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阅读摘抄能力的培养
2019-09-10颜国辉
颜国辉
摘 要: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训练,其中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摘抄是读与写的桥梁,培养学生阅读摘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立足于教学实践,通过探究读写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促进其全面发展,并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标。希望可以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摘抄能力;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则是语文课程的目的。但在目前的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经常被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人文性以及从语文学习中传达出来的美感正在被逐步消磨,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现如今的语文学习纯粹是为了考试成绩,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的发展被禁锢。如此种种教学弊端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反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将教育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语文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下功夫,无论是课前的教学设计,还是课堂中的教学环节,或是课后的作业任务布置,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表达等能力,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多个角度为切入点,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
(一)读写结合的作用
在读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各项能力。阅读与写作结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是一个各种能力综合配合,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每一个环节都密不可分,就好比一台运作的机器,需要各个配件相互合作。
读写能力的持续发展。阅读是对文本的理解,通过阅读可以概括、提炼文本的主要思想,并且是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而写作则是阅读的一种延伸,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读写能力促进其他能力的发展。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仅是为了表情达意,更是一种促进其他能力发展的桥梁,在语文的学习中能够提高思维能力,使得思维更加清晰,具有条理性,也更加缜密。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将读的方法迁移到写的过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读写结合的具体做法
1. 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的前提是先让学生拿起书,这本书应该是学生喜欢的书,并且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书,只有喜欢书,学生才会有拿起来的欲望和翻开的欲望,之后才能产生阅读欲望,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之中。这样的阅读才可称为有效阅读。
利用榜样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无论是课中、课前还是课后,教师都要给予学生積极的心理暗示,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发挥榜样的力量。首先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其次可以通过表扬阅读优秀的学生、设置奖励制度,让榜样成为学生阅读的动力。
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对于学生而言,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平时要告诉学生阅读的作用,并始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讲有趣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阅读。
2. 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
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语文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默读的方式,边想边读。学生可以圈一圈、画一画生字词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还可以给阅读的文章做一些批注,写些自己的阅读感受。还要教会学生略读、精读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3. 以写促读,让学生学以致用
选择读物,跟进作业。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教师应该选择具有健康的思想内涵,而且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图书,或者一些经典书目,或者名人传记,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依照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阅读的内容可以与教学相联系,语文的主题是阅读,群文阅读正是如此,让学生将在课堂中所学到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能够学以致用,真正学会阅读。
以笔助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喜欢玩是小学生的本性,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但阅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笔的勾画来集中专注力以及激活思维,可以采用摘抄、写读书笔记的方式。
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摘抄、写读书笔记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形式是多样的,所记录的内容可以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在高年级中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时间或者观点进行概括,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
二、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篇文章中往往会出现对事物的细致描写,这正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切入点。真情实感是一篇好作文最为讲究的。因此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作文的结构考验着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条理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
想象力的培养。写作并非一个死板的固有模式。教师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想象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作为教学中活的灵魂,在阅读过程中会激发学生的灵感,从而使作文更具个性、更为新颖。
表达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表达方式,并将其迁移至写作上,从而在写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内心的想法。
(二)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迁移法。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写作的题目,将学生日常感兴趣的事情通过语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将兴趣迁移到写作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法。根据作文的题目创设适合的情境。例如看图写话,可以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课外活动激趣法。可以将写作与课文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写“放风筝”这一话题时,教师则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放风筝,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三)教给学生自改文章的方法
多读。一是默读。这是一种以不发声为基础的阅读方法,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仔细思考自己的文章是否流利,是否具有逻辑性。二是诵读。读出声来,要有语气,有感情。三是隔日读。
多问。问就是调查研究。“问”的对象是多样的,可以是自我的提问,也就是一种自我对话;也可以向老师、同学提问,看自己所写的文章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与自己及实际相符。
多对照。一是与优秀作文对照;二是与同学的作文对照;三是与教师的批语对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作文还存在什么问题,哪一部分需要修改,认真思考之后并将修改付诸行动。
(四)欣赏和重视学生的文章,改进批改作文的方式
学生辛辛苦苦写文章,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是学生的“战果”,但是教师只是简单地打个“√”,或是给一个分数,这难免会让学生感到失望。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作文,仔细阅读,欣赏学生的作文,并从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鼓励及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更积极去写作。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时,应该写上一些有意义的评语,而不是泛泛而谈。除了鼓励性语言外,还应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从实际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