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的教育教学观

2019-09-10黄明珠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灌输教化天性

黄明珠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授新知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关键词:教育;教学

对于教育的问题,目前来讲,我的观点有二。我的第一个观点亦即西哲卢梭在250年前提出的所谓“教育即是生长”,对这个观点我主要是阐述自己的理解;我的第二个观点是“教化之过程即教育”。

卢梭“教育即是生长”这一观点看似简单,其实一语道破了教育的玄机,蕴含着至理。有人问,什么叫做“教育即是生长”呢?说白了讲,就是说人一生下来是带着种种天赋的,只要引导得当,任何人在任何一些方面都可能有所成就,而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尽全力去呵护、引导、辅助、诱发这些天赋的充分生长和发挥。卢梭自己有句话叫“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说的就是我们后天的教育做的不好,伤害了人的天赋。

持相同观点的更早的还有古希腊的大哲苏格拉底,当时的智者向苏氏宣陈,他们可以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到人的灵魂里去。苏格拉底不无讥笑地问,你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么?诚然,求知欲是人的天性,善良、真诚、勤勉、勇敢、豁达这些秉性人天生就有,教育要做的只是呵护“她们”,让“她们”自由地生长。

明白了“教育即是生长”的道理,那么我们也就应该清楚我们做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做教育不是为了给国家培养政治合格的公民,我们做教育不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政治家、科学家、体艺明星,我们做教育也不是为了给家庭培养能光耀门楣的“博士”,我们做教育更不是为了给学校培养能提高母校知名度的“考试高手”;教育需要做的事情仅仅就是培养人,除此而外,别无其它。

教育要呵护天赋,教育要培养人,那么教育当要如何培养人呢?我觉得当代学者周国平先生总结的再好不过,我愿意原文引用:“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我真心的希望有一天,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们的子孙后代,所有孩子,都能免却了遭灌输的厄运,都能在师者的引导下,自由的用自己的那一颗心去感受,用自己的那一双眼去看,用自己的那一对耳朵去听,用自己的那一颗大脑袋去思考,用自己的那一双手、那一双脚去做、去闯荡!

我还想谈谈我的第二个观点:教化之过程即教育。

“教”者,“孝”也,从文从孝。“育”者,养子使作善也。故所谓“教育”者,即以文辞教化也;非规训也,非强制也,非灌输也。我以为,真正的教育,就是这个“教”与“化”的过程。

我们在承认人生而有天赋,人天生带有善良、真诚、勤勉、勇敢、豁达这些秉性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天生还带有邪恶、自私、懒惰、虚荣、贪婪等劣性。故“教”者,教其向真、向善、向美,以美言呵护、引导、诱发、鼓励其善良、真诚、勤勉、勇敢、豁达之天性明净于心蓬勃生长也;所“化”者,化其天性中及周围环境中之傲气、躁气、戾气,以温润语化其邪恶、自私、懒惰、虚荣、贪婪等劣性于萌芽忽微,不使此等劣性滋长掩盖以上所述诸善性也。

打个不甚恰当的比方,育人就犹如种树。一棵树不是说往那里一栽它就能长好长成材。一棵树从当初的一棵小苗到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这整个过程中,它随时都面临着来自内部的和来自外部的致命的威胁。例如不良的基因可能导致其中途夭折,例如虫害可能导致其枯萎死亡,例如阳光、雨水的失调可能导致其长相畸形,再例如飓风甚至可能将之连根拔起一命呜呼。而善于种树的人可以通过改良基因、预防虫害、控制光照和雨水、选择种植地点等等方法确保一棵小树苗按照其天性顺利成材。我们平时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实育人比起种树要复杂得多。

教化的过程类似于佛家所言的“渡”,人本有善根,只是一时被魔障惑了心,只须有人点化,顿时了悟,便可恢复本性。所以,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唤醒”。

对儿童的教育,在所有的教育里,当是最重要的。一者儿童对世界的概念尚未完全确立,易于教化;二者儿童尚未形成稳定的判断力,不似成人固执,可塑性强;三者儿童天性基本完好,模仿、接受、记忆能力都很强。而对儿童的教育,在所有的教育里,亦是最难的。首先,正因为儿童对世界的概念尚未完全确立,因为儿童尚未形成稳定的判断力,所以儿童也就更容易学坏。其次,儿童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尤其是成人的不良习气的影响(主要是父母、亲戚、网络及学校)。儿童能不能成才,自身的禀赋而外,外在的最重要的甚至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父母和师长。所以我不赞同学校教育,我觉得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最好的老师应该是父母(这对父母修养的要求很高)。其次是古時的书院教育,一个老师带几个十几个弟子,弟子各读各的书,同门之间可以互相砥砺互相切磋,老师定期考考弟子学业情况。再其次才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弊端在于一个老师所带的学生太多,很难逐一进行做人上的训练、指导和考核。学校教育的另一弊端是庸师害人,而且一害就是数十数百的害,轻则害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气(如随口讲脏话),重则将不良品行人格(如自私势利虚荣)传染给孩子,贻误孩子一生。而且当下的学校教育重技轻道,急功近利,早已脱离了教育的本质。但学校教育也有其优势,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国民受教育的程度,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大进步。

我国当下之教育为国民诟病已久,然各个时代都有各个时代做教育的难处,君不见林语堂先生在七八十年前也曾对当时的教育体制大加挞伐,称当时教育之“目标、方法、制度,其罪恶罄竹难书”。“五四”之后的将近一百年里,我们的文化中充斥着批判,而真正的有价值的建设的成分很少。我希望尤其是我们做教育的人,为人师者,首先能静下心来,为我们的教育事业,为中华的文化,多添一块砖,多尽一份心,多出一把力。多一个这样的人出现,我们的孩子就多了一份福祉,我们的国家也就多了一点希望。

参考文献:

[1] 曾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Ⅰ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 陈文婕.中高年级小学生语文作业问题与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 娄丹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6] 徐薛琴.关注生命走向智慧-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例谈[J].课堂经纬,2010(02).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灌输教化天性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秋夜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必要的灌输教育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张添翼:德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
灌输理论的当代境遇及其改进
评“灌输论”的学术论争
不走绝路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