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实行德育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

2019-09-10徐静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小学生

徐静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小学生开展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培养,使学生知识、技能、品格等都得到提升。对小学生而言,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同等重要,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性格养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只依赖教材进行说教,而要将德育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结合各种实践活动对小学生开展生活化德育教育,从而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品德素养都得到全面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生活化

1 小学生德育生活化的涵义

德育生活化是指老师要注重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展德育教育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用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进行解读和讲解,帮助学生在课堂生活、校内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去经历、感悟和构建出自己的价值理想。德育生活化激发了小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在生活中德育,在生活中育人”,促进小学生全面的素质提升。

2 小学生德育生活化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间,是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建立和形成的初级阶段,开展校学生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在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做好品格塑造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对小学时的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2.1 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依托于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讲解,德育教材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知识内容枯燥,老师讲解方式比较单一,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沉闷。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枯燥的德育知识无法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符合小學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生活化教学,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鲜活的实际案例相结合,小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从生活实践中感知德育知识和道理,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而且也能够调动起小学神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2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学德育教育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多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取得关联,所以将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生活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德育教育中感悟到人文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格和情感意识,从而使小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3 小学生德育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德育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德育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引路人,所以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来实现小学生德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3.1 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为了能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德育的理论知识,老师可以围绕学生的饮食起居、学习、卫生、道德交往等方面进行观察和了解,然后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中的实例来引入小学德育教育教学中来,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德育的知识内涵。比如在学习“我们爱整洁”这课,老师可以将生活中乱扔废纸、乱扔垃圾的行为引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养成卫生习惯的同时拥有环保意识,用废纸做成环保指示牌,用废旧的酒瓶、纸盒动手做成艺术品,变废为宝的同时也增强了渗透了德育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业

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时间,而要将德育教育在学生生活中进行拓展和延伸,同时也能保证德育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老师可以在布置课后德育作业时选取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实践作业,对于综合性的实践作业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一起完成。比如让小学生课后自己整理自己房间,物品摆放整洁,地面窗台擦洗干净,并让家长进行拍照进行评比,使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德育教育中“养成好习惯”的知识内容。又比如学习“我爱我家”这节内容后,老师让学生回家后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将做家务的过程和感想写下来,家长可以对小学生的家务劳动进行打分。这样生活化的实践作业既可以加深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在行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理解家长的不容易,学会尊重父母,孝敬父母。

3.3 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德育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枯燥的德育理论知识容易抑制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老师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德育活动,来激发起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德育教学活动中过来。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德育知识小讲堂等等,都可以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比如针对社会中的热门话题“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这个社会现象进行主题讨论活动,并按照观点的不同分为红蓝两方开展辩论比赛。这一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和讨论欲望,活跃了德育课堂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更加容易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在辩论和总结中锻炼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体会到德育知识的实用性,用更加客观的角度更加全面的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

生活实践是德育理论知识的源泉,对小学生开展生活化德育教育,拉近德育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建立起德育意识,体会到德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实现小学生知识和道德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杲玉梅.小学生德育生活化的意义和价值[J].吉林教育,2015(32).

[2] 李少校.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探索[J].才智,2017(02).

[3] 穆郁秋.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融合实施的意义与价值[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德育小学生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