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辩论式教研带来的思索
2019-09-10王惠静
王惠静
对于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幼儿园教研来说,一人说,众人听,统一规范下集体顺从的研讨局面,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研不应该是一个人的事,而应该激活每位教师的潜力,让每位教师都可以发出自己的专业声音,成为教研的主要参与者。要想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必须通过调节对教师的合理配置,建立多渠道的教研模式,扩大教师敢于发声、愿意发声的平台来提升教研的有效性。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园大力改变大教研模式,进行了诊断式、微教研等多种模式的教研尝试,此次进行的辩论赛式的教研,让教师直面区域指导中两难的问题“当幼儿放弃计划时,该怎么办?”人人亮明观点,辨明教育的真谛。这次改变思维模式、研究行动的教研,让我感悟颇深。
一、辩论式教研,刷新教研新型模式
面对教育教学中两难的问题,通常的教研形式,由引领者直接指明利弊,教师们机械地执行,或者开讨论会,你说说你的想法,他谈谈他的见解,没有质疑,教研很快达成共识,草草收场。这些方法即不能引导教师站在不同角度看清、看懂、看透教育症结所在,还打消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教研成了一种不得不忍受的事情。此次辩论式教研的不同之处有两点:
一是从问题的来源来看,辩论的主题来源于我园正在进行的区域活动。虽然大家都知道在区域活动时,对待幼儿实施计划的行为要追随幼儿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育行动中,教师不是在儿童本位的观念下不知所措地放手,就是为追求幼儿发展观念下急功近利地控制,“放”还是“不放”,这是大家困惑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产生的辩论话题对教师极具吸引力,教研预报一经发出,报名参加的教师跃跃欲试,教研活动在起始阶段变得充满活力和张力。
二是从教师参加的角度看,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想法组成团队后,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了合理分工,在任务驱动下,整理、分析、提炼各自的内容,为了让本方攻击有力、反驳迅速,全体人员都聚精会神,快速寻找对方话语中的漏洞进行反驳,如当一方表达出“让幼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尊重追随,就是儿童本位”的时候,对方队员几乎同时辩驳“那请问幼儿园和游乐场有什么区别”,思辨力之快可见一斑,教研一扫以往的沉闷感和疲惫感,教师教研的热情被自己点燃,辩论式的研讨让教研活动极具新颖性和创造性。
二、辩论式教研,助力教学理念快速重建
有效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清晰、辩证地认识辩论主题的利弊,不断刷新重构自己的教学理念,为即将开展的工作指明方向,形成策略。此次辩论式教研中,每组在建队之后,根据每位队友的特点进行了分工,如:能言善道的教师负责归纳总结,手速快的教师及时搜集补充网络资料,观点新颖的教师打前站……协同作战、资源共享、凝聚智慧。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团队合作、共创远景的教研品质。辩论一开始,双方观点鲜明:一方允许幼儿改变计划,另一方坚持帮助幼儿完成计划。双方各执一词,拒绝调和与中庸。每位教师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更多在感受“允许”和“坚持”的激烈的思想交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更加全面、清晰。当辩论进行到尾声时,大家达成了共识,教育不是简单的二元排斥,当幼儿出现兴趣转移时,教师要做的是跟随幼儿的兴趣,进行有专业反思的、对幼儿有一定挑战、遵循幼儿需求的有智慧的对话,把你看到的讲给幼儿听,倾听他们的想法,向幼儿指出他们自己可能没有注意到或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材料特征或性质,鼓励幼儿进行新层面的思考,帮助幼儿由兴趣转为意图,扩展幼儿的探索领域,因为幼儿是行动者,并不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幼儿的需要并智慧地运用各种方式满足幼儿的需要,真正让计划和工作的主动学习方式,成为使幼儿终身受益的习惯而坚持下去。辩论式教研让这种优质的教学理念快速地建構,这是其他传统教研现场无法实现的。
三、辩论式教研,构建民主教研文化
辩论式教研,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在辩论中弱化了组织者的权威影响,更多的时候组织者是穿针引线的连接者。当辩论进行到白热化、僵持不下的时候,组织者及时采用专家对话、场外连线等方式,引领大家走出迷雾,这对组织者的教研策划能力、教研中的技术支持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参加者由于减少了外界的压力,在平等的对话中,表现地更加主动自信,能更为冷静地分析和重建。平时不善言辞的教师,因作为辩手,在准备资料时下足了功夫,辩论时充满了自信;平时自我表现较强的教师,会找到协调点,融入到整个团队的发言中……这是一个活的动态的教研过程,它更能展示一种民主平等、深度思辨、合作共建的教研文化。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教师要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玩,更要支持他们有深度地玩,这必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飞轮效应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但绝对可以期待。教研就是这样,没有主动参与、深入研究的时候,觉得太难,但是再坚持一下,再钻研一下,就会有惊喜出现。一次辩论式的教研,能够让每位参赛选手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一线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