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家国情怀

2019-09-10韩兴芝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高中历史

韩兴芝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和情感落脚点,是立德树人的前提,其核心是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养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符合时代特点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家国情怀进行了相关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核心素养;高中历史

历史贯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古往今来,家国情怀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从表面上来看,家国情怀好像与历史无关,其实它是代表历史的精神所在。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心也从课程转向了人。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愈发注重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社会相适应的人。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家国情怀教育的开展有着独特的优势,将中学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进行结合,既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价值体现。

一、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落实“家国情怀”

情境创设是目前高中教学较为普遍和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以教本中的内容为基础,通过语言描述、影像资料传递等方式给学生构建一个可以感知的空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想象力,实现课堂主体从教师到学生之间的转变。在历史学科的课堂中构建情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了解由于所处历史阶段不同产生的矛盾和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的意义。例如,在关于中国君主专制优点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的片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并分别设置不同的问题:假如你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或雅典民主政治时期的一名统治者,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统治?并让不同小组的学生针对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具体的措施进行总结、对比和辩论。通过情景创设可以让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各项历史决策的合理性以及决策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在无形中达到培养核心素养以及“家国情怀”的目的。

二、彰显时代精神,弘扬家国情怀素养

我们正处在快速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即将实现。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是落实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渠道。历史课堂不应局限于教室中,应该从课堂的局限中冲出去。笔者经常把时政内容引入到课堂,2018年适值改革开放40周年,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笔者及时把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贯彻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的可喜的成就,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强的民族自信感和自豪感。有了今天国家的强大,才有了今天每个小家庭的幸福生活。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每个中学生身上都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即使我们没有走上社会,课堂就是我们施展抱负的平台。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国事家事天下事”。中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把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相连,为国家的进一步强大而努力。

三、巧设知识疑问,渗透“家国情怀”

巧设疑问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教材的熟读解析,结合教材大纲重难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历史知识的问题巧设,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让他们在问题思考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家国情怀,从而达到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中美关系解冻》一节时,传统的教材解析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对教材认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材讲解前,我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简述你对中美关系解冻的看法”,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带着问题进行知识了解和思考,进而体会建国初期我国外交人员的不易和艰辛,借助知识学习逐步向思想教育延伸。有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道:因为美国的强大,中美关系解冻可以让中国和更多的西方国家建交,加快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步伐。还有的学生说:只能说我们国家的外交官太伟大了,也太聪明了,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才能越来越快等等。由此可见,通过知识问题设置,逐步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们从思考过程中意识到我们国家外交工作者的伟大,进而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提高了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四、深入挖掘历史教材,充分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是蕴藏家国情怀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历史教学内容,中国人民经历了列强入侵的屈辱,全力抵御外敌,全力为民族独立顽强抗争,这段历史能够引起学生深深的思考。第一,从鸦片战争时期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意识得到激发,在长时间的反侵略,保卫家园的战争中人人都在为保卫家园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些都是家国情怀教育的丰富教学资源。第二,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中国遭受了其他国家的侵略,中国民众全力保卫家园,在这一过程中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第三,从新中国成立时期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时期中,中国民众翻身做了主人,民众对国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激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都积极投身,奋身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这一过程中家国情怀也随时可见。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民众抛弃小家,为大家,充分突出了国家优于家庭的奉献精神。在国家困难时期,国家领导干部、普通民众都为了发展国家承受了极大的困难,践行了吃苦奋斗、勇往直前的奉献精神,为建设现代化中国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党、政府、人民都在适时更新思想理念,开展制度创新,跟随社会时代的步伐来凸显家国情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通晓古今的能力,培育爱国精神,还能转化教师的传统教学思维,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提高优化自身教学方法的意识,将“家国情怀”培育更巧妙地融入历史教学中,大力促进优秀人才的培育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董艳.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9(26):253.

[2]雷波.小议历史教学家國情怀素养的落实[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9):41-4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