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幼儿园在科学的边缘徘徊

2019-09-10王妍妍

教育家 2019年43期
关键词:观察者科学幼儿园

王妍妍

大量研究表明,学前期儿童具备内隐因果认知能力与科学学习能力。本部分研究数据以江苏省优质公立幼儿园为例,随机抽取3所优质幼儿园及其11名幼儿园教师。“优质园”在本研究中以省示范性、省级优质的界定为准,观察班级11个。其中,11名教师均来自这3所幼儿园,教师学历本科及以上;教师年龄30岁以上6人,25-30岁4人,18-25岁1人;教龄5年以上的9人,教龄2年的2人。

科学教育理念整体状况优良

在科学教育的内容上,5人(45.5%)提及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根据主题而定;5人(45.5%)提及自然科学;5人(45.5%)提及数学领域的知识与学习。此外少数老师(18.2%)提及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以及益智类游戏等。追问“科学教育的主题从哪里来”时, 63.6%的教师提及根据教材大纲确定;54.5%的教师提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

在科学教育教学形式上,“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被提及的人次与百分比分别为:9人(81.8%)、8人(72.7%)。此外,4人(36.4%)提及“幼儿自主探究、亲身体验”;3人(27.3%)分别提及“户外探究”“随机教育”“分组探究”等9类。综上可见,在科學教育中教师比较注重科学的探究兴趣、幼儿科学知识和能力的习得;科学教学的活动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实践中问题类型多、覆盖面大

据11位观察者的观察结果,按人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实践中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低;园内资源局限,硬件(科学探究仪器和设备)不完善,探究材料与科学实验室不足;幼儿亲自操作与实践匮乏(自主探究时间少、机会少);教师过度注重科学知识和结果,忽视幼儿科学探究过程和精神的培养;忽视幼儿的兴趣和现有水平、潜能与个体差异;独立的科学教育活动较少(依据频率、时间、内容);科学教育缺乏诱惑力,即趣味性不足;科学教育偏离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不贴近大自然;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单一,以教师授课为主;科学教育环境创设少,材料更新时间太长等。同时,就11名观察者的反馈,10名观察者感受到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理念与科学教育实践之间的一致性较低,仅1名观察者认为一致性程度较高。

江苏省的学前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从上述报告中可以看出,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与科学教育实践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相较于其他领域的发展,幼儿科普教育严重滞后,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具体到操作层面,如何提升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质量,避免或减少教师的教学行为偏差?研究发现,那些鼓励创设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性环境的政策可能是提升教育质量与促进儿童认知、社会情绪、学习等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建议,首先,将科学教育纳入质量考核的核心指标体系当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积极性低、教师科学教育理念与科学教育实践分离的局面。其次,创设支持幼儿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的机制与环境。由此改善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科学教育经验不丰富的现状。此外,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上适当加大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从而解决“园内资源局限、硬件不完善、探究材料与科学实验室不足”这一主要问题。(该部分研究内容由彭杜宏、倪欣星提供,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美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观察者科学幼儿园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爱“上”幼儿园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科学拔牙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