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贾宝玉性格的双重性
2016-06-29林绍文
林绍文
【摘 要】 《红楼梦》用许多笔墨描写了贾宝玉叛逆而又妥协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异常鲜明突出。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这种叛逆与妥协的性格特征让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具有巨大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 贾宝玉;人物形象;双重性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是曹雪芹满怀激情,倾其心血和才力创造的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全新的不朽典型。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在他的性格中存在着两种矛盾着的心态:一方面他很叛逆,另一方面在其叛逆的背后仍然有着对封建制度、对周围环境的认同与妥协。曹雪芹通过对他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叛逆且妥协,多情且专情而又具有初步的平等、自由、民主思想的性格特征。
一、反对封建礼教,却又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贾宝玉反对封建礼教,不尊重自己的地位,专在“内帏厮混”,是对礼教的违拗和亵渎,他最终的出家是对孝道的背叛。《芙蓉女儿誄》矛头直指迫害晴雯至死的封建家长;《姽婳词》揭露和讽刺了“天子”和“文武”官员们的昏庸无能,做出了须眉浊物不及闺中裙钗的结论,这显然表现出强烈的叛逆色彩。但贾宝玉又很尊崇封建主义的理论典籍,如在焚书时仍然将《四书》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他对《四书》的肯定与认同。贾宝玉轻视封建主义的伦理纲常,又顺从父命崇尚皇权。他讥笑过“文死谏、武死战”的封建道德,然而又是用君权神圣、君权无上来攻击“文死谏、武死战”的思想。他愿意接受封建的“纲常大体”的教训,在大官僚面前低三下四,磕头跪拜;骑马过其父亲的书房,下马以表礼数,并不因为其父亲不在而含混过去。而且对父母长辈即使不甚满意也会把封建礼教的那一套做到,比如王夫人赶走晴雯,他是非常心疼与不满的,但却不敢有半点言语,而是把王夫人送回屋里自己再回来。他做的这些在当时社会来讲是理所当然的,但却与其叛逆性格不相符,因此我们还要看到贾宝玉性格中的妥协性。
二、鄙视功名利禄,又参加科举考试
贾宝玉在许多人心中是鄙弃功名利禄的,他把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称为禄蠹,把谈讲仕途经济的学问称为“混账话”。史湘云劝他:“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作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宝玉听了就讽刺湘云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并且说,林姑娘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这些反映了贾宝玉摈弃功名和反对科举的叛逆行为,但是在这些言行之后,是一种满足于贵族身份和富有家庭的知福享福的态度。尽管贾宝玉多次对读书和考科举表现出了反感、厌恶,但更多地表现出逃避,他进家塾则打闹学堂,平时好读闲书,杂学旁收。挨打以后,更是索性以养伤为名,将书本置之脑后,所以贾宝玉表现出的对八股和考八股的科举如此的厌恶和反感,归根结底是对读书的反感。如果不读书,便能待在大观园中与姐妹们嬉戏玩耍,安享现成的富贵荣华,比辛苦的去读书考科举更容易让其接受。当最后贾家破败之后,其沦为贫寒人家的子弟,科举和功名也最终会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无论贾宝玉最后是否放弃了功名和看破了红尘,其对封建传统经典文化的厌恶和这种叛逆的表现,总与贾家的富贵和人的惰性与妥协分不开。
三、尊重呵护女性又常露公子哥本性
贾宝玉打破封建制度男人至上的观念,对女人有着特殊情感——尊重、呵护,贾宝玉的经典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怜惜女儿,不管是在他房中服侍他的丫鬟还是老太太、太太、奶奶房中的他都叫姐姐,这些是与传统“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文化相背离的,而且贾宝玉完全否定了家庭给他规定的道路之后,除了少女们的纯洁可爱能使他尊敬和爱悦之外,现实生活中再也没有什么事物值得他献出青春和生命的了,特别是对林黛玉的坚贞不变的爱情,成了他精神上的唯一支柱。第七十一回,鸳鸯和探春诉说着大家庭的矛盾和苦恼,尤氏说宝玉“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说:“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这句话虽是玩笑话,却说得很悲伤。这种超越封建世俗的男女平等甚至女子高于男者的观念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这也是他被视为封建叛逆者的因素之一。但深入分析贾宝玉与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贾宝玉对女子的态度也不是始终如此,偶尔还会流露出贵族子弟的轻薄作风,在他的身上带有明显的贵族阶级的烙印。他毕竟是一个生活在贵族家庭的少爷,尽管他对女孩子是很体贴的,但是他对待下人的一些态度也是很恶劣的,比如在第八回中,贾宝玉早晨让茜雪留了碗枫露茶,但是被李嬷嬷吃了,此时的贾宝玉却大发脾气,摔了茶杯,痛骂茜雪,而且就因为这么点小事,茜雪就被撵出了贾府。在这件事情上来说,这是十足的贵族公子的恶劣作风。贾宝玉任性起来简直不顾一切,甚至对他最喜爱的丫鬟晴雯也毫不客气,还有金钏的死更暴露他风流的公子哥的本性。
四、追求自由的爱情又屈从包办婚姻
在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归结起来,他们之间的这种心心相印的爱情被称为叛逆的原因,无外乎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林黛玉从不劝宝玉考科举求功名;他们受到封建家长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他们那些背离当时的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的叛逆言行,无疑遭到了封建卫道者阶级的严酷否定和破坏;不顾封建地主阶级大家庭的“家世利益”而片面追求理想中的自由和爱情又没有付出顽强的反抗斗争,一味的优柔寡断和逆来顺受的脾性决定了宝黛二人空有追求自由恋爱的理想,而最终被在当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势力所扼杀。鉴于以上几种表现,宝黛的爱情便看似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的恋爱,带有了反封建的性质,因而被冠上了“叛逆”的名义。尽管贾宝玉对爱情的“叛逆”和林黛玉一同妥协于封建的传统伦理,但他们二人最具叛逆性的具有民主进步的爱恋依然逃脱不了封建文化的同化,这使他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不得不向这股强大的力量屈服。在整个宝黛的爱情追求中,林黛玉由于地位和性格的原因,在婚姻上是没有太多的主动权的,整个爱情的发展和是否能拥有结局取决于贾宝玉和封建家族的家长们。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爱得惊天动地,但是贾宝玉在这个木石前盟中是一个敢爱不敢做的被动者。在恋爱和与林黛玉的心灵相通与共鸣上他是主动的,也是叛逆的,但是却一直没有为这份爱情主动地争取一个结局,既没有对贾母等人诉明自己的心意,又和宝钗暧昧不清,宝黛爱情的进程是迅猛的,但最后的进度却是异常的缓慢。贾宝玉在这个爱情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被动地等待着得到家长的首肯,期待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当大婚之日到来的时候,才浑然觉醒。由于他的被动等待,最后林黛玉含泪而亡,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成为定局,贾宝玉从一开始的无法接受,到最后与宝钗婚后恩爱缠绵,虽说也是木已成舟的人之常情,但这也反映了贾宝玉对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的一种背叛,妥协于这既成的事实,体现出他的一方面是对叛逆的爱情的追求,另一边是妥协于现实的悲剧结局。
参考文献:
1.《红学随笔三则》,周汝昌,《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2.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2部),刘心武,东方出版社,2005-12-1.55
3.张毕来.漫话红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宋子俊.探求红学之谜(增补本)「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5.侯炳霞.任祥试论贾宝玉的多重化性格[期刊论文]-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6.学术期刊>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7期>田世仲,莫佳修《论贾宝玉的叛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