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运用

2019-09-10王亚飞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干预

王亚飞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运用。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增加急诊护理干预措施,然后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程度也较高。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运用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和惊厥时间,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小儿高热惊厥;运用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国民在就医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医院的临床急诊护理。而高热惊厥是我国儿科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年龄一般在五个月和六岁之间。[1]主要症状是儿童的眼球突然凝视或者向上翻。造成儿童高热惊厥的原因也有很多,通常情况是由于儿童抵抗力较低造成的呼吸道感染等,再加上儿童的免疫系统发展尚不完善,体温一旦超过39.5摄氏度就会产生惊厥现象。基于此,文章结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急诊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将我院从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男童27例,女童23例,最小年龄为4个月,最大年龄为6周岁。观察组患儿男童26例,女童24例,最小年龄为4个月,最大年龄为5.5周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操作方法如下:第一,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患儿出现惊厥现状时,马上将其进行卧位躺平,迅速脱掉患儿衣服,避免患儿的身体受到约束;第二,医护人员在患儿床位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高床档的,避免患儿在突然惊厥时从床上掉落,发生意外;第三,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观察,注意及时清洁患儿空中的秽物,避免其在患儿口中停留时间太久,影响患儿呼吸,对患儿造成危险;第四,在患儿出现抽搐现象时,医护人员要注意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并在其口腔中放置纱布,避免患者抽搐严重咬到自己舌头。

对观察组患儿,医护人员要在以上常规护理方法上增加急诊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在患儿突然惊厥时,医护人员要让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清除患儿口中的分泌物;其次,医护人员要轻轻的拉动患儿的舌头,在舌板上缠绕纱布,阻止患儿舌根后缩;最后,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输液是否通常,及时对患儿进行供氧,防止患儿高热惊厥损伤头部。

1.2.2物理降温护理

第一,在患儿出现高温时,医护人员要采取物理降温法对患儿进行降温,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物理降温法只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患儿;第二,如果患儿对物理降温法无效,则需要在物理降温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口服的儿童退烧药;第三,对于意识不清醒的患儿,医护人员要采取静脉注射退烧药物的方法,帮助患儿退烧,同时也可以避免患儿出现体液过度流失的现象。[2]

1.2.3加强观察和医师的交流

第一,对于观察组患儿,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观察,严格检测患儿的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的预兆,要马上采取相关的急救措施进行治疗;第二,医护人员需加强和患儿的主治医师的交流和沟通,将患儿的实际情况汇总给医师,辅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1.2.4环境护理

第一,医护人员要注意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和床单被罩等,保证患儿的衣物床铺的清洁,同时,要注意帮助患儿进行皮肤清洁护理,降低外界环境给患儿带来的不适感;第二,医护人员要注意及时的给患儿补充体液,根据患儿的排汗量为患儿适当的补充淡盐水;第三,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声音对患儿造成刺激,导致患儿惊厥;第四,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儿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并安排家长进行轮守,增加患儿的配合度;第五;医护人员要注意患儿病房的通风,严禁家长在病房内吸烟,并采取一定的防蚊虫叮咬的措施,避免客观因素引起患儿的焦躁情绪。[3]

1.2.5饮食护理

通常情况下,高热惊厥患儿在医治过程中受到疾病影响,都会食欲不佳。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为患儿准备一些符合患儿喜好且容易消化的有营养的食物,帮助患儿补充体力;第二,医护人员要适当的为患儿准备水果,保证营养均衡;第三,医护人员要提醒患儿家长让患儿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

1.2.6心理護理

第一,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儿的心理疏导,安抚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安、焦躁的情绪;第二,医护人员可以为患儿提供一些经过消毒处理的玩具,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第三,医护人员要学会寻求家长的帮助,从而对症下药,从患儿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提高患儿的配合度。

1.3指标观察

1.3.1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使用我国自拟的患儿护理效果差异,将其分为有效、基本有效、无效三个指标。其中,有效指的是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且惊厥消失;基本有效指的是患儿的惊厥和高热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无效指的是患儿的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1.3.2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

使用我国自拟的患儿家长满意度差异,将其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23.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n(%)表示计数数据,并利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效果和惊厥消失护理效果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目前我国儿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通常情况下,只要患儿的体温高于38摄氏度,患儿就容易出现惊厥症状。[4]同时,患儿的高热惊厥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患儿的脑部造成损伤,严重时可对患儿造成智力方面的损伤。因此,我国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患儿高热惊厥病症的研究,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患儿采取一定的急诊护理,进而提升护理水平,保证患儿的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也可以看出,在常规护理手段的基础上增加急诊护理,通过加强环境护理、心理护理、观察护理、物理降温护理等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其护理水平的进步。基于急诊护理在我国临床护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也逐渐的被应用在我国的小儿高热惊厥护理工作中。从以上结果也可以看出,急诊护理干预对于缩短患儿的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5]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亚.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4):123-126.

[2]杨娟.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8):128+130.

[3]高雪.针对性急救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9,3(03):99-100.

[4]武爽.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40-241.

[5]曹美兰.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8,3(23):179-181.

猜你喜欢

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干预
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
针对性急救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复杂型小儿高热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