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三美 美不胜收

2019-09-10刘燕燕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峡

刘燕燕

摘要: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经典散文,仅有不足两百字,却将三峡之美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巧妙地调整了季节,写出了三峡的壮美豪情、秀美雅趣和凄美悲凉,让意脉更加流畅。

关键词:郦道元;《三峡》;意脉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为一体,从而使这本书既是科学著作,又成为了写景散文集。这种审美情致在《三峡》之中尤为突出。

当时南北朝划江而治,北朝为官的郦道元不曾亲历三峡,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不如说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只有寥寥1500余字,却将三峡之雄豪、秀美、凄寒描画入木三分,令人读来心驰神往。这篇文章虽按季节进行谋篇布局,但并非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以“秋”结尾。这是因为郦道元的目的是在结构上以情绪的有序性(意脉,即文脉)为纲领来展开山水之美。

1 三峡之壮美豪情

文章起笔写山之雄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营造了一幅雄浑的画面,两岸七百里全是山,绵延不绝,空间上的纵深极邈远。“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仰观两岸之山,高峻险拔,画面从横向转为纵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又从侧面写出山之高之险之绵延。开篇一段仅33字就勾勒出山之险峻雄伟,画面纵横,大开大阖,令人神驰目眩。

第二段写水之险豪。作者创造性地调整了季节的顺序,先写夏水水势汹涌、浩大奔放。这段正是承接上文山之险峻而来。正是因为江岸狭窄而高峻,江水才容易暴涨。山之险为水之豪做了铺垫,文章的意脉更加畅通。山之峻与水之急相互呼应,三峡之险之伟便跃然纸上。“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的手法写出夏水之急。

2 三峡之秀美雅趣

第三段作者没有顺势写秋,而是将春冬合在一起,“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成了一幅秀美的图画。色彩洗练,“素湍”水浅且急才“白”,“绿潭”水深且静才“绿”。一动一静,水的两种态势仅八字即描摹殆尽。“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两句依然一动一静。此画面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静景看似静,其实有动意;动静看似在动,实则有静意。悬泉瀑布近看在动,远看则为静。

绿潭、绝巘、悬泉瀑布又形成了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的循环顺序。素湍和悬泉瀑布也是因为山高才形成,飞奔而下的水,却形成了一汪绿潭,潭水静静倒映着两岸的绝巘与怪柏,这是极富审美意趣的,颇有些禅意。

和前文壮美相比,此段则是秀美,而在情调上,是凝神的欣赏,是物我两忘的快慰,豪迈的情调一变而为雅致。

3 三峡之凄美悲凉

写完夏春冬,“晴初霜旦”点明季节为秋。“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凝神静听,三峡猿声,接连不断,此起彼伏,声音凄异,在这空荡荡的山谷上回响,让人闻之落泪。最后两句不再写直接感受,而是引渔者歌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些贫苦的渔民在三峡险峻湍急的江流中打渔捕捞,勉力维持生活,对于旅行者来说,三峡之险奇让人称叹,但是对于这些渔民来说,每天的生活都充斥着无尽的危险。乐府诗集晋诗有渔民的歌谣:

滟澦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澦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澦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澦大如袱,瞿塘不可触;滟澦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澦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渔者歌声之悲戚,令人闻之泪下,令三峡之景蒙上了凄迷、凄美之色。

郦道元虽未亲历三峡,却写得如此成功,是因为他在写《水经注》时,收集了大量前人的资料达437种之多,且他深受魏晋时期山水诗的影响。自郦道元《三峡》后,后世写三峡总脱不开其影子,哪怕像李白之高才也不得不化用其中的语句。明人张岱更是对郦道元的艺术成就给与了高度评价“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

参考文献:

[1] 孙绍振.三峡形象现代化的千年歷程——从郦道元到刘白羽、楼肇明、南帆、余秋雨[J].名作欣赏,2013(09).

[2] 杨仁力,商韵.融主体于客体,寓文学于科学[J].黔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四十二中中铁校区)

猜你喜欢

三峡
枫香园四季
翟宗选作品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三峡船闸累计货运量突破10亿吨
新三峡十大旅游新景观出炉三峡旅游黄金线呼之欲出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三峡行吟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
三峡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