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初探

2019-09-10卜令敏

学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

卜令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习总书记也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习总书记强调这句话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

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着高等教育并即将走进社会的群体,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人员,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栋梁之才,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新鲜血液,对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要注重思想领域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只有真正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把握好才能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新时代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着这样一个崭新的出发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血液里,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1.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能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马克思主义自进入中国后,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就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其严密的逻辑性和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鲜明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都使我们从中汲取到了丰富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思想。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的原理,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就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着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是如果我们还坚守着过时的理论和思想,就不能正确地把握这一新的阶段性特征,从而也就不能针对这一新变化提出新的发展思想、发展战略、发展举措。因此,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就能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从而正确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前提。

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到:“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从习总书记的这句话中,我们就能够知道树立正确地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经济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從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学习经验,但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苏联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要“以苏为鉴”,我们国家开始独立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开始了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这时开始,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3.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期盼,也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不仅致力于科学的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改革是促进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要想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要树立、践行马克思主义改革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进步,使得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当前我国仍然面对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等方面的重大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坚定地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不断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地逐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当代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和看法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身上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的学习者和传承者,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形式的机械化、教学内容的庸俗化、学生学习方法的僵硬化等等原因,当代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和看法,这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1.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表面知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未渗透到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当中去。

现如今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大多偏重于理论知识,反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它在实际生活运用方面的作用,这个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意义,同时又限制了学生们接受和消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范围,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只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和获得学分的枯燥课程,这样的结果违背了最初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而且作为思政课的考察形式过于单一,只注重形式并未能深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力。

2.当代大学生中有些人错误地将马克思主义神话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可侵犯、不可改变的绝对真理。

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抽象化,让大多数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消化。这就致使很多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固定不变的绝对真理,这样的思想会使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识逐渐僵化,从而陷入绝对主义、教条主义,这就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如果我们不能坚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非常容易走上理论发展的“歪路”、“邪路”,停滞不前;如果不能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和实践的需要推进理论创新,就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固化”、“僵化”,这最终将会葬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未来。

3.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并不彻底,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只能理解到其表面知识。

现如今的大学生们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现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形式主要是说教式教学。多数教师照本宣科,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这也就使得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解不深、理解不透,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而且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过于肤浅,并不能把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

三、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中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把握规律,追求真理。对于这一问题,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中还着重提到了我们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将阅读、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这对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大启示。

1.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

要想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就必须要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培养成一种自觉的事情。哲学方面相关的著作往往都是很枯燥乏味的,在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示读不懂,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我们保持着对这些著作的热情,接触的足够多时,就能够初步理解其内在韵味,从而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层次。马克思主义的經典著作中包含着马克思经典作家们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自觉地学习原著,努力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生活习惯,这将会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以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十分庞大,其涵盖着人类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我们要想将马克思主义领悟透彻,就必须要下苦功夫,潜心向学、求真务实。只有保持着这样一种研究精神,才能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另外,在我们遇到困难时,必须要克服耐心不足、不求甚解的不好习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不断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汲取智慧,才能正真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3.带着问题、联系实际去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

首先,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学习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是一个既充满了无限机遇的时代,又是一个新问题、新矛盾交织的时代,因此大学生们必须要具有问题意识,这样才能采用长远眼光去看待问题。带着问题意识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性和针对性。其次,我们要联系实际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理论相区别的鲜明特征。在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带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去认识现实,不断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由理论转变成一种现实力量,指导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参考文献:

[1]郝文清,张亚.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观[M].中国学术期刊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
科学拔牙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