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有效方式
2019-09-10覃晚君
覃晚君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们的认知发育情况、语文学习环境、个人兴趣爱好都会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学习结果,所以小学生们在呈现出不同层次水平的语文水平。新课改根据人本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是尊重、是认可,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客观承认生生差异,以分层教学法来构建生本课堂。本文将针对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分层、任务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五个角度来分析小学六年级语文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六年级、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学科新知,还要及时完成学科总复习,所以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十分繁重的,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正确纾解这种学习压力所带来的情绪、心理问题。而且,自进入六年级之后,学生的学习素质差异便会更加明显,有的学生轻轻松松便能考高分,而有的学生即便废寝忘食,却依然难以取得学习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继续使用统一的分数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小学生,那么两级分化问题便会愈加严重,还会伤害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分层教学法不同,它以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基础,指明学生差异的客观性与必然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组织相应的学科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在六年级教学中积极使用分层教学法,引导学生实现异步发展。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前提,后续的分层教学活动都需要凭借这一结果展开。常规的学生分层一般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这种分层标准虽然比较单一、片面,但是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却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语文素质。然而,考试成绩并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念、学习方法等因素都将影响着最终的分层结果。因此,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合理将学生划分为各個层次,以便让学生们在语文实践中实现个性化进步。
在组织分层教学活动之前,笔者会认真分析本班小学生的素质水平,借此展开学生分层。首先,笔者会根据本班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水平将学生依次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然后再认真分析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比如,有的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起伏波动较大,而且只要努力、认真学习语文知识,成绩便有明显进步;有的小学生虽然不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过于优异的考试成绩,但是却十分喜欢语文学习,而且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惊讶的语文见解,不善于按照固定思路解答问题,等等。待综合考虑过后,笔者将本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学生是由语文考试平均成绩长期处于85分以上,很喜欢学语文,能够结合个人理解阐述语文知识,也有明确的个人学习计划的学生组成的;第二层学生是由语文考试平均成绩处于70-85分之间,对语文学习没有明确喜恶,但是能够约束自我,以端正、认真的学习态度学语文的学生组成的;第三层学生是由语文考试成绩处于70分以下,不喜欢学语文,也难以约束自己自觉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学生组成的。
二、任务分层
常规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用最短的时间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选择以“一刀切”的要求布置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学习计划,及时按照教师要求内化语文知识。然而,这种缺乏差别、个性特点的任务要求无法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么是语文素养水平较高的学生难以通过课堂学习实现学习进步,要么就是学习任务难度过大导致语文素养水平低下的学生备受打击,逐渐失去了学习信心。对此,分层教学法认为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主动设计层次化的语文学习任务,以便让各层学生都可按照预期计划实现语文进步,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
就如在《唯一的听众》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学习任务,而学生们也要据此实现有效学习。首先,针对第三层学生,笔者要求他们通读课文,掌握本课的新字词与好句好段,简单复述课文内容。这个学习任务的难度水平较低,低层次水平的小学生只需调动自己的知识学习经验即可完成学习任务。其次,针对第二层学生,笔者要求他们在第三层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段落解构与词句解析活动,引导这部分学生认真探究课文的篇章结构特点与行文脉络,灵活应用记叙文的阅读技巧把握课文内容。然后,针对第三层学生,笔者会要求他们认真分析老教授、“我”的人物形象,从细节入手,分析“我”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以及老教授希望年轻人努力学习、早日成才的高尚品德,借此归纳课文主旨。如此一来,各层学生便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而这就有利于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促使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三、作业分层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而六年级阶段的语文作业数量十分惊人,许多学生每天光做作业都要熬到半夜,每天都筋疲力尽。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不仅无法获得愉悦的学习经验,还会失去学习兴趣,疲于应付作业任务。从根本上说,布置语文作业的初衷是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学生现有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因此,语文作业重在质,而非量,所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便要积极设计层次化的语文作业,根据学生的认知盲区、智力水平去设计层次化的语文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笔者会从作业内容、作业难度两个角度来设计层次化的作业内容。比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中,笔者就以基础题、巩固题与拓展题三个题型中设计了作业内容。在基础题中,笔者针对本课的生字词设计了看拼音写汉字、组词、根据汉字写拼音等基础问题,需要学生自主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解答。在巩固题中,笔者根据课文设计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文是按照哪个线索进行写作的,先写了……、在写……、然后写了……;课文一共可分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描写了什么内容?等等。然后,在拓展题中,笔者整理了其他描写地方风俗的文章,设计了一些主观题,由此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做作业时,学生们可自主选择相关任务。另外,笔者会及时检查学生所选择的作业任务,避免学生选择不恰当的作业。这就可以很好地节约学生的练习时间,减少抄袭、不做作业的频率,且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现有解题能力。
四、辅导分层
教学辅导是为了让小学生们更好地实现语文学习,掌握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一般由教师进行。常规的小学教学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们需要通过接受教师的单向“灌输”,然后自己抽时间内化语文知识。但是,新课改已经否定了这种教学模式,认为“灌输”教育看似省力,但是却并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发育,而且会消磨掉学生的学习自信、学习能力,剥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模式。为此,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便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实施分层教学辅導,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自己真正需要的语文教育,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实现学习成长。
就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针对各层学生的需求展开了具体的教师辅导。比如,第三层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不高,对古诗词的感悟不深,难以准确翻译古诗内容,也因此无法理解古诗主旨。对此,笔者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古诗词翻译特色辅导,及时补充了一些基础理论,比如古诗的创作背景、生字词拼音及其相关释义等,希望学生们可以据此翻译古诗,促使学生实现学习进步。另外,第二层、第一层学生虽然可以较为准确地翻译古诗内容,但是人生阅历不足、情感认知不完善,难以及时把握古诗所表达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此,笔者会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去剖析古诗的情感,希望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突出诗人的品性。另外,针对第一层学生,笔者会准备其他的古诗作品,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剖析古诗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五、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本身应该要始终伴随教学活动展开,但是“应试教育”思想却导致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都将纸笔考试作为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而且也会以考试结果来判断教学效益。然而,这种片面单一的教学评价手段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自己的认知,部分学生会因为无法考取优异成绩而妄自菲薄,失去学习动力。那么,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积极实施评价分层,针对学生的真实学习表现与学习效果展开客观而全面的评价,以便让小学生及时明确个人不足,及时改正。
就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结束之后,笔者便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客观评价。比如,针对第三层学生,他们较快速地掌握了本课新字词的发音与字意,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还尝试分析了课文的结构与主旨,表现较好。对此,笔者客观肯定了学生的积极表现,同时提出继续探究前后对照写法好处、把握课文所流露出的革命传统教育思想的教学要求,希望学生们能够突破自我。针对第二层学生,他们需要重点分析课文所使用的写作手法,鉴赏重点词句,但是他们很少接触革命主题类的文章,而且对前后照应写法的感触不深,所以产生了一系列知识疑问。对此,笔者会耐心安抚学生,希望他们保持平常心,客观反思自自身不足,及时在课后复习所学知识,直到自己可以内化本课重难点知识。针对第一层学生,他们需要通过李大钊先生在被捕前与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总结出相关的革命思想,然后从宏观角度提炼相应的阅读技巧。所以,笔者也针对第一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价,使其正视了不足与优势。
总而言之,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组织分层教学活动可以进一步挖掘小学生的语文认知潜能,保护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分层教学法,让更多的小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邓静佳.关于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343-344.
[2]沈洁.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0):165.
[3]戴树琴.梯度设计 分层规划——谈梯度性设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使用[J].名师在线,2018(22):54-55.
[4]张恩忠.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8(3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