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19-09-10韩冰
摘 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受到严重威胁。本文简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和保护的现状,归纳其在继承人、保护意识、数据库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如何提高保护意识、建立数字化档案、完善传承机制等相应的保护对策,为更好地保护我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几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4-148-01
在我国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结晶,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然而,由于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国家在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制度、保护意识方面不够健全,导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遭受破坏与失传的险境。面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境遇,当代人应当积极探索保护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策略。
1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各类团体、群体或个人为文化遗产所做出的各种习俗、表演和表现形式以及知识体系与技能,以及相关的物品、工具、工艺品和文化遗址。随着环境的变化、与自然的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各种群体或个人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创新并代代相传。
民族传统体育包含健身、休闲、娱乐等共同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的理念不仅限于体育运动,它还含有更深层社会意识。它们可以反映出体育史某一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性形式、特定地理条件下的体育代表性形式、某一民族所特有的代表性形式和罕见的体育健身表现等,反映了体育与人类社会其他领域关系的活动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团体、群体、个人在自然变迁中,代代相传、不断创新、延续历史轨迹的体育财富。我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体育宝贵的价值、文化和思想,是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动力源泉。
2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性
2.1以有形物质作为载体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占据任何地理空间,从它们本身来说是无形的,是人们看不见的,但它必须用有形的载体来承载。例如:“尊师爱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不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是通过武术运动可以培养人们“尊师爱幼”的良好品质,因此武术活动就变成尊师爱幼的表现载体。抽象概念和载体材料之间的相互依赖,成为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2具有历史传承性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自然变迁中,随着历史轨迹的延续,由不同的团体、群体和个人代代相传、不断创新的体育财富。是历代先民的文化精华,代表着整个民族的精神、意识和灵魂。
2.3具有娱乐性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始终伴随着宗教、祭祀和传统节日。他们的目的是娱乐和培养人们的情感。如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端午节划龙舟等,都是依靠节日平台的帮助,成为体育界的珍宝和历史瑰宝。它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结晶,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3基本现状
3.1保护意识淡薄
许多人对保护体育无形文化方面的意识还是相当薄弱的。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给体育运动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很多人崇尚外来文化,积极参与新兴体育,而对历史悠久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遗忘,从管理制度到思想意识都缺乏保护措施,这样就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造成不利影响。
3.2对传承人没有保护力度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历史传承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識和核心技能。在现实中对非遗继承人的身份鉴定依据主要是基于书面的申请信息。认定效率低下,认定机制松弛,政府对非遗继承人的保护也只是对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稍加关注。忽视了传承人需要的文化氛围、场地环境、发展前景等。
3.3没有数字化档案
目前继承体育非遗的主要方法是口头和个人讲座。此种直观、易学传授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多个传承项目随着传承人的死亡而消失灭绝。近年来,非遗的数字化随着各国对非遗的重视而出现。我国的很多省市已经建立了非遗数字档案馆,但非遗的数字化档案资料还相当不完善。非遗在体育领域的数字档案基本一纸空白。
4体育非遗的保护策略
4.1大力提高国人的保护意识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政策的形式将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项目;充分利用地方学校发展的群众基础,将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校本课程推广发展,培养人们的民族自信心;积极利用当地媒体进行宣传和发展。
4.2建立网络数字化档案
利用高新技术作为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可以对当前体育非遗产项目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类。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手段统一各类项目的格式标准,对这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汇总和记录,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然后,通过建立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了解和利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并在任何时候定期维护和更新,通过网络让人们和世界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确保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延续。
4.3完善传承机制
我国应当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针对传承模式、鉴定模式确立完善的制度性措施。为提高申报效率,申报项目的有关部门应当采取走访调查或者人民群众推荐的方式;保护遗产继承人继承项目的场地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利用公共演讲平台,提供相关教学环境,促进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小蓉.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数据库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13(8):105-107.
[2]韋李,殷晓辉.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山东体育科技.2014(3)5-7.
[3]白杨.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J].大舞台.2015(11):249-250.
作者简介:
韩冰(1997.10—)男,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盐城市,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休闲体育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