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2019-09-10李进学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初中生物新课改

李进学

摘  要:初中生物学是一门探究性和实验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的基础性科目,在新课改背景下,追求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是相关生物教育者必要研究的目标。现阶段初中生物更加注重文化与素质教育,以期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基于此,我们就以新课改为背景,探究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优化生物教学模式,凸显生物学科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有效课堂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科应当符合改革要求,转变传统“以讲代学”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将“导学引领自主探究”的教育模式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主旨,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形态,来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那么,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通过对教学方式的重新审视,综合参考教学大纲及素材,优化教学结构与环境,以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对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来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一、生活小事例导入,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首先需要一个切入点的引入,然后将生物课程结构进行综合性导入,其中想要从开头部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运用生活事例进行引导,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程导入环节的精准设计,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状态,以最高的激情探究生物奥秘。当然在运用生活事例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学生能够理解和感悟到所讲内容,并通过事例延伸出生物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病毒》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病毒是什么,以及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非典、HINI等病例图片,然后导出:“在非典期间有很多人因为症状较重,失去了生命,有的完全依靠抗生素来维持,在治疗中承受着较大的痛苦。”接着引导学生:“我们生活中人们会经常出现感冒、咳嗽等疾病,轻一点的需要吃药、打针,严重的则要输液甚至住院,那么,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通过事例的引导,学生们开始纷纷思考,探究疾病的由来,进而引出本课内容“病毒”,之后再为学生讲述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由此,结合生活小事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二、问题情境创设,引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生物学科本身就具备探究性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点,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全面掌握初中生物知识。其中问题情境创设法能够通过问题导入,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并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对新课内容更好的掌握和记忆。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生物课程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出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对问题进行探究与论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我们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时,以高粱生长图为切入点,让学生观看视频课件,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猜想:“假如在高粱生长的环境中添加积水,让高粱长期淹水,那么它的生长状况会如何呢?”对此,学生开始大胆假设,有的说就泡死了,有的说根部会断,对此假设,我们进行论证和讲解,发现高粱长期淹水会无法正常呼吸而死亡。然后延伸到下一个问题:“植物是依靠什么部位或器官进行呼吸的?”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以进行自主讨论与合作探究,根据不同植物呼吸部位的不同,而论证其特征,最后总结主题“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对此,通过运用问题导入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讨论的情境当中,同时通过对問题的思考延伸出课程内容,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优化了课程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理论结合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生物学科的知识结构具有特殊性,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秉承“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流程,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例如,我们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时,通过以上问题导入和分析,让学生们了解到植物呼吸的作用,然后再来进行实验探究与论证的环节。如实验1:第一个饮料瓶内装上煮熟的花生豆,第二个瓶子里装有同样数量发芽的花生种子,然后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两个瓶内,让学生自主实验并观察现象,以此总结出第二个瓶子内的发芽花生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实验2:(1)将发芽的花生种子放入塑料瓶内盖好。(2)玻璃管通过瓶塞插入瓶内。(3)通过玻璃管向瓶内注入石灰水,最后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现象。对此学生根据石灰水的变化开始大胆猜测:发芽的花生种子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由此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同时还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了实操能力。

四、注重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是针对实际课程教学情况,教师也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注重教学评价,通过引导学生主观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归纳与总结知识的能力。其中评价方式较多样,包括: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和师生评价等,小组评价和生生评价,主要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形式来展开,在探究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其他同伴的优点,及时做出针对性评价。师生评价则是建立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上,根据教学现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形成求异思维,并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来提高教学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生活事件导入等来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同时展开教学过程,安排知识练习与掌握,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同时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庆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99.

[2]  穆未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途径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86.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初中生物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