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中的图画,你会读吗?

2019-09-10邱婷婷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绘本教学图画

摘要: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是图画而没有文字的书。所以,绘本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图画的解读上,不仅要关注正文中的图画,仔细揣摩图画的细节,封面、封底、前后环衬、扉页的图画也不能遗漏,引导学生每读一遍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悟,从而一读再读,心灵碰撞,思想共鸣,想象无限。

关键词:绘本教学 图画 绘本价值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是图画而没有文字的书。所以,绘本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对图画的解读上。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绘本教学的价值,常常忽视对绘本中图画的解读,没有深入理解、挖掘绘本中图画的含义;而学生只是单纯地听故事、答问题。这样教学绘本,和讲故事书并无二致,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去想象、探索绘本图画中蕴含的精彩和奥秘。同时,这样讲故事式的绘本教学,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绘本的丰富性、趣味性,无法完全传达出绘本所表达的意义。那么,对于绘本中的图画,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怎样的呢?

一、不能忘了封面图画

在拿起一本绘本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封面了。封面是影响读者期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常常涵盖了故事中最关键的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阅读兴趣,帮助读者打开想象的大门。

比如,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合作完成的《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本绘本的封面(见下页图1)上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树下,一个可爱的小老鼠正仰着脖子,侧着头,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树上的苹果,一只手还托着下巴呢! 教学时,可以这样来读这幅图:鼠小弟是想吃树上的苹果吗?它那么矮小,能吃得到吗?它会想什么办法得到苹果呢?会有人来帮助它吗?如此,学生的好奇心瞬间爆棚,迫不及待地要去阅读了。

有的绘本设计比较精巧,封面图画一直延伸到封底,构成了一幅意义更加完整的图画。比如,绘本《子儿,吐吐》的封面图画(见图2)就是如此。

《子儿,吐吐》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绘本,故事题材选自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小猪“胖脸儿”吃起东西来总是又快又多。这一次,他把木瓜吃得一干二净,连瓜子也没吐出来。吃瓜不吐瓜子违背生活常识,但一般也无大碍。不过,缺乏生活常识的小学生们常常也会像“胖脸儿”一样,因犯下这样小小的“错”而提心吊胆。瞧,绘本的封面上,“胖脸儿” 正手托腮帮傻傻地担忧着呢!而当我们把封底也一起展开时,画面的尺寸便顿时发生了变化,一下子变成了方方正正的一幅画。这时我们看到,餐桌变长了,人物增多了。画面的左侧,一群小猪正望着“胖脸儿”,眼神充满着吃惊、担忧甚至恐惧。他们所“说”的“话”,不正是天真的小学生们心中所想的吗?这下,学生一定很容易理解故事情节,也会在心底里跟小猪们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不能遗漏前后环衬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常常是最容易被遗漏的一页。很多绘本的前后环衬上也都有图画。千万不要以为它们仅仅是起装饰作用的图案,而马上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的环衬不但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能升华主题,甚至说出故事的“画外音”。

比如,美国绘本作家大卫·夏农的绘本《鸭子骑车记》。这本绘本的前后环衬都是飘扬的五彩丝带(见图3、图4),除了丝带的方

向不一,其他看起来并无不同。这五彩的丝带来源于故事主人公——一只可爱的白色小鸭骑的漂亮的红色自行车左右两边的车手把上,因此,丝带飘扬的方向是左右相反的。这前后环衬——白色背景代表小白鸭的心情如同白云般明朗,五彩丝带则象征着小白鸭的心情绚烂缤纷——向我们透露着明朗、快乐的气息,也能唤起读者无穷的猜想,让人忍不住要往下看,看完了又往回翻。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就藏在这前后环衬中。学生还小,也许说不清、道不明这般感觉,但这感觉一定已悄然存于他们心间。

三、扉页中有故事

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上面一般写着书名和作者的名字。它可不仅仅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门,告诉我们谁是故事的主人公,有时还会讲故事,进一步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比如,绘本《蚂蚁和西瓜》讲述的是蚂蚁家族和一块西瓜的故事,它的扉页(见图5)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如果不仔细看,你就不会发现,原来这块西瓜就是一家人在午后度假时没有吃完的。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带走这块西瓜,才引发了后续精彩的故事。

再如,《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当你跟着母鸡萝丝走了一圈,散步归来后,再翻过来看扉页(见图6),就会发现:原来母鸡萝丝就是按照扉页的路线图走的啊!你还可以一一找出那只狡猾的狐狸在哪里踩到了钉耙,在哪里栽进了池塘……

看,扉页给我们带来了多少阅读的乐趣啊!教学时岂能少了它?

四、在图画的细节中发现“端倪”

每一个孩子都是读绘本中图画的天才。绘本的图画大、多,画面之间联系紧密,孩子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很容易根据角色的行为判断和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激起编讲故事的欲望。他们甚至还能发现绘本作家没有发现的破绽,读出教师意想不到的意思。因此,教学绘本时,千万不要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而要积极鼓励学生边读图边猜想,抓住图画的细节去发现、去解读。

比如,《有个性的羊》这本绘本,全书文字并不算多,但幽默耐读、温情脉脉,图画更是闪耀着一种宝石般的色彩,整个故事就像是作者用五彩斑斓的荧光笔画出的一个美丽的梦。如下页图7,就把一个贪玩、有趣、聪明、活泼、有个性的小羊赫尔伯特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孩子们,读着文字,再仔细看看图,大家都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去剪羊毛,你怎么知道小羊赫尔伯特想要逃走呢?

生画面中小羊赫尔伯特的身体朝着其他方向,只剩下半个身体,另外半个身体已经冲出了画面。

生小羊赫尔伯特的两条腿抬得很高,说明她是撒腿就跑的。

生从赫尔伯特两条腿的后方画了几条细线,可以看出她跑的速度非常快,像一阵风一样。

师是啊,她逃跑了,而且跑的速度还挺快呢!原来,这细细的线条里也藏着秘密。

仔细地观察这些图画,我们就可以找到更多的秘密。

五、封底也许是一个新的开始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非也。有的绘本,还把故事的结尾延续到了封底上,为读者的想象留下更多的空间。

比如,宫西达也的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只小猪误入了一片充满危险的森林,在这片森林里,几乎每棵树后面都藏着1只大狼。可是,1只小猪怎么够100只大狼分呢?1只聪明的大狼呼唤小猪回去——要他叫来他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不然就吃了他!巨大的誘惑让大狼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100只大狼怀着无限美好的心情期盼着那只小猪和另外99只小猪的到来,想想简直要口水直流。可是,怎么一直没有动静呢?天黑了,一群大狼还在傻等着。

小猪呢?他才没有那么傻呢!那小猪在干什么呢?合上书,看看封底(见图8)。原来,小猪早就回到了家中,正呼呼睡得香呢!——作者宫西达也一直把故事的结局延续到了封底。

与一般的图书相比,绘本的设计不仅在结构完整性方面更胜一筹,而且在封面、封底、环衬、扉页以及色彩和图画的美感上更为讲究。绘本的图画是最美的语言,它为孩子开辟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孩子用已获得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对话。我们的绘本教学,就要让我们的学生,每读一遍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悟,从而一读再读,心灵碰撞,思想共鸣,想象无限。

(邱婷婷,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绘本教学图画
图画捉迷藏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图画捉迷藏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图画捉迷藏
浅谈绘本教学对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推进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