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
2019-09-10刘立华
刘立华
摘要:对小学数学而言,教给学生知识固然重要,但传授给学生知识获得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能使学生的智慧自由生长。小学的数学教学应从人的高度出发,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生长的摇篮,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自由呼吸的乐园。
关键词:学生 智慧生长 教学
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教学多维目标体系,我们发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能力的增长,经验和方法的累积,要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喜悦,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综合这样的多维目标,我们可以从中抽象出这样一个概念——智慧生长。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建立在题海战术之上,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该自己去挖掘、去探究、去领悟、去践行,并在这样自由、生动的学习过程中达成数学素养的提升,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从枯燥走向活泼,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营造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是偏重于尊师重教的,不是微观层面上的师生关系的体现,我们不能据此而使得课堂变得枯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打造一个活泼、自由、健康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有充分的自主性,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这样的课堂才利于学生的深入领会和创新思维,才能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营造合适的氛围。
例如,在“认识扇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并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总结出来。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展现出了很多不同的思考,除了对照图示介绍扇形中的圆心角、弧等部分之外,还加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比如,在有关圆心角的交流中,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几种不同扇形(圆心角不同,有锐角、直角、钝角),发现了圆心角的大小决定了扇形的大小:在同一圆中,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扇形面积就越大,相应圆弧的长度就越长。而在讨论圆心角的大小范围的时候,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争论,有的学生认为圆心角最大不超过180°,有的认为最大不超过360°。争论中有学生以生活中的扇子作为“论据”,指出有一种扇子的圆心角比周角小一点。这样的生活原型立即被大家认可,他们对扇形的认识也更为生动和深入。
不可否认,这样的学习氛围是活泼的。正是因为学习中有这样那样的乐趣,学生的神经才能紧绷起来,才能产生对问题的敏锐直觉,才能由一个问题发散开去,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收集起来,辅助理解新知识。在这样大信息量的学习中,学生的数学认识是全方位的,智慧生长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从束缚走向开放,为学生的智慧生长奠定基础
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我们不能将学生的眼界束缚在课本上,束缚在课堂上,而是要让他们自主地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学生就能在不懈追求中自然成长。
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为例。在揭示相关的概念之后,学生发现可以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来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但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这样的方法比较烦琐,是不是存在更简单的方法呢?我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通过小组交流,阅读相关资料,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等方式,学生展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比如用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在比较这些方法的时候,学生一方面是学习,一方面是研究,最后产生一致的意见:针对一组数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求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或者最小公倍数。这样,在为这一部分的学习画下了一个完美句号的同时,他们的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开放式教学中,学生处于一个绝对自由、自主的环境中,但并没有因为缺乏外在的约束就走上了“歧途”。相反,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从书本中的平面知识出发,通過交流走向了立体,他们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是真知,是广博,他们的收获也远远比被动地听讲和机械地做题得到的收获丰富得多。
三、从封闭走向多元,为学生的智慧生长提供保证
智慧课堂的核心就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优化。在孕育孩子智慧的时候,我们不能人为地束缚学生的思考,不能用传递来代替探究,用训练来代替体验。智慧是不能灌输的,能够灌输的只有直白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一定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在模仿中解决问题,而是要让他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要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即使失败了,学生也能在尝试的过程中增长经验,汲取“养分”。如果学生的尝试是积极的,是成功的,那么他们思维能力的增长是不可限量的。
以“计算圆的周长”的教学为例。在如何利用“化曲为直”的方法来测量出圆的周长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想到的都是利用一根线来沿着圆周围一圈,然后拉直线测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发现这样的方法操作难度很大。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发现可以将圆沿着一根带有刻度的尺滚一圈,这样测量既省时又省力,而且结果还更加准确。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发现,但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想办法去解决它,这样的学习态度首先是值得肯定的。有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在今后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也会习惯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比较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劣,这样的学习定会带给他们智慧。
四、从保守走向创新,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输送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和学生一起分析他们独立想法的合理之处、进步之处,同时一起探究这样的方法还有没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是不是可以改进得更好。这样,学生在创新中就会经历更多,收获更多。创新,为学生智慧生长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例如,在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学中,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总结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有利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有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的,有将梯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虽然这些方法各不相同,推算梯形的面积的过程也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会到了转化的实质:由未知通往已知。这样的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启发绝不仅仅局限于解决问题本身,还有态度、方法、经验、思想。这样的创新脱离了保守,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增长了见识和素养。
此外,“为智慧生长而教”仅仅依靠学校每节课40分钟的教和学,是有很大限制和拘囿的,只有把学生学习的触角引向课外更为广阔的时空,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课堂留白”,也许只是点到即止,却让学生对“学”欲罢不能;其深层意义在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惊异之心,引领他们无限可能地生长。张奠宙教授在谈及数学文化时认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才能取得数学的创新和突破”。“为智慧生长而教”的数学课堂,其应有之义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惊异之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愿望去认识和理解数学,比如感受数学之美、感悟数学之妙、感觉数学之用,从而让学生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爱上数学、亲近数学、拥抱数学。也许,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从上课铃响才开始的,下课铃响只能代表课堂、学校学习的结束,并不代表学生学习的结束,而恰恰宣布了另一种更大范围、更大意义的学习正在悄然开始,这便是“课堂留白”的艺术。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秉承“智慧课堂”的教育理念来经营我们的课堂,锻造我们的课堂,并以此作为课堂改革的新的方向、新的要求,来提升自身的认识,来规划自己的行程。让我们为智慧教学而努力,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忠,浅谈优化高中体育教学的方法[J].吉林教育,2015(22).
[2]周卫东,为生长而教:数学课堂教学的归旨[N].江西教育报,2014 - 05 - 28.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