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浅谈

2019-09-10姜世林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效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姜世林

摘要: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是语文教学法研究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改变、优化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观念,精心备课,机智教学,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 效率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怎样通过改革实现对学生的“减负增效”的问题。而要实现“减负增效”,真正地减轻学生负担,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从低效、重复、机械、高负担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创造一个高效率、高产出、低负担的高效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素养养成的“主阵地”。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提升个人的語文综合素养,也能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班级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这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差异性,作为教师,不仅要能发现这些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去尊重这种个体差异,能根据这些差异,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的备课时,既要顾及大多数学生的较高要求,也要考虑到少数学生的较低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共同进步”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站到自己认知的最高处,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在老师的教学中能够因自己的“材”,准确地接受教师的“教”,实现在能力等因素的差异下的相对共同进步。

二、以提高能力为目的设定目标,让学生在目标达成中实现收获

高效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条件,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和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

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侧重于设计锻炼学生能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目标的达成中有“获得感”“成就感”,积极参与目标的实施,围绕教师的设计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其次要明白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根据这一方向去确定教学内容和设计目标,使所有既定目标都有能力训练的维度和导向性,把目标高度和学生能力目标的高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再次要选择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学法决定教法,思考怎样教的前提是思考学生怎样去学。当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要依据文本的内容,又要遵循课标的要求,但最主要的还是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要达到的能力上来,把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

例如:设计《慈母情深》教学目标之初,我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爱。显然,这样的问题不仅空泛,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具体,没有针对性,学生的真实能力没有办法体现。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将其改为:抓住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感受母爱无私和伟大。这样一来,目标具体化了,能力目标也明确了,学生不仅能通过文中具体的描写,感受到母亲的无私和对儿子深深的爱,还能学会运用这些描写方法去写自己熟悉的人,对写作方法有了新的认知,写作能力也有了提高。

三、以减轻学生负担为目的使用教材,凸显教材的范例作用

减轻学生负担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学效率。换言之,判断一节课是否高效,一种比较有效的检验办法就是看其能否减轻学生的负担。高效课堂不仅体现在教学质量上,还体现在老师对教材的处理上。首先,要弄清课文入选教材的背景或者意图,切合实际地“活”用课文。在认真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要求和特点的情况下,对文本有整体客观的认识,把教材的编定意图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能力人手,或“删”,或“减”,或“改”,使之不仅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范本,更成为学生课堂上乐学的对象,成为课堂外能力延伸的“源泉”。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一文,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很难理解什么是搭石,因而他们对村民们为他人着想的淳朴品质的感受就不够准确,这种美德也很难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思想之中。我在实际教学中,选择了一篇描写城里一位退休老人义务植树和维护公园树木的文章-《老人与树》,老人的美德之光瞬间照亮孩子们的心房。随后以此文对比《搭石》教学,学生自然心领神会。

其次,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延伸。语文课本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例子,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种具体的载体。教材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增补,就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它不仅改变了语文课堂“一本书”的老传统,还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教学的时间没有变化,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视野也拓宽了,阅读能力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了。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换阅读自己课前查找或收集的与课文相关联的文章,也可以阅读老师课前整理、补充的文章。这种“淡化”教材选文,拓展阅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容量“明减实增”,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课本,不仅是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促进语文教学向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设计高效的问题,实现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门艺术。问题多与少、目的性强与弱等,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否有效,能否达到高效。有效的问题,或者说高效的问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之一。

首先,教师所提的每个问题都应具有导向性。我们所提的每一个问题,最终都要指向备课时设计的某一个目标,通过提问与回答,让学生的知识达到内化并实现语文素养的最大化提升,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悟父亲的坚持、艰难和伟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画出文中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这样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很快就获得了具体感受。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不是抛出一两个问题,学生回答完后就能实现的。多数情况下,一个目标的突破与完成需要一系列巧妙问题的精心设计,循序渐进地把一个个问题解决掉后,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有所领悟,最终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样是<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了继续让学生感受父亲的坚持、艰难和对儿子的爱,我设计这样三个问题:1.大家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文中哪个字、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你的心?2.父亲此时此刻已经挖了36小时,可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是这样强调时间的进程呢?3.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这36小时的苦苦挖掘呢?学生由“挖”人手,通过思考,目标问题一步步如下楼梯一样顺利解决。再次,问题的设置要有一个明确的“抓手”。学习课文的一个根本方法就是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去理解课文,学生在理解时能否抓住关键词,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理解透句子,进而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给学生预设一些“文眼”,让学生在理解问题时有个抓手,找准方向,学生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百发百中”。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研究已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已然彰显,它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语文课堂。优化教学策略,合理运用教学策略,对于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来说也算是“一枝红杏”,但是“这枝红杏”能否招来满园春色,还需更多教师来“培育”和更长的时间来“管理”。

参考文献:

[l]李敏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效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