭所需之物,家里经济吃紧时,她也可以决定拿什么物品去典当。对孩子们的婚姻拥有发言权,可以干涉孩子的婚姻大事,为孩子找到自己满意的配偶。至少在家庭里成为婆婆的日本女性拥有着很大的自由,她们不用处处受限,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处理家务事,不用畏手畏脚,可以尽情地展现女性的自由之美。
有的菊花虽美,然而它的美却不是天然形成的,尤其是菊花展上那些千姿百态的菊花,都是经过人类的后天干涉栽培而成的。它们的美是经过打磨的,这些美就像日本的女性,尤其是日本的艺伎。日本的艺伎就像一朵精心栽培的菊花,美丽但不妖娆,举止非常优雅,一起一座,一颦一笑都恰到好处,让人有种如闻淡菊、沁人心脾的感觉。很多人认为艺伎的这些举止动作是在“表演”,是训练出来的,从而缺少了一种“自然的美”。可是,美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愿意看到瘫软在地倒成一片的菊花?没人愿意,然而有的菊花就是这样的生长状态,没有人为的干涉,它难以向人们展示出它最美的姿态。人也是一样,不加训练的笑容和动作虽然自然,却缺少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感。作为艺伎,她们的职责就是给客人带来感官上的享受,所以训练出来的美才是她们本身的魅力,这体现了日本女性的雕琢之美。
二、日本女性的刀之美
如果说菊体现了日本女性含蓄、自由、磨练出来的美,那刀便体现了日本女性的另一种美—武士道之美。人们都认为武士道的主体是男性,与女性毫无瓜葛,这样想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谁会将在家扫地做饭,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与征战沙场,勇猛高大的武士相联系。所以正如新渡户稻造自己坦言的那般:“武士道本来是为男性而设的教条,它所赞誉的女性美德,当然是远远地脱离女性了。”那武士道中的理想女性又是什么样的呢?“武士道也是这样赞美妇女‘她们从性的脆弱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并且展示出可以同最刚强、最勇敢的男人相媲美的英勇不屈。’因此,年轻的女孩被训练要求压制她们的感情,强化她们的神经,当遇到外界的压迫时会使用武器——特别是一种被称为长柄刀的武器来维护尊严。”在武士道中,刀是日本武士的身份象征,拥有佩刀则是一名日本武士的无上光荣。刀能杀人也能保护人,所以对武士来说刀既是权利也是责任。武士道所赞赏的女性也是有“刀”的,只不过女性不会像男性那樣拥有专门的佩刀权,也不需要通过佩刀来彰显身份。但是,她们也需要用刀来实现自己的使命。她们需要进行“尚武性格的训练,其主要动机并不是要在这个领域内使用,而是在其他两个方面——个人目的和家庭目的”,这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一是保护自己,包括自己的尊严、自己的圣洁。“妇女并没有自己的主君,她们只是为了防身。运用她的武器,妇女保卫她个人的圣洁,如同她的丈夫对他的主君尽忠尽责一样。”她们将自己的圣洁看得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容不得半点践踏,甚至在万不得已的时候还会通过死亡来捍卫自己的圣洁:“女孩,当她们到了成年之后,就会被授予匕首(怀剑),是用来在直接刺入攻击者的胸膛的,或者,根据实地情况刺入进自己的胸膛。后者实际上是常常发生的。”女性在圣洁受到损害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圣洁往往会选择后一种方式。
二是保护家庭。日本女性也有和日本男性一样不得不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如果说日本男性的使命是用自己的佩刀来保护和效忠天皇和主君,那么日本女性的使命便是效忠家庭。 “女子为了她的丈夫、家庭以及家族的利益而舍身,正如男人为了主君和国家的利益而舍弃自身一样,都是自愿的以及堂堂正正的‘凛然就义’。
自我牺牲——没有这一点,生命的谜团都不能解决,这是男人忠诚以及女人的家庭性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出女子为家庭所做的牺牲并不比男子为国家效力时所做的牺牲少。“她们为了保持家庭的荣誉和完整,不辞辛苦的工作,甚至会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夜以继日,她们用那种既刚强又温柔的、既勇敢又哀婉的音调为她们的小家庭而歌唱。”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多种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要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作为女儿,她们为父亲而牺牲自己;作为妻子,她们为丈夫而牺牲自己;作为母亲,她们为儿子而牺牲自己。”她们所承担的使命同男性的一样沉重而伟大。
关于女子对家庭的牺牲,《菊与刀》中也谈到过具体的例子:“在日本家庭中,当看到自己的兄弟得到礼物、关照和教育费时,女孩子们尽量地表示很坦然地接受,即使是在专门为青年女性开设的高等学校里,占了很大比重的课程则是教授礼仪和举止规范的,真正的智力教育跟对男孩的教育相去甚远。”以前的女性无法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中上阶层出身的女性即使学习到了某种欧洲语言知识,那也是“希望将来在掸去丈夫藏书上的灰尘后,把这些书放回书架时,不会颠倒了。”可见,日本女性为家庭所做的牺牲并不比男性差分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比男性的牺牲更大。因为男性为保卫国家而死,是半生的付出。而女性为家庭的牺牲却是终生的付出,从小要为娘家付出,婚后要为夫家付出。她们是在牺牲自己换取小家的稳定。
三、结语
“刀剑和菊花两者都成了这幅图画中的一部分。”本尼迪克特用刀与菊来代指日本国民性中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一面,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正如上文描述的那样,菊展示了日本女性的含蓄之美、自由之美、雕琢之美,刀展示了日本女性刚烈不屈、不怕牺牲之美。两者相互矛盾却又可以毫不违和地统一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日本女性性格中的双重美。
参考文献
[1] 小泉八云著.胡山源译.日本与日本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P144-146
[2] 本尼迪克特等著.晏榕,姜波译.菊与刀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P4,P34-35
[3] 新渡户稻造著.陈高华译.图释武士道[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4:P23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