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探索

2019-09-10刘学伟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校企融合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刘学伟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模式要求提高,其中,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培养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形式,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技艺传授的形式,高职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广泛调研后,进行了基于校企合作下的模式探索和研究,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校企深度合作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融合;课程体系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需求也在逐年递增,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络、软件开发、物联网等方面的企业信息化人才缺口很大。另外从麦可思发布的《2018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信息技术类,那么如何保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长久保持其就业的优势,构建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目前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发展方向。基于“互联网 +”思维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堂形式变革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构建高职信息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其内涵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对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校企的深度参与和双师团队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行业、企业提高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最直接方式,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2.1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双主体育人机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体现,需要学校教育制度与企业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和构建合作育人的新机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赛耐比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润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思朗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多方位合作协议,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实行“双主体”的管理模式,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职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

校企双方共同筹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指导委员,成员由本专业领域行企技术专家、企业能工巧匠、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定期召开研讨,围绕当前市场及企业需求,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面向与职业发展、课程规划、毕业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制定现代学徒制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建设教师、师傅“双导师”团队

“现代学徒制班”以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现代技术型人才为己任,采用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模式,教授的对象———“学徒”是学生和徒弟的结合体,显然仅凭学校教师无法独立承担教书育人之重任。虽然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研发创新经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师德师风素质,但是在专业技能实际应用方面和工匠精神传承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相对于技术技能等显性知识而言,工匠精神属于内隐性的默会知识范畴,仅仅依靠语言表达或文字符号传递无法使学徒领会其精髓,还需要通过榜样和模范的亲身示范,需要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实践中感悟其精神实质。

因此,“现代学徒制班”由来自生产制造一线的能工巧匠们担任兼职导师,与专业教师一起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思修德育、理论课程、部分实训环节等教学工作,兼职导师主要承担综合实践教学、企业认知实习、实地教学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指导工作。企業的能工巧匠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以及独特的气场,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职业技巧,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无形中感染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院教师和兼职导师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共同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育引导学徒们对品质的追求。而且师生关系、师徒关系、同事关系,随时随地任意切换,便于发展成为平等式的朋友关系,一旦消除了身份带来的隔阂,将更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爱上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从而有助于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

2.3现代学徒制的过程考核与管理

现代学徒制是符合现代教育教育理念的模式,实施方案确定后能够达到预期的培养要求。整个教学环节中需要学校与企业双方齐心合力,齐抓共管,共同培养,共同管理。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类专业每届学生一般不多,一般都在一个自然班的规模,高职学院2017级学生中,电子类专业人数30人,实施小班化教学,这样的规模,企业能够从容地开展实验实训和企业实习环节,为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所有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项目在实施前,电子教研组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都事先进行了沟通,确定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以及管理方式和考核知识技能点。同时,专任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到企业实习过程中,根据企业提供的教学内容,专职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完成企业的教学任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协助企业师傅管理和指导学生实习。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教研组会安排2名教师全程参与到企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必须完成学习日志的撰写,最后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实习报告。

校企共同实施的项目,采取的是过程考核的方式,一般采取教师+师傅+互评的评价体系,比例为3∶5∶2,给出最后的总评成绩。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采取了出入淘汰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是积极配合教师和师傅的教学活动,不能完成规定的最低要求的学习任务,将采取淘汰方式,取消该学生在现代学徒制班的学习转入普通班学习;学习成绩优秀,职业技能水平高,职业素养高的学生,将为他们举行“出师”仪式,颁发证书。

结语

通过以上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真正实现由学徒、学生转变为优秀的工作者,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显著提升,综合能力增强,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对口率,深化校企合作,大幅度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学院的整体教学水平。只有真正践行学徒制,才能焕发高职教育的新活力,才能担负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高凡修.提高高职教师实践技能:教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65-69.

[2]龚双林.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实训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39-40.

[3]郑雪娇,焦键.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3,(07).

[4]孔宝根.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3):53-56.

猜你喜欢

校企融合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