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途径

2019-09-10刘虹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意识

刘虹

人文关怀是一种对人高度重视的理念,具体说来,是对人的现实状况的关注,对人、人性的尊重与肯定,对人的自由与解放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人的灵魂,建构人的精神世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包含着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人文关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需要人文关怀,人文教育热潮呼唤人文关怀,当前大学生思想问题多发,渴望人文关怀,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培养主体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意识能动作用的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担负着培养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实施人文关怀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造就具有自主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和教育主体。”人的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教育是主导因素。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把把受教育者当作客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体现。首先,要尊重和满足学生的正当合理需求,只要学生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才能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这是启发人的自主性的前提。二是用平等的态度、民主方法对待学生。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就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思想,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自我教育由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内外化辩证统一的过程,受教育者首先要将外部因素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再将观念

外化为行动,这个过程离不开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在主体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自觉地教育,自我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开放,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越来越大,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按照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自我调控、自我修养,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说:“未来教育对所有己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高内在修养,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将理论转化成行动。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外部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被理解、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内部的思想观念。而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一大难题就是理论性太强、不易被接受,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瞻仰烈士公墓,使学生直接体验有关思想政治观点;可以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形式,能使大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發展。

三、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地心理素质有利于是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心理水平处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他们虽然紧急进去,但容易急于求成,难免造成失败和挫折,他们向往新知,但容易盲从,他们情绪热烈,但容易缺乏理智,他们重视自我,但容易夸大自我从而走向利己主义。尤其是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导致许多人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甚至自杀。大学生要适应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心理疏导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就要关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遵循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各种方式去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重新建构和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发挥网络作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信息技术的空间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工具,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的特点,其传递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受时空限制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灌输的方式,使得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在网络条件下,大家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可以主动获取信息,并予以反馈,这为学生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了更大空间。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意味着简单的理论灌输和思想教育而是要整合教育资源,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互动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网上教育课堂作为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人性化网站,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开展专项服务,对就业、心理、考试等方面做好专项服务工作,同时也要规范网络管理,强化网络监督,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吴正勇,黄玮.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育探索.2010(1)

[2]  朱光好.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J]..北京教育(德育).2010(4)

[3]  刘龙洲,白宝良.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载体[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意识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人文社科
消防意识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