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2016-11-22石京宜
石京宜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启发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以使所有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务必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应用适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本文就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阅读 教学
1 引言
阅读技能作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的根基。作为一种基础技能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它在培养小学生阅读技能和基础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笔者结合湘教版教材,就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与探讨。
2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授课方式过于传统单一,课堂氛围略过沉闷
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偏向于生动多姿的授课方式。但是从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基本上离不开粉笔、黑板、课本,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经常出现老师提问,而底下的学生鸦雀无声,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沉闷。
2.2传统的方式与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授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是处于核心位置,着重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刻苦勤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授课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几乎很少关注讲台底下坐着的学生是不是想听,是不是爱听。与此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一个问题,语文课作为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经常都是两三节课连着上,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辛苦,学生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得昏昏欲睡,影响了授课质量,是学生阅读技能提高的一大障碍。
2.3思维被局限在教材的框框条条之中
和其他语文教学相对比,阅读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非通过死记硬背让学生把文本记住,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文本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来说,仅仅可作为引导的载体。但是在许多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中,授课教师以教材的文本为授课内容,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对于比较有教学意义的文本则让学生们大段篇幅地记忆与背诵,死记硬背,缺少了对丰富的阅读资源的开拓和创新。
3 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分析
3.1充分地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和启发学生,推动教材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从而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为此,阅读教学务必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变成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其次,教师需要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能力、知识等进行分析,实现学生的发展要求。再次,创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并有效地辅导学生。第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教师应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启发学生自主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观念。
3.2阅读量积累
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大量的阅读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利用能力,背诵、抄写等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练习过程,应该给学生相当的自主权,因为课本文章较少,所以需要大量课外读物补充,学生因个体差异原因对阅读有着不同喜好和习惯,所以不能强行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类型的文章。另外,注意帮助学生把积累的阅读量转化为写作能力,如可以根据学生近期阅读的内容随机设计一些相关题目,或者在学生写作时引导他们尝试借用相关句型和写法,如排比句等。
3.3渗透德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恰到好处地作了小结。这既是教学任务的延续,又是思想教育的渗透,而教师匠心独运的设计也是可见一斑。通过前两个问题,学生明白了从小应该守时、讲究礼仪;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白了,后妈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第四个问题,学生明白了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第五个问题,学生懂得了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第六个问题,学生懂得了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这又是学生真真实实的收获。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无非是到总结全文的时候,告诉学生要像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这样灌输式的思想教育真的有用吗?
3.4真诚激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大声的呵斥和严厉的批语,更多的是出自内心的真诚的激励和赏识。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学生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教师这样评价他们“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孩子们是一片欢呼雀跃。的确,教师真诚的一句评价也许会让学生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改变他的一生。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也不乏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可有时听起来,自己也觉得少了点真诚。
3.6 和谐氛围,学生学得愉快
在阅读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始终积极、快乐地学习。教师的问题就像是一块块强力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真所谓是“亲其师,信其道”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真实地表达着内心的想法。在学习中,他们更多的是被关注、被尊重、被赞赏。毫无疑问地说,他们是快乐的,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想想平时学生的学习,他们学得开心吗?
3.7阅读结合课后思考练习
关注文章内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学习语文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精读课文,回答课后习题,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
3.7.1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增强语感。阅读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安排阅读训练,加强学生边读边思考和快速默读理解大意的能力。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所以更适合训练思维。学生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思考和理解,并在默读后有一个大概感受,才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才能增强阅读效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多组织相应的讨论活动。
3.7.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考感情
阅读的下一阶段就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感想。这一阶段不但需要教师解惑,还需要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课文情节中,从而进一步了解文章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更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联系生活的相关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者说出课文与实际生活不一样的地方,加深阅读体会。第二是读后感写作,要求学生写出阅读文章后的感想,不要求深刻,但一定是自己独到的感想,这样一方面加深文章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结束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现基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舍弃一些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让学生们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并感同身受,将学生的“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方式,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云岚.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朱友清.小学作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