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傈僳族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分析
2019-09-10毛庆沿
毛庆沿
摘 要:华坪县傈僳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节庆日以及宗教信仰等。当今社会,现代文明飞速发展,这对傈僳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因此,面对这样的局势,怎样实现对华坪县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是有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叙述了华坪县傈僳族传统文化,也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傈僳族;传统文化;传承
1 傈僳族民间传统文化
1.1民族歌舞
山歌小调:傈僳族的山歌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有百般唱法。各种曲子声调不同、内容不一、唱法不同、表达的情绪不同,达到的情感效果也不一样。欢快的调子宛转悠扬、激情澎湃;抒情的调子柔美清新,沁人心脾,其歌词为了表达情意多用比拟的手法。傈僳族人民的灵性和睿智可从傈僳族的对歌中感受到。
歌舞:傈僳族有二十多套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通俗的说法是“打跳”。在打跳时,人们手拉手,排成一排或是排成圆圈,上身随着音乐做逆时针舞动,步法也要跟随音樂的变化而变化。
傈僳族的民间乐器也是非常丰富的,包括吹树叶、口弦、葫芦笙等[1]。多数的傈僳族男性将吹葫芦笙看作一种光荣,女性将吹树叶、谈口弦视为一种趣味。傈僳族男女之间谈恋爱时,也会用到谈口弦、吹葫芦笙,这是一种表达形式。
1.2民族服饰
傈僳族的服饰,做工十分精致,美丽并具有古典风格,颜色丰富多彩,织进了劳动人民的勤劳,独具特色的文化充实其中,将现实同神话连接起来,显示了人性和自然的和谐之美。而且也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借助于古老的神话,将傈僳族人民的善良、坚强、吃苦耐劳的精神融入其中,秀丽、华美、光鲜靓丽,使其独具特色。
1.3民族手工艺
经过悠久的历史岁月,傈僳族在生活、生产中累积、传承下来很多手工艺。傈僳族的手工艺有着独具匠心的制做工艺,蕴藏了傈僳人民的文化品位与聪明无比的智慧。
1.4婚俗
傈僳族的婚姻家庭几乎是一夫一妻的形式,过去一夫多妻的情况也存在,主要是由于结婚过后无法生育子女或是存在于生活富裕的人家。
新中国成立后,婚姻形式由包办转向自主,主要是由青年从自己的社会交往对象中选择,当事人双方互相满意后,再经父母请媒人求婚于女方,尽管这种包办婚姻的现象还存在于遥远偏僻的地区[2],但都是说合配亲,婚事的排场也是以简单为主。
1.5节庆日
能歌善舞是傈僳族的特点,每当庄稼丰收,喜庆的节日和没有农活的晚上,月光照亮山寨,只要葫芦笙的声音响起,大家便自动在场院草坪集会,点起篝火,跳起嘎切舞,这种氛围在节庆更加浓厚,尤其是阔时节。
1.6宗教信仰
傈僳族崇尚神灵,其中最普通、最虔诚的崇拜便是对先人的崇拜。他们认为,在人的生命结束之后,其灵魂并没有死,每逢过年节的时候,便将酒肉献给牌位。在堂屋的左右上角放上先人牌位,男的摆放在左边,女的摆放在右边。
过去的傈僳族人民不擅长医药学,即使有土医生,也只是能处理简单的外伤,人和牲畜生病便认为是鬼魂作怪,就去请“尼扒”祛除鬼魂,祛除鬼魂时,尼扒要先窥探出是哪种鬼魂在作祟,然后杀牲来进行驱逐。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之下,随着发展无神论的教育观念和卫生事业,很大的改变了这种迷信习俗。
2 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源远流长的傈僳族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当今这样一个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傈僳族文化的传承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总体来说,傈僳族文化的传承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2.1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宣传工作,呼吁全社会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同时思考怎么让挖掘、传承及弘扬傈僳族文化的路径更加合理。可以借助网络、电视等媒体力量,也可以在学生的教育中宣传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意义以及保护目的。借助各式各样的推广和宣传,才能够让傈僳族同胞对于民族的那种自豪感得到激发,也能够引起全社会保护傈僳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从而让保护的工作变成一种保护文化常态活动,并且是群众自觉自愿的保护。
2.2让各级研究会的职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方面,将傈僳族研究会的知识、人才优势发挥出来,把傈僳族传统文化进行分类,然后逐级保护。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培养傈僳族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人才,保证技艺不会失传。最后,保护傈僳族传统文化的工作要有社会团体的参与。让传统文化后继人在对外部做有偿表演时,能够得到一定的帮助。这样,不但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还能够使其享受成就感。而且傈僳族传统文化的表演,可能使年轻人受到感染,并愿意主动学习和继承其技能,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2.3发展傈僳族传统文化旅游产业
扶持资金要积极的争取,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电力、公路、水、活动广场、乐器展览室、服饰等。
节日庆典活动要积极组织和开展。
各类传统文化演出队的成立,将傈僳族的传统文化产品充分展示出来。
民族博物馆的建造。开辟文化经营的道路,利用民间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旅游业同民族文化连接起来,让文化资源的优势转变为经济上的优势,将文化产业做强做大。
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利用。将傈僳族传统文化制作成影像资料,并利用网络传播开来,在发扬傈僳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和合作交流工作,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发挥傈僳族传统文化已经存在或是还未开发的价值,从而使傈僳族传统文化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让其永葆青春。
3 结束语
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只做到以上几点是不够的。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只是这个民族本身的责任,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要求。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保护并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所有年轻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郭怀志.维西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建设刍议[J].民族音乐,2015,02:33-34.
[2]刘欢,黄娜,李显.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展示与利用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06:196-197.
[3]文冬妮.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空间建设研究——以云南叶枝镇同乐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为例[J].科技资讯,2018,16(34):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