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2019-09-10王漪铖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摘 要:雨果曾经说过“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纵观现在的青少年犯罪事件,涉事的多数孩子都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够以及缺乏老师或者亲人的关爱。由此,也让我们想到一群人,便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常年与父母分隔千里,都是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而且他们深处偏远不发达地区,教育资源远远达不到所需,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儿童教育;心理问题;对策

人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反观这些留守儿童,他们不只是输在起跑线这么简单,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是连塑胶跑道都没见过的。以英语课程为例,一般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但当今社会,有的小朋友从幼儿园就已经是外教教英语的环境了,他们的英语能力丝毫不逊色于一个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幼儿园就已经如此,所以到了小学初中,更有不知多少的家长挤破了头想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接受教育。这其中有的家长可能并不是什么教育者,只是从事着普通的职业,但是他们都知道接受好的教育,拥有好的教育资源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心理教育

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相隔千里,对他们来说一年可以见上一面都是很知足的事情了。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关爱,长期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所有的长辈对于孩子都是比较宠的,而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孩子有些心理变得扭曲也无人知晓。例如2016年贵州毕节四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服药自杀;2014年某县因故意伤人而刑拘的30人中留守儿童高达10人。[1]这些事件的发生,极大的原因就是孩子缺少交流沟通,内心变得十分封闭;而缺少关心关爱则使得他们的内心变得冷漠、无情。

大城市的学校都会配备心理老师,开设心理课程。而这些留守儿童连最基础的语文数学课都不一定有,更不要说是心理课程了。缺乏心理疏通,也是导致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

(二)文化教育

有新闻报道称,重点大学生源中农村学生比例持续下降,以北大为例,1978—1998 年北大农村学生约占三层,从90年代中期下滑,至今不到一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中,农村学生约占六成。对农村学生来说,进入象牙塔易,挪向塔尖难。这一现象反映出农村教育资源不足。[2]

生活在大学里,每逢寒暑假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前往偏远地区支教。走进大山、走近留守儿童,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眼睛是如此纯粹,对知识获取是如此渴望。短短的一个月支教可以发现这些留守儿童真的是缺少文化教育。有些四、五年级的孩子还不能非常清晰地读出所有的拼音生词,对于数学的两位数乘法运用也十分困难,但是他们肯学、肯吃苦。看着他们认真学习的身影,不免会让人产生留下来继续教他们的想法。

有些“幸运”的留守儿童到了初中可能会被父母带去大城市读书,我之所以为幸运打上了双引号是因为这些从小就没有接受充分教育的孩子,虽然表面上看他们是开始接受良好的教育了,但是一旦当他们进入了大城市的学校学习,随之产生的问题不仅是学习跟不上这么简单,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内心会产生极度自卑的心理。他们从小就不与父母在一起,内心的感情也无处表达,所以久而久之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安全教育

如前所述,留守儿童大都是爷爷辈带大的,暑假期间父母也常年不着家。爷爷奶奶对于这些孩子实际意义也只是一个“看”与“管”的作用。然而他们的年龄都偏大、身体方面跟不上,同时那一辈人接受的教育差不多也就是小学水平。所以,他们大多数情况都是让孩子自己去玩,口头上确实会叮嘱要注意安全,但是毕竟孩子还是孩子。因此,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对于自制能力较差、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的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偏远学校和家庭中存在着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特殊监护人大部分都没有足够的安全保护意识以及安全防范能力,留守儿童打架斗殴、交通事故、烧伤、烫伤、溺水等伤人或被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3]

(四)道德教育

每一个儿童其实就像一张白纸,他们初来乍到什么也不知道,而这时候就需要有好的引导教育。天下的爷爷奶奶都是一样的,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可谓是“关爱有加”,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儿童并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行为是不是对的,家长这儿就缺乏了管教,而学校的老师不可能顾及到孩子的每时每刻,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地区,一个班的孩子数量可能更多,那老师对于孩子的道德方面就会疏于管理。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一)政府行動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牵动大家的一桩大事,所以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首先要提高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的资助力度,不断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比例和规模,增加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建立统一的幼师资格评定标准,保证幼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保证幼儿园教学设施同步跟进。同时,可以尝试在农村逐步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使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在托管中心接受全天候的托管。[4]

(二)父母行动

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最最信任的人,所以父母教育十分重要。即使一年只能见上一面,但是在孩子心中,尤其是这些还未成年的留守儿童心中,父母一直是他们最牵挂也最温暖的依靠。所以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更应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监护人以及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回来看孩子,平时也需要加强与孩子电话沟通,对其心理变化要积极留意。[5]

(三)学校行动

学校教育应该是三者中最为重要一项,因为孩子在学校待的时间是最长的。那么此时老师其实就充当了两个角色:父母和老师。所以,这些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同样也需要好的师资力量。这些教师需不仅教会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养成良好习惯,弥补父母教育缺失的部分。

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只有解决好儿童的问题,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前景才会更加光明。人生而平等,所以留守儿童和城里的孩子是一样的。在国家进行精准扶贫改善当地人民收入和生活环境的同时,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同样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究[J].才智,2018(20):163.

[2]张陈陈.打工经济与被牺牲的一代——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12):108-109.

[3]刘钧.偏远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5):74-76+113.

[4]马琳.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再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209.

[5]刘伟.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2):178-180.

作者简介:

王漪铖,女(1998.5—),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