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淘”生活“玩”数学

2019-09-10荣春燕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幼儿园幼儿

荣春燕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字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数学信息随处可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我们应当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操作材料,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略到数学的魅力,帮助幼儿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由此可见,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已成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呢?笔者以幼儿数学操作学习为切入口,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课题进行了探讨。

一、数学源于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出色描述。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源泉。而传统的数学学习更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依据教材按部就班地“书本教学”。殊不知,在幼儿的生活中,数学现象随处可见,幼儿会时不时碰到需要运用数学思维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搭积木时,幼儿会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匹配;排队比高矮;跳绳要计数等。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观察者,我们要善于捕捉幼儿眼中的数学现象,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让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时效性。

案例一:小班幼儿正在排队端饭,只见他们聚在勺篓前久久不往前走动。我走过去一看,幼儿正在讨论小勺应该怎样分配。周银一把抢过弟弟周博文手中的大勺,说:“你人那么小,应该用小勺子!大勺给我用。”邱馨怡见状,说:“我比周银矮,我也用小勺子。”

案例二:午睡起床,王雨晨的鞋和隔壁大班幼儿的鞋外观是一样的。王雨晨来找我,让我帮助他区分。我告诉他:“小脚穿小鞋,你觉得和大哥哥比,谁的脚比较小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3-4岁幼儿应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在刚才的现象中,幼儿对事物间量方面的比较产生了需求和兴趣,但仍不能很好地把握。于是在接下来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取材生活,以幼儿的困惑导入“比高矮”的主题,并且向厨房借来了小勺,直接“情景再现”。幼儿按教师的要求“玩”小勺,不仅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也立竿见影。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而具体形象的现实生活却能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由此可见,让幼儿在生活中“玩”数学,教师首先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适宜的教育内容,帮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幼儿真正获得数学知识,掌握运用数学的能力,以此激发幼儿的数学求知欲。

二、数学取材于生活——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数学知识,引导幼儿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操作的材料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构建初步的数概念。”的确,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学习数学的机会,其中也包括取之不尽的操作材料。而操作是幼儿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内通过“玩弄”材料,使动作行为内化为数学思维过程。

案例一:区域活动中,这周小班益智区的主题是“排排乐”,教师提供了颜色、大小各异的玩具和铅笔,请幼儿根据操作卡上颜色、大小和高矮标志的提示,找出物体进行相应的排序操作。

案例二:下午游戏活动安排了“散步”。教师带幼儿来到大草地,邀请他们到大草地上寻“宝藏”:搜集三个同种类的物体,比如:三片落叶、三朵小花、三根树枝、三棵小草等。随后,大家坐在大草地上围成一个圈,教师请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找到的“宝藏”,说说颜色、形状等特点,并给它们“排排队”。

玩具、铅笔、小花、小草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教师将这些物体“一物多用”,并将幼儿数学操作学习延伸至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启发幼儿在生活中也能“玩转数学”,从而丰富自身的数学经验。这样的数学操作学习不仅有趣,且效果事半功倍,可谓“教育无痕”。

传统教学中,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数学学习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学习途径。一节活动中,教师将教育目标单纯定位在“带领幼儿完成《幼儿园课程指导》操作材料”,这种高结构、高控制的模仿性操作学习不仅让幼儿觉得“数学学习是一种负担”,同时也感觉乏味、无趣。不可否认,集体教学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但我们更应该注重在学习中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就如案例中一样,让数学取材于生活,并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玩中学,促进其数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数学用于生活——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在生活实境中实现有效整合,发展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必需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21世纪人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文化素质。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现代数学观,让数学学习服务于生活,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形成数学思维,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为整合,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构建数学关系的思维过程。

案例一:今天幼儿园进行早操活动,小朋友们统一穿了园服。午睡起床后,不认识名字的小朋友犯了难:衣服都一样,这可怎么区分呀?王励和姚可晨走到教师面前,拿着两件园服:“老师,我不知道哪件是我的!”教师鼓励大家集思广益,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们很快想出了通过“比高矮”“比大小”将衣服与幼儿配对。

案例二: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学习了“比高矮”。离园时,教师发了一张“调查表”,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比高矮”在生活中的运用,附照片并配文字说明。第二天,幼儿收获颇丰。有的是一家三口比高矮,旁边附上了诙谐的图释:“通过比高矮后,我们发现爸爸果然是一家之主,而我,是爸爸媽妈最需要保护的小宝贝”;有的为家里的小狗比大小:“大狗吃大骨头,小狗吃小骨头”……

知识的建构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幼儿在交往、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教师鼓励幼儿在生活实境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不仅实现了幼儿数学知识的重新整合迁移,也能够促使幼儿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鼓励幼儿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利用,提供机会让幼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这不仅是一种思维训练,也培养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清楚,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的,而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载体。

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够更多地关注来自幼儿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多地思考与探索生活经验在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价值,并为幼儿提供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机会,以发展其能力,那么数学学习会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趣味性。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想念幼儿园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