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策略研究
2019-09-10孙敏
孙敏
摘 要:为提升档案馆信息服务水平,提出以社交媒体为依托促进档案创新发展历程的建议。文章首先阐述档案馆的运行特征,其次分条阐述了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在档案馆中的应用的原因,最后,较全面的探讨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有效应用的策略,分别是把发展机遇、合理选择移动社交平台及科学应用“大数据”等。希望在社交媒体的支撑与促进下,我国档案馆事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档案馆;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策略探究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社交媒体在社会各个行业中均有广泛性应用,世界各国档案界积极将眼光投放至社交媒体领域中,积极应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促进档案服务的创新发展进程,并受到社会群体的一致好评与拥护。笔者以互联网与文献查阅为基础,对当下档案馆服务创新期间社交媒体应用的原因、及相关措施策略做出研究与分析。在社交媒体的协助下,档案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与用户群体间的关系也不断加强。
一、档案馆特征分析
1.档案馆资源数目庞大:档案馆是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采集与保管机构,馆内资源来源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为主,在数年间累积的数目惊人。例如,我国历史档案馆内与明清历史相关的档案数目就高达1,000,000件,大难类型以汉文、满文档案为主,另外还收集了50,000的蒙文档案余件。
2.资源原始性显著
档案是记录社会活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史学、文学价值、凭证及经济等方面均体现出极高价值,优势针对那些久远且具备特殊历史含义的档案文件,其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财富之一。一些具有很大价值的档案资料,若能以社交媒介为发布平台,能协助社交媒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庞大的用户群体,不仅有研究专家、史学爱好者,还有现代企业管理人员与普通百姓等。
3.资源类型丰富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很多特殊类别的档案逐渐成为档案馆中的重要构成。例如,LAC不仅藏存了纸质档案,还有45万MB的电子档案,以及基数庞大道德摄影、绘画、音乐、电影等作品。
二、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用于档案馆中的原因
1.社交媒体应用范畴不断拓展
现如今,社会群体在生产生活中,能与多种社交媒体相接触,除了本国媒体之外,Facebook、Twitter、You Tube等大量国外媒体也纷纷涌现。不同平台之间能实现优势互补,功能多样化,“一人多号”现象提示了公众同时应用多个平台的事实。此外,除了普通公众外,很多企事业单位甚至是政府机关,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应积极应用社交媒体,例如政府机关在官网上创设了社交媒体专区,以实现与社会群体更有效的交流。
2.档案馆自身发展需求
首先,档案馆最为管理档案资源的机构,若能合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满足用户的合理需求,进而能促进馆藏价值有效实现进程,与档案馆自身发展目标定位标准相一致。其次,强化馆内资源的丰富度,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在社交媒体多样强大功能的协助下,档案馆馆藏数目、类型等均会持续性增加,且其对用户的服务水平也朝着高质量、高水品的领域“进军”。例如,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NAA)在社交媒体的协助下,去落实私人档案征集工作,“Your story,our history”是其官网的宣传标语,体现出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思路。最后,社交媒體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增强档案馆与用户的交流与合作的密切性。社交媒体的特色是“以用户为中性”,在开放性的网络空间中,能采用快捷方式进行分享与交流,在满足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其能为他人提供帮助。例如,NARA当下上传至网上的文件高达1.3亿份,并在社会群体的协助下,完成对档案文件的著录、转录、数字化,不断提升馆藏的可用性。
三、社交媒体在创新档案馆档案服务上的应用策略
1.加强对发展机遇的把控
从以上分析可以获得获知如下信息,将社交媒体融合置档案信息服务创新进程中,有很大可行性,且有很大现实意义。我国学者积极对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社交媒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经验进行整体分析,发现其确实具有前瞻性,起步时间明显前移,且应用的社交媒体类型多样。例如美国档案与文件数采用的社交媒体类型高达15种,法国国家档案馆共应用了16种社交媒体进行相关业务,其取得的成效是非常理想的。 社交媒体有益于改善公众对档案资源的应用形式与体验深度,同时也调动了社会群体参与档案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档案馆在社会中的好评度。
我国应积极学习国外社交媒体应用的诸多经验,并结合我国所处的社交生态环境特征与运行模式,有选择性的参照与借鉴。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与手智能手机普及的社会背景中,应推动社交媒体升级转型过程,促使其向移动社交平台领域靠拢。合理应用移动社交工具,能为档案信息服务提供更多的用户储备量。有统计资料记载,截至2016年12月,国人手机网民达到6.96亿,在网民样本总容量的95.1%,而移动社交网民高达6亿。移动社交不仅能有效的迎合用户社会交往与表达自我的需求,且能为其构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平台。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内容的提供者,积极应用移动社交平台,能吸纳庞大的潜在用户,这是其创新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2.合理选择移动社交平台
在新时期下,人们能随时随地时间互动,这为社交媒体在档案馆档案服务创新领域中的有效应用创造了更大可能性,其可应用移动设备通讯录、GPS、大数据等,实现对社交媒体功能与服务场景的同步性拓展。微信、微博、QQ空间等是拥有众多用户的综合性移动社交平台,当下,还新建了推糖、陌陌及唱吧等平台,其实现了对社交需求的有效规划。
面对多样化的移动社交平台,档案馆怎样选择才能实现档案信息服务创新的目标?笔者认为,阵地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档案机构,其选择的侧重点应存在一定差异。在对多种移动设计平台特征整体分析后,笔者主观的认为,各藏馆机构可结合档案资源特征,加大对微信、微博等综合性社交平台的发展力度,而有选择性的筛选出符合本馆内档案信息传播需求的他类别平台。
针对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那些信息内容,能在保留档案属性基础上又满足其传播发函需求,始终是档案机构工作人员不断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①传播档案优秀成果:为了落实“网络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应积极将健康向上的内容推送至网络环境中,以促进网络文化发展进程。当下我国各级档案馆档案丰富,档案机构可筛选精品,重视档案信息内容与形式的通俗性、趣味性,以吸引网民的阅读兴趣。②拨动“怀旧”心弦,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拓展对民间档案及个人记忆挖掘的深度,以保证推送的档案信息服务,能引起基层群众思想上的共识,情感上的共鸣。
3.科学应用“大数据”
在传统思想观念的长期束缚下,国内很多档案机构管理者未能自觉树立创新意识与行动意识,部分档案馆档案服务功能未能与时俱进。即便认识到创新服务的必要性,但是在提供信息服务时,依然孤芳自赏,未能积极迎合用户群体的主观需求,造成对用户吸引力不足,削弱了社交媒体的价值。
为保证社交媒体对档案信息服务创新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档案机构相关人员应灵活应用各类用户的“大数据”,以及时、有针对性的优化与改进档案信息的服务模式。各种移动社交平台均具有统计一些基本数据的功能,故而社交媒体人员应及时、全面剖析数据,明确其功能,例如,一条档案信息的阅读、转载、点赞及留言数等,还可以对某一时间段中的相关数据做出统计分析或对有关时间段中档案信息的应用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这一方面,美国档案与文件署(CNARA)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7]。“NARA每月都会出具一份社交媒体分析报告为分析和总结社交媒体项目的利用效果提供了直观的分析和对比。”另外,社交媒体团队也可以应用移动社交平台,进行网络调研活动,调查用户应用社交媒体档案信息服务的效果,进而更直接的获得用户的感受,也可以从用户留言内获得对档案馆建设更有助益的建议,进而连续累积用户各类“大数据”。
四、结束语
在社交媒体不断发展进步的情景中,我国移動社交评价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与应用,这为档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平台。但是很多档案机构因对社交媒体缺乏全面了解,外加传统思想的约束,造成社交媒体在档案信息创新服务过程中产生较大误区,故而成效不显著。在后续发展中,档案机构应加强对社交媒体发展脉络的梳理,科学对发展机遇的把控,理性选择各类服务平台并科学应用,以促进档案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袁 倩.关于美国社交媒体战略的人文关怀与档案服务路径创新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9,14(02):42-45.
[2]周纳新.社交媒体背景下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J].兰台内外,2018,16(08):17-18.
[3]周文泓,黄榆涵等.档案机构对社交媒体的多元化应用探究——基于NARA的调查与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8,26(03):71-76.
[4]王秋洁,张江珊.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开展信息服务的SWOT分析[J].北京档案,2018,26(06):13-16.
[5]贺 军.移动社交背景下的档案信息服务推进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17(02):72-78.
[6]魏 扣,李子林,张嘉禾.国外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开展公共服务实践及其启示[J].档案学通讯,2018,19(02):81-86.
[7]黄霄羽,郭煜晗,王 丹等.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创新档案服务的方式[J].北京档案,2018,19(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